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全局性意义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曾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举措。这些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政策的效果甚至比预期还要好。比如,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有效拉动了我国汽车的消费,带动2009年我国的汽车行业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全年的汽车产销量预计将突破1300万辆,使得我国跻身汽车大国,有效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一、惠民生是关系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四个方面的经验,即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会议还特别强调,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围绕惠民生的任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指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落实这些惠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更关系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
  第一,惠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持续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方面是不同的,部分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生活还有一些困难,存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第二,惠民生是改善总需求结构的重要抓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总需求结构中,投资和外需所占比重大,与国外相比较,都明显处于高位。这里固然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特定发展阶段上。但是,最近的实际情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我国的总需求结构是难以长期持续的,这不仅是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的启示,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
  提高国内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的主要途径是:其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即通过扩大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收入的比重,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其二,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消费率。这两方面的措施都是惠民生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过低,而且最近几年呈现下降的态势。加之我国社保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这些都制约着国内居民消费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我国总需求结构的优化。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指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第三,惠民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力量。需求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先导性因素。我国的产业结构既受国际需求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国内需求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不仅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也高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水平。这里面也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如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没有完成,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但是,也涉及到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如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居民的服务消费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背后,除了国际的需求因素之外,国内民生保障水平不高、不均,导致不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受到抑制,是重要原因。
  通过完善民生保障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将促进人口在城乡和区域之间合理流动,推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服务需求的增长,并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指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第四,惠民生是不断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争创新的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巨大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但是新形势下这一条件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一,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工资率,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使然,也是经济发展本身的目的。其二,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总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的数量优势,都在逐渐弱化。按照联合国的预测,我国15~64岁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口,将于“十二五”期末达到峰值,约为10亿人,之后将缓慢减少。
  在劳动力数量优势弱化、劳动成本上升的形势下,保持经济竞争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比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更快。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保持我国的竞争力,争创新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包括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提高人民的受教育水平。而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很健全,人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空间还很大。通过民生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让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还能够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惠民生既要提高保障水平,又要重视制度建设;既要授民以鱼,又要授民以渔
  
  改善民生必须坚持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相结合,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相结合。除了实施短期性的、应急性的各种优惠政策之外,更要重视具有长期意义的政策设计。除了提高现有惠民措施的保障水平之外,更要重视统一制度的建设。这里,义务教育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城乡区域的社保体系的统一化,是我国目前阶段亟待破解的两大课题。完善这些方面的制度,将有效促进人口流动,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并带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带动总需求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惠民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策,但是更重要的途径是创造条件,使得人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创业、就业,进而参与到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为此,放开行业准入限制,鼓励和扶持投资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是更加长久、收效更大、受益面更广的惠民政策。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一个工作重点,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来落实。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责编/赵哲)
其他文献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国际经济很可能会危机四伏。发达国家经济很可能会像日本当年一样,长期陷入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境地。  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欧债危机,学界普遍的看法是,那些主权债务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任何短期的金融稳定方案只能是赎买时间,就像吃止痛药一样,仅能见效于一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问题还会卷土重来。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也在迅速增加。“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增速几乎是GDP增速的两倍。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同比增长21.3%。如何有效分配越做越大的财政蛋糕,成为财政界的热门话题。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势在必然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居民对公共商品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政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956年,蹲了六七年监狱的周养浩,离开重庆,北上京都,进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个跻身国民党"军统三剑客"的少将特务曾经是一个法律人。生于浙江的他,20岁就从上海法学院毕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农民们已经从缺少民主基因的传统中走了出来,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活动,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综观村民自治的现状,目前还存在“三难”,即农村妇女的参政难、“难点村”的转化难、保证村务公开的真实性难。  一、农村妇女的参政难问题  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参与民主事务管理,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男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阅读革命正悄然而至,并以席卷全球之势改变着人们的读书、学习、书写、交往、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冲击着当今社会的诸多方面。网络阅读取代纸质阅读,这是自轻便的纸张取代零散的龟甲、笨重的竹简、昂贵的丝帛之后,人类社会经历的又一次新的阅读革命。    阅读革命的丰富内涵    阅读载体更新是阅读革命的首要标志和重要物质基础。高技术含量的电子阅读器以其便于携带、存储量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以每年1千万的速度增长,目前,流动人口已达2.21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市民、农民以外的第三大人口群体。   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给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实现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使其真正参与到决策制定过程中来,并通过政策的执行以维护和落实其权益,已经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城镇就业岗位的65%,外贸出口的70%,工商税收的5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当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却日益窘迫,资金紧张、成本急升、税负沉重、利润微薄、经营状况欠佳
中央和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省委书记张云川在全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确保调结构、促转型取得实质性成效。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关键是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是地理上与中国离得最远的地方。但如今对拉美而言,中国这个遥远东方国家发生的任何事情变得都很重要。”这是西班牙经济分析家哈维耶·桑提索对当前中拉关系的一个评价。中拉关系的迅速发展建立在中拉经济稳步发展、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彼此政策开放性的基础之上。其中,中拉能源的合作是推动中拉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拉之间的能源合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国从拉美进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