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核心,它需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要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下面就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数学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1. 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时,我联系学生熟悉的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进行导入,问学生:“①八月中秋是什么节?②中秋节一般会吃什么?③同学们喜欢吃月饼吗?④要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吃,每个人可以分多少?⑤如果要你来分,你会怎么分?”学生听到这些问题思维很快就活跃开了,因为八月中秋是他们每年都会过的重大节日,非常熟悉:分月饼的事情有绝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过,大脑中可以很快呈现出这种印象,不抽象。所以举手回答的学生明显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愿意去思考,回答也非常流利。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课本中的知识,明白学习数学就是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营造了一个活跃、和谐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2. 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别准备好直径不同的圆和一些毛线,上课时引导学生用毛线绕圆一周,测出毛线的长,根据测得每个圆的直径和所测毛线的长,让学生分别用“圆的周长/直径=?”这个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时,奇怪极了,忍不住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每个圆量出的周长和直径都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却一样呢?”我根据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这种心理引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得出的“?仔” 值,就是一个定值。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二、创设有趣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有趣情境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显示:春节快到了,小胖随妈妈去买裤子,小胖试了很多裤子,可腰围都太小了,请小朋友帮小胖想办法让他春节时也能穿上一条合适的裤子。“订做!”同学们齐声回答。“好,小胖去订做裤子时,师傅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量腰围,量裤长。”由于量“腰围”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此来创设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使之既有趣味性,又有生活性。于是同学们高兴地选择了做测量工作,快速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周长的含义。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必定以惊奇、期待的心理渴望知识,探究知识。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
  比如在教学《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图,回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然后问学生:“一开始乌鸦喝到水了吗?后来喝到了水吗?它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创设有效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我省所办的十四件实事之一,是学习实践科学展观,全面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我局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家书屋建设目标任务,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16个社区书屋的目标任务。自“农家书屋”项目启动以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现市已建成农家书屋58个,受到群众的欢迎。现将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临
期刊
摘 要:转炉冶炼过程中一次烟气除尘系统时常有冒黄烟的现象,本文对其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多年对该系统的认识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一次烟气除尘系统 黄烟    一、概述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某厂现在拥有三座35t氧气顶吹转炉和三座100t氧气顶、底复吹转炉,与之配套的一次烟气除尘系统共有六套。在生产过程中时常发生转炉平台、高层屋架区和烟气放散塔等处冒黄烟,对厂房和周边环
期刊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自99年起,我校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对教材的处理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本书共分四册,每学期1册,适合高一看到至二年级
期刊
摘 要:通过在Ga2Te3半导体中填加Sb、Cu两元素制备获得了Ga2Sb0.2Cu0.2Te2.6化合物。化合物的Seebeck系数小于本征Ga2Te3。比较本征Ga2Te3,所制得的材料电导率在590 K时提高了近7倍,功率因子提高了约73%。   关键词:Ga2Te3基半导体;Seebeck系数;电导率;功率因子    0 引言   热电材料是利用固体内部的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相
期刊
摘 要:针对减速器频繁出现的事故,从操作的几种动作入手,进行受力分析,查找断轴原因。  关键词:减速器 断轴 受力    某厂50/10吨桥式起重机大车在使用中频繁出现起动、制动、定位操作,减速器故障严重,在使用中对减速器故障进行统计表明:输出轴断占76.2%、机壳裂占20.5%、其它占4.3%,使用周期最短的尽有10余天。为分析断轴原因,需对该起重机低速传动进行受力分析。  一、联轴器受力分析 
期刊
摘 要: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对保证其质量的损伤检测技术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玻璃纤维层合板为研究对象,模拟基板打孔与表层异物两种损伤形式,以Lamb波为激励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STFT时频分析,结果证明STFT以其谱图的不连续性以及谱图能量的变化证明基板打孔损伤的存在,但对表层异物的判定能力不足。  关键字:Lamb波,STFT,复合材料,损伤检测  中图分类号: TN911.72
期刊
在学校管理中安全是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并且结合教学工作来进行是一条基本原则,但是校长只有把教学摆在中心位置,校长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当前有些校长有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如:把抓教学质量与推进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相背离的。因为素质教育中质量同样重要,没有质量的素质是不能持续发展的,一所学校如果教学质量低劣,肯定
期刊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我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摘 要:基音周期是语音信号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而基音周期的精确检测一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无论采用哪种基音检测算法都可能产生基音检测错误,使得基音周期轨迹中有一个或几个基音周期估计值偏离了正常轨迹,本文就介绍了如何使用自相关算法和二次平滑算法组合使用,提取基音周期的方法。  关键词:基音周期,自相关算法,二次平滑  中图分类号:TN912.3    1 引言   基音是指发浊音时声带振动所引
期刊
数学教师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文字和口头语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解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的“形象”,听得明白的道理。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规律的真理性、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更要使他们能体验感受数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培养其智能。下面就根据本人在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