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互证:洪钧形象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钧一生历经荣辱,出使欧洲却身陷帕米尔交界图风波,名满天下却因迎娶名妓赛金花为世人所诟.作为状元外交官,洪钧的传奇经历颇受时人青睐,《孽海花》《彩云曲》等晚清文学文本不仅创造了这一历史人物的文学价值,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物进行了曲解、污名化.我们将被忽视的文史文本置于研究中,通过“材料的陌生化使用”,从文史结合的维度比较洪钧形象在不同论域的书写异同,旨在总结现有成果之外,打破前人对洪钧文学形象单一、片面的看法与认识,还原出洋使臣的文学及历史文化形象,并对之作出学理性评价.
其他文献
通过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考察发现:法律规制是一回事,劳动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劳动实践中通行并发挥作用的规则,并不完全等同于书本上的劳动法律。如何从理论上理解并解释该现象以及如何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是我们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运用“行动中的法”的理论分析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修改、实施问题,揭示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现象并予以理论化和类型化,进而从立法和法律实施两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影响了法律规制的实施效果;弱
重视增强学习本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紧密结合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所进行的学习,经历了起初与探索、发展与曲折、调适与转型、完善与创新的演进过程。回眸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增强学习本领取得了重大成效,并且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其中主要包括:加强理论学习,打造过硬“看家本领”;坚持学用结合,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凝聚无穷智慧与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增强学习本领的百年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学习必须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必须把学以致用作为根本目的,必须把虚
大数据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和市场商业模式的新动力,探究大数据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多元路径有助于推动大数据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立足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以TOE框架为理论分析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多重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高水平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大数据发展水平和财政资源供给是核心影响条件;同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结果概念化出四种大数据产业高水平
高校教育基金会在募集资金、动员社会资源支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管理模式、筹资结构、捐赠体系、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而且在灵活设置募资项目、激发捐赠活力和募捐对等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由于受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捐赠文化等因素影响,尚存在规模小、能力弱、发展慢、机制僵化、透明度朦胧等发展障碍。为了促进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支援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基金会的成功经验,着力
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时代更伟大成就的精神支柱.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具备乐观向上、勇于搏击的精神风貌,以身作则、舍己为民的奉献精神,
明确界定“齐地”区域的地理范围,是开展相关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必要前提。“齐地”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秦汉以来内涵多有变化,历代文献中对“齐地”范围的描述大多语焉不详,必须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齐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疆域曾经涵盖的地理范围,其基本部分就是齐国以临淄为中心扩展时遇到山川阻隔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西汉时,“齐地”区域的地理范围为,东到即墨、琅琊一带的黄海沿岸,西到黄河河道,南到泰沂山系,北到千乘郡的渤海沿岸;东汉以后,黄河改道使“齐地”区域的地理范围更加完整,西、北到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所处环境和肩负任务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批判旧思想,净化政治生态;将整
在高等工程教育视野中,“赋能”意味着通过“激励+成就”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实践手段赋予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激励学生自身创新发展.然而,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工程专业实
从所录储光羲、王昌龄二人诗的题目、次序、首数和“一作”异文、“阙误”注明等方面,可知明朱之臣手批钞本《储王合集》的直接版本来源,是明代吴瑁等人所编、万历十三年所刻的《唐诗纪》本。由于朱之臣亲笔手批的大量存在,其在异文校勘、作者自注、作者归宿和诗体指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
学术不端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的学术不端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的定义、特征、危害和治理等几方面。具体而言,学术不端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治理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前者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的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后者主要聚焦于存在问题以及治理对策等方面。目前,相关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角度多元化;重视实践,问题导向鲜明等特点,但也存在研究面窄、对典型性学术不端跟踪分析不足、理论研究具有滞后性等不足。下一步需要提升理论、细化研究主题、丰富研究方法和深化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