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的规划要求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上版的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新的城市形势进行分析,为新一轮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城市消防规划;规划要求
  Abstract: The version on city fire plan of Guangzhou city undertook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the new city situation analysis, a new round of the fire planning work to lay a good basis.
  Key words: the new situation; city fire fighting planning; planning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00-2010)》(以下简称“上版消防规划”)自2003年广州市政府宣布实施以来已经10年了,在上版消防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的城市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版消防规划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篇论文主要对上版消防规划实施的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新的城市形势进行分析,为新一轮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一 上版规划的编制情况
  1998年12月,广州市政府对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城市消防规划领导小组;1999年4月,广州市公安消防局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规划期限与当时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为2001年—2010年,规划范围与广州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相一致,重点对广州市总体规划确定的385平方公里范围城区消防规划。
  在广州市建委、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公安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项目组于1999年7月完成《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工作大纲》,并通过专家评审。2000年10月,项目组提交《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01-2010)》规划以及《火灾调查分析专题研究报告》、《危险品布局专题研究报告》等5个专题研究的评审成果,并通过市建委组织的全国专家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0年12月完成规划修改和上报工作,并于2002年6月由市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审查通过,2003年由市政府公布实施。
  目前该项目并获得了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2003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评选二等奖。
  
  二 上版消防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1 指导广州市城区消防站的建设
  城市消防站是灭火救援力量的基本组织单位,担负着城市灭火的主要职责,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其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是城市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突击队。在上版消防规划的指导下,新建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控制在3-7平方公里,重点落实了旧城区建设、扩建和改建的实施计划,结合广州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情况,不同地段采取不同方式,确保消防站用地面积。
  根据广州市公安消防局统计数据,截止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执勤消防中队65个(其中特勤站4个,一级消防站22个,二级消防站30个,临时消防站2个),对应《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00-2010年)》规划范围内已完成建设消防站52个(规划79个),建设完成率达为66%;消防站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01402平方米,消防站建筑面积达209877平方米。目前,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老城区的消防站建设完成率已经达到80%以上,短短10年时间完成45个消防站的建设,赶上了自有广州消防史以来的建设总和。随着消防站建设的不断建立,城市抗御火灾等灾害事故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火灾四项指数连年下降,连续5年杜绝了特大火灾事故及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效营造了广州市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2 指导广州市城区消防安全布局的调整
  结合上版消防规划,广州城区城市总体消防安全布局采取按照不同功能、不同区域进行整合划分。仓储布局上,将生产、贮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设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启动并开展全市危化类企业“退二进三”工作,三批共计97家危化类“退二”企业已关停搬转47家,同时完成吉山危险品仓库、白云机场油库、南岸油库、西郊油库的搬迁工作,确保城市发展期间的稳定和安全。工业布局上,严格控制旧城区如海珠区、荔湾区工业发展,不再增加工业用地,在城市偏远地区新建黄埔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石井工业区等统一安置城市工业;对原有旧厂房实行改造,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主,规划信义会馆、1850创意产业园、太古仓创意产业园、红砖厂等一批成功“退二进三”示范工程。商业布局上,以整治和建设并重,清理整顿了一德路综合商业街、高第街服装百货市场、沙河服装批发市场、较场西路摩托车零配件市场,搬迁和关闭海印布匹市场、如意家电市场、大沙头摩托车零配件市场等;同时完善北京路、上下九路、海珠广场、环市东路友谊商场、天河火车站体育中心一带市级商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并划定了一级重点消防保护区域和二级重点消防保护区域,提升重点区域的抢险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2.3 指导广州市基础设施的建設
  在上版消防规划的指导下,已完成旧城区内主要消防通道的建设与改善,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已形成内环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广园快速路为骨架的快速消防通道;完成大同路-宝华路-华贵路-荔湾路接广园西立交南北向主干道、开通镇安路、宝岗北路等城市主要消防通道,打通站前路延长线、仓边路延长线、东川路延长线、焦裕禄延长线、逢源路延长线、荔湾路南延长线、江南西路延长线、东华东路延长线、多宝路延长线等次干道工程,完善消防通道系统。据统计,至2011年广州市新开通216公里高速公路、22.9公里快速公交(BRT)线路和1860公里市政道路。
  同时结合广州市政管网规划,有计划、按步骤的对海珠、荔湾、越秀等老城区的旧网进行更新改造工程,新建了广园加压站、梅花园加压站,并征得市政府同意投入373万元新增168个消火栓,完善消防救援设施。据统计,至2011年全市127条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建成白云湖、海珠湖,新建污水处理厂38座,铺设截污管网1234公里,整治水浸街227处,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建成西江引水工程,中心城区自来水出厂水质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新标准,提高了消防供水质量。
  2.4 指导广州市消防规范与管理系统体制的完善
