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站在四处看一看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旋转是指大脑对物体表征进行二维或三维旋转的过程,是人类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且必备的一种能力。如:玩拼图游戏时,某一块拼板如何旋转才能与其相邻图案的拼板相匹配;在魔方游戏中,方块该如何旋转才能使每一面都呈现相同的颜色;浏览电子照片时,倒立的照片如何旋转才能变为正立的图像等,心理旋转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能更好地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引导幼儿关注同一物体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特征呢?根据幼儿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特点,我们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计了“站在四处看一看”“超市特卖会”“这是什么”等活动,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角色渲染情境等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其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并将观察到的样子记录下来。
  2.能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与物体进行匹配。
  3.乐意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体验比较观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操场上的大型器械、树木、房屋等。
  物质准备:人手一张记录纸、勾线笔、活动单“换个角度看一看”,操场上有站在不同方向都能看见的物体,如户外木屋、滑梯、树等。
  活动过程
  一、逛逛操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1.第一次觀察、记录。
  师:小朋友们,我们幼儿园的操场可真漂亮,你最喜欢操场的哪里呢?
  引导幼儿逛一逛、说一说。
  师:仔细观察操场上你最喜欢的一样东西,然后把它的样子记录下来。
  引导每个幼儿分别选择操场上的一个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小树、小花、滑梯、小木屋等。
  【说明】引导幼儿在真实环境中观察,能够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发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方便带幼儿实地观察,教师也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开展此活动。
  2.第二次观察、记录。
  师:让我们换个位置来观察你刚刚看到的东西,我们可以站在哪里看呢?
  引导幼儿站在高处、背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
  师:记得把你换了位置后观察到的样子记录下来。
  【说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物体看上去很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这样幼儿在感受和记录时体会更深。
  二、交流讨论,梳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为什么同一样东西,两次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比较不同角度下观察到的物体的外形特征,体验观察、比较的乐趣。
  师小结:原来同一个东西,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样子就会不一样。
  【说明】此环节的交流评价非常重要,有利于幼儿将亲眼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进而总结自己的发现,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外观会有所不同。
  三、小组游戏,匹配不同角度观察的同一物体
  1.了解玩法。
  出示活动单“换个角度看一看”(见下图),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
  师:瞧,在这张图上有好多东西,上面有的东西,下面也有,但是顺序打乱了,而且是从不同角度去看的,请你仔细观察,从下半部分图片中找到和上半部分相同的物体,然后在旁边的圆圈里写上对应的编号。
  2.匹配物体。
  幼儿自主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规则,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能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与实物匹配或写上相应的编号。
  【说明】教师通过观察小组操作,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四、集体讨论,巩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
  1.交流匹配的结果与方法。
  师:你知道这是哪样东西的照片吗?它的编号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共同检查,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找到相应物体,正确填写编号。
  2.进一步激发观察的兴趣。
  师:你们真棒,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找出同一个物体。我们下一次户外游戏时,还可以接着去操场上观察其他不同的物体。
  表扬幼儿观察仔细、操作正确的行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观察游戏,进一步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
  【说明】通过总结提升肯定幼儿在该活动中的发现与进步,同时使幼儿保持对该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自发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活动延伸
  1.在散步等环节,教师随时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给同一物体拍照,回去后分享交流。
  2.鼓励家长在家或者户外和幼儿一起玩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的游戏,激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意识,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区域活动:超市特卖会
  目标: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与实物匹配,且能说出拍摄物体的角度和匹配方法。
  材料:教师自制的超市特卖海报若干张(每张海报上的物品都是从特殊角度拍摄的),“小超市”游戏场景,货架上摆放着与海报上相同的实物。
  玩法:观察海报,判断海报上的物品是什么。根据海报上的图片选择相应的实物放在一起,边操作边讲述,是用什么方法匹配的。
  建议:“海报”中的内容需经常替换,这样可以保持幼儿对活动的新鲜感。等幼儿熟悉玩法后,“海报”中的照片可由幼儿来拍摄,教师只需打印出来即可。
  亲子游戏:这是什么?
