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风俗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寒过后第15日,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北,太阳黄经315度,春气开始降临,为四时之开端,所以称作“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很多迎“春”的仪式。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之所以选择在东郊迎春,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進入宫廷。
  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
  “春帖子”是一种在“立春”日贴在宫门上的写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乎宫词,多为绝句,文辞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或寓规谏之意。“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打春牛。“春牛”是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以泥捏及纸粘而成,也叫“土牛”。古时,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还要吃“五辛盆”,如《荆楚岁时记》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记载:“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
  立春过后,天气渐渐暖和,人往往容易打瞌睡。古时儿童于立春当日专门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暮诗》曰:“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还有《岁首事诗》曰:“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情风俗探由来》,江一城荐)
其他文献
“纽约的中餐价廉物美,还很正宗。”这是在美华人普遍的评价。近年来,纽约的中餐紧跟国内餐饮趋势,麻辣当道—川菜馆、火锅店、湘菜馆随处可见,不仅华人喜爱,其他族裔的食客也是欲罢不能。  纽约的中餐与“李鸿章杂碎”“左宗棠鸡”这些美式中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吃一口,你就知道,纽约的中餐大多出自专业厨师之手,而不是来美的国人为了谋生客串厨师做出来的,更不是在中餐馆打过工的帮厨“轉正”后臆造出来的。对于这
期刊
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我和我的祖国、金色十年、学习强国、中美经贸磋商、最美奋斗者、硬核、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基层减负年、我太南了。  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篩选而获得。语料来源于国内16家报纸、12家电视台和7家电台1月1日至11月底的全部文本。语料规模10余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痴”。“老痴”与抑郁都是老年期易患疾病,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老年期抑郁是“老痴”的高危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抑郁症状本身也可能是痴呆综合征临床前阶段的早期变化,痴呆阶段的患者也常伴有抑郁症状。抑郁可能提供了一个“老痴”防控的临床机会,可以密切监测高危个体,并有可能引入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减缓认知下降。并非所有带抑郁症状的老人都会出现认知障碍或“老痴”。  “老痴”最主要的病理改变
期刊
年轻人听得如痴如醉的新歌,在老年人耳中却像噪音一样闹心。  美国诺克斯学院环境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怀旧经典”的喜好可以归因为心理学上的“最简暴露效应”(又称“接触效应”)。这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往往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接觸越多,就越喜欢。比如,电视广告中千百次重复的叫卖声会令观众印象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对相关商品产生好感。音乐喜好也是同样的道理。  青春期至成年初期听到的音乐对一个人日后的音
期刊
梁启超有10个子女,除了第10个孩子在出生后不到6个月就夭折外,其余的9个子女在梁启超的影响下,长大后都成了各自领域里的专家。有趣的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梁启超都给他们起了可爱的小名。  梁启超的长女名叫梁思顺,字令嫻,是他最爱的宝贝。平日在家里,梁启超一会称她为“娴儿”,一会又唤她“BABY思顺”,各种爱不够的感觉。偶尔,他还会表达对梁思顺的偏爱。比如,有一次在给梁思顺的信中,他就“无所顾忌”地
期刊
十多年前的一部家喻户晓的悬疑推理剧《大宋提刑官》,让人们知道了南宋有一位执法公正、断案精准的提点刑狱官—宋慈(1186—1249)。他的真实的断案事迹丝毫不逊于电视剧里的情节,充满波折,最终又能水落石出。  宋慈,字惠父,号自牧,生于南宋末年福建建阳的一个官宦之家,先后受业于朱熹的高徒吴雉和理学大家真德秀。得二人真传,他重视实践,处事审慎。南宋末年的朝廷孱弱又腐败,清正之士往往被排挤,只能在地方上
期刊
当今社会,上网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许多中老年人也爱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工具。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文件指出,我国网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60岁及以上群体达7.1%,整体规模已超0.5亿,8.7%的老年网民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娟告诉记者,年轻人上网更多是为了娱乐,老人则是为了加强与他人的联系,获取信息,并获得情感支持。再加
期刊
这是一个关于某人究竟能活多少年的故事。  苏州有一个卞姓老人,很关心自己的寿命,于是请术士甲上门来相面。术士甲看了看说,你可以活到八十岁。老人一听,顿时怒不可遏地说,难道我就只有这些寿命?立即把他赶出门去。  术士甲走在路上,恰好遇见了术士乙,便一五一十把刚才的情景告诉了他。术士乙点点头说,我明白了。  随后,术士乙登门拜谒了卞老,笑着告诉他說,你肯定能活到一百二十岁。谁知卞老一听,复又火冒三丈:
期刊
宋庠、宋祁是北宋著名的两兄弟,二人同举进士,皆見识广博,以文学著称,时人称为“大小宋”。若讲不同,大宋生性俭约,风骨秀重,和气拂然;小宋则喜好声色,英采秀发,风流倜傥,久观无尘气,如神仙中人。小宋文字工丽,亦饶多情致,因有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世称“红杏尚书”。  宋庠身居高位,平时皆正色立于庙堂,读书至老不倦,处世态度与宋祁绝然不同。《钱氏私志》载宋庠在朝廷时,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听人说小宋
期刊
菇類热量低,因富含粗纤维,可提供饱足感,也有助排便,因此经常出现在料理中。但是对于菇类如何清洗,坊间却流传不同的说法。有些厨师认为,菇很容易吸水,不建议下水洗涤,否则影响口感,最好用刷子或纸巾擦拭就好,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却担心“不洗不会脏吗?”会有农药残留等疑虑。  来源不明清洗再煮较安心  民间的确有“菇类不用清洗”的说法,但建议食用时还是要清洗,而清洗方式需依菇类种植方式来决定,如果可以确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