  在上版消防规划的指导下,市政府统一领导,由公安消防部门牵头,组织区以下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专职和义务消防组织等消防基本力量,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共同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目标任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同时每年年底由市政府对备单位落实((消防安金责任状))情况进行检查,对照《广州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广州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考评办法))进行考评,确保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
  指导《广州市消防控制室规范化管理标准》、《广州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广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广州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标准与准则》等相关规范与办法的编制,保证了消防建设的有力执行。
  三 上版规划编制后存在的问题
  3.1 新建消防站选址指导性不足
  从规划编制、审批到实施,历时3年过程中,原规划方案中消防站的选址用地已经发生变化,有的已在审批期间被征用;有的因用地手续一直未能完善无法办理相关证件;有的因拆建补偿问题一直无法谈妥,建设无法开展;还有些因在旧城区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违约,故意不建或缓建配套消防站;另外,目前消防站建设从立项到施工有不少于20多项手续需要办理,如果按正常程序进行报建,就报建时限需约二年多时间,也降低了消防站的建设进度。因此需要重新审时度势,在新一轮出台的消防规划规划和政府管理条例下对新建消防站的选址进行可行性论证。
  3.2 与相关部门联动性不足、执行机制不够明确
  虽然在上版规划的指引下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但是上版规划对于各级人民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责任未能明确与落实,使得消防建设工作执行起来依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城市消防栓的管理,高层建筑里的消防栓的管理维护,城市建筑消防通道的管理,消防志愿者的管理与培训等方面尚存在日常管理和监督的责任问题。
  3.3 对消防配套设施、社会层面关注不足
  上版规划对城市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选址建设、消防通道规划做了详细的考虑,但是对消防配套设施以及社会形态关注方面尚存在不足。例如,《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战勤保障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珠三角地区消防支队应建设独立的战勤保障基地,平时负责全市消防部队所有车辆、装备、器材维修和保养,以及油料、灭火剂储存与器材供应;战时通过启动相应的作战编队和不同的保障模块,为大型灾害救援现场提供急需的物资、器材和灭火药剂等,承担破拆和故障车辆现场抢修,为较大规模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现场提供必要的食品、医药、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等战勤保障。广州市是全国战勤保障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在上版消防规划中,没有对灭火救援的建设提供规模和选址指引,仅仅依靠现状槎头消防车辆维护所是不够的。
  目前,《广东省消防工作“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大力发展消防志愿者队伍,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发动员工参与消防志愿者活动。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消防志愿者队伍。要加强消防教育、消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上版规划对该方面规划内容尚不完善,需要在下轮规划中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做出相应规划指引。
  3.4 对消防基础设施的研究深度不够
  消防基础设施包括了消防站、消防给水、供電、消防通信及指挥系统等,是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城市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上版规划中仅对消防通信及指挥系统进行了专题研究报告,而对其他的基础设施的研究深度不够,对现状消防站存在的消防问题、消防供水及供电存在的消防问题的分析不够具体,对规划消防站点的可实施性考虑不够周全,对消防给水和供电的规划为深入具体。因此本轮规划将对消防站、消防给水、供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报告,增加对消防基础设施的现状调查,包括全市范围内消防站的数量、规模、责任面积和有效的保护范围,并指出布局不均衡、站址不合理的站点,盘点上一轮规划站点的落实情况,分析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以指导本轮消防站的规划布点;同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消防给水和供电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应根据实际消防需求给出实施建议。
  3.5 城市综合防灾与多功能抢险的预见性不够
  近几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特大暴雨、特大旱灾、冰雪封路、山泥倾泻、地震、海啸等异常自然现象均提醒着城市防灾体系需要不断升级;同时随着人类行为导致的火灾、交通事故、地表下陷、水浸街、跳楼跳桥等人为灾害要求城市消防安全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城市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活动的举行例如奥运会、亚运会、春运等均要求城市消防规划具备多功能性和多样行。在上版规划中,对这些方面考虑的不够充分。
  四 近几年广州城市变化的形势及消防要求
  4.1 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区划范围发生改变
  根据广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建成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范围将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萝岗区的南部地区(除知识城和九龙镇区)和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的城市建设地区,用地面积745平方公里。
  原消防规划重点进行广州市总体规划(2000-2010)确定的385平方公里范围城区消防规划,因此需结合新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进行消防规划,为建设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所要求的高标准的消防安全体系创造条件。
  4.2 广州市产业布局的优化
  2006年,广州各界对东南西北“八字方针”有了一个反思的热潮,并提出了“中调”的思路,通过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根据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策略和产业布局策略,规划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核、三翼、九单元”的总体空间格局,并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线,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的产业联系为纽带,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区域,有层次、有梯度地合理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污染程度工业行业,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汽车、石化、钢铁、船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重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新的产业布局对消防规划也做出了新的要求,需重新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布局状况和城市性质、规模、结构、布局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现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条件等城市现状情况,分析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及消防安全的不同要求确定城市重点消防区域,为城市消防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需重新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及产业布局进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4.3 重大项目的建设及重点地区的规划
