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连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外骨盆填塞联合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6年12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14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38.2岁。根据Tile分型:B1型2例,B2.2型2例,C1.1型1例,C1.2型2例,C1.3型2例,C2型3例,C3型2例。开放性骨盆骨折4例,闭合性骨盆骨折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活动和出行方式转变,因交通事故、意外跌倒和运动娱乐等原因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BI)越来越常见,TBI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TBI的流行分布、致伤原因和变化趋势对TBI的预防和康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TBI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医院数据,缺少全国性、高质量的脑外伤调查或监测数据,导致对TBI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笔者检索并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TBI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对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开颅前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1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303例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6例,女97例;年龄12~77岁[(43.6±20.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87例,6~8分11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99例)和对照组(104例)。研究组采用一次性颅内
目的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选取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行损伤段脊髓及坏死组织清除、功能生物材料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术中所收集损伤脊髓标本,根据损伤时间分为急性损伤期(≤3 d)3例、亚急性损伤期(4~14 d)3例和慢性损伤期(>14 d)1例。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比较后路经肌间隙入路与开放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切口,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传统开放入路组(B组),每组20例。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60岁[(41.5±9.6)岁]。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8~58岁[(3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