  目标:能迅速从物体的不同角度辨认出物体。
  材料:两个能拍照的电子产品,事先收集好的熟人(家人、朋友)在不同场景下的背、侧面纸质照片。
  玩法一:
  参与游戏的家庭成员先各自用电子产品在家中自由拍摄物体(可从平时不常用的角度拍摄),然后轮流猜对方拍摄的是什么,全部猜完后,猜对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自定获胜方奖励。
  玩法二:
  将事先收集好的熟人的纸质照片摞在一起,反面朝上。一名家长做裁判,负责翻开照片,另一名家长与幼儿同时猜测照片中的人物是谁,率先说出且正确的一方获胜,可拿走该张照片。当所有照片猜完后,手中照片数量多者即为获胜方。
  建议:
  1.家长应更关注游戏的趣味性,保证幼儿愿意参与游戏,不会因感受到压力不愿意玩等。
  2.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幼儿充分讨论,交流猜测的原因,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其他文献
班级的环境创设往往被视为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每学期还没开学,教师就已经投入到环境创设的思考和筹备中,每次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环创材料和布置教室。又一个春天来了,这是我们小二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春天。三月初的校园,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而教室里的装饰还停留在喜迎春节的主题,和窗外欣欣向荣的景象格格不入。一个萦绕在我脑中许久的想法迫切想去实践一番:既然班级的主人是幼儿,何不让幼儿直
期刊
文化平权:将戏剧带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儿童剧导演,台湾偶偶偶剧团团长 孙成杰  以往,我们将处境不利的儿童称为弱势族群,例如经济层面的弱势、地理位置层面的弱势(城乡差距)、文化层面的弱势(例如从欠发达地区移居到发达地区的居民及子女,或是不同文化的族群等)、身体上的弱势(例如身体障碍儿童等)。这些群体接触文艺活动的机会较少,有些甚至因为身体等问题无法参与正常的文艺活动。  因此,为保障与维护文化多
期刊
《好玩的谜语歌》这幅作品以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月饼为主要意象,搭配衔走月饼的兔子、围坐着的一家人,给出了中秋佳节的信号。同时,作品中也暗含了很多秋天的元素,如四处飘香的桂花树、硕果累累的柿子樹、翻倒在地的菊花盆、四处乱窜的大螃蟹等等,无一不在暗示秋天的到来。作品搭配两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谜语,顿时使观者觉得趣味横生。因此,笔者设计了有关中秋节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习俗,初步产生对中国传
期刊
陪伴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亲子阅读是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亲子阅读可以让幼儿喜欢上读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词句,为日后写作做铺垫;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融,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活动背景  幼儿在完全识字之前
期刊
幼儿一起玩时,常常会面临“我想和朋友玩,但又不知道怎么加入”的情境,于是便出现了看似“搞破坏”的拍打推搡、抢玩具等小动作。绘本《调皮的小猴子》讲述的是小猴子和朋友一起玩的故事,这只调皮的小猴子想找朋友们一起玩,可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与朋友交往,只见他给斑马的尾巴涂上颜色,抢走长颈鹿的香蕉,推倒鸵鸟搭的积木,还吵醒了睡觉的大狮子!故事以小猴子向大家道歉,朋友们邀请小猴子一起游戏作为结尾。整个故事画面
期刊
故事背景  2020年9月的新学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幼儿园的卫生保健要求比以往更严格了。幼儿每天都要戴着口罩进园、离园,每周至少要准备5个干净的口罩。小背包里除了放口罩以外,还要放许多备用衣物、干净袋子、门禁卡挂牌以及防蚊水等个人用品,背包里的东西比以往更多了。疫情之下,家长不能进校园,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帮助幼儿整理了,所有事情幼儿都需要尝试着独立完成,这对很多幼儿来说都是一次巨大挑战。  说一说背
期刊
皮亚杰曾经说过:“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寻找、发现入手,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数字的无处不在。  一、在生活中感受数字的无处不在  现实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它们时刻伴随在幼儿左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看到或接触到了这些数字,但此时他们往往处于无意注意
期刊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中提出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教学法,他说:“幼稚生的年龄是不齐的,智力又各人不同,兴趣又不能一致,所以幼稚园不能够把他们归在一起,叫他们做一种同样的工作……最好把故事分开来讲,大的为一班,小的为一班……如此的教学效力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可以格外浓厚。”  我们在单元课程活动中运用了“小团体”活动的形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兴趣、能力之间的个体差异,兼顾幼儿个人发展需
期刊
下期预告:儿童剧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哪些层面的努力  故作可爱就不可爱  台湾FunSpace乐思空间实验教育教师、 儿童剧评人 谢鸿文  纯真可爱,往往被视为儿童的天性和特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艺术,也往往以此为依据和审美标准进行创作。然而,有许多成人以为只要把握住这一特质就可以创作一出好的儿童剧,这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卖萌,故作可爱。既然是刻意矫造出来的作品,其成果便一点都不可爱了!  事实上,
期刊
幼儿园课程审议分为“前审议”“中审议”与“后审议”。“前审议”是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关键,是为了保证课程实施中目标方向不出现偏差、内容资源更为适宜、过程策略扎实有效。然而,幼儿园课程“前审议”常常会出现教师“精心编制”,忽视儿童的存在;审议“立足教材”,内容却是“大拼盘”;貌似“关注经验”,实则仅是“表面热闹”等问题。为此,笔者从“主体协同参与、价值梳理思辨、主题动态留白”三大智慧路径来优化课程“前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