  至2000年以来,为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进行了多项重大项目的建设及重点地区的规划,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城市规划方面,广州市中心区多个重点地区的规划也相继通过审批: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琶洲员村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鹅潭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新中轴线规划、中新广州知识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规划等。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广州南站相继投入使用,广州地铁2、3、4、5、8号线以及广佛线相继开通,快速公交BRT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北二环、新机场高速公路等一批高、快速道路建设全面推进。
  重大建设项目;海心沙、亚运村、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多个亚运场馆、东濠涌改造、新荔枝湾涌改造等。
  诸多重点地区的规划及重大项目的建设对消防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消防规划应结合现状及规划,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和功能定位,重新对该片区进行消防规划布局和消防站点的布置,使之能适应广州市现代城市化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消防系统。
  4.4 统筹安排地区消防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是建立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完备城市消防安全功能、提高公共消防服务能力、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并为决策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目前广州市萝岗区、黄埔区、番禺区已经分别编制了区域消防规划,但是受区域范围的限制,对于城市整体消防体系和消防资源的调配、管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城市消防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和安排。
  4.5 “三旧”改造为新一轮消防规划提供机遇
  随着全市“中调”战略的实施和建设“首善之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目标的提出,“三旧”改造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任务,为广州市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与稀缺,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也成为了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猎德、杨箕、小新塘、林和、琶洲、冼村、三元里、萧岗、棠下、文冲、茅岗、花地、裕安围、茶滘、东漖等城中村改造方案的审批通过,其中部分城中村已基本完成改造。到目前为止,有128宗旧厂、17条旧村已经审批通过,并积极推进恩宁路及大小马站的旧城改造,可见广州的三旧改造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通过“三旧”改造,改善了旧城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缺乏消防通道、交通拥挤、堵塞的现状,完善旧城区的道路、市政管网等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将城区内破旧厂房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工业、企业和仓库搬迁至城郊,改善旧城区功能混杂的局面,并根据新的规划明确了城市用地功能,为新一轮消防规划提供了机遇,消防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应结合“三旧”改造,近远期结合、分阶段实施,逐步提高旧城区及城中村整体防火、抗灾能力。
  
  4.6 进一步整合城市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布局
  目前,广州市易燃易爆危险品布局较为分散,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企业较多,但缺乏集中统一的危险品仓库的布局建设,同时大量村镇、个人自建仓库出租,部分用做储存危险品,带来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问题。随着广州市“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和“三旧”改造的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大量的企业及仓库搬离市中心,特别是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等;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展,原处于城市边沿的危险品仓库已被城市建成区所包围,并与城市居民住宅区相邻,相互影响,相互干扰,既不利于库区消防安全管理,又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需进一步整合城市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布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场所和设施的总体布局,根据城市发展布局,将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工厂、仓库根据危险品类别设置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加强对危险品源科研、生產、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在治理现有危险源的同时,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对于现状无法满足安全规范要求以及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五 近几年城市消防的职能转变与多功能的要求
  5.1 《城市消防规划规范》提出的要求
  《城市消防规划规范》指出城市消防规划是指为了构建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消防安全目标、指导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而制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规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要求:
  确定了城市消防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消防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城市消防站及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
  城市消防规划应根据城市历年火灾发生情况、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布局状况和城市性质、规模、结构、布局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现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条件等城市现状情况,在科学分析评估城市火灾风险,为城市消防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可将城市规划建成区分为三大类型:重点消防地区、城市一般消防地区及防火隔离带及避难疏散场地,其中重点地区可根据城市特点和消防安全的不同要求分为A、B、C三类重点消防地区。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应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场所和设施布局进行规定;对建筑耐火等级低的危旧建筑密集区及消防安全环境差的其它地区(旧城棚户区、城中村等)应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对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应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对城市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的消防安全要求;结合城市道路、广场、运动场、绿地等各类公共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考虑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及消防安全的需要,规定城市防灾避难疏散场地的设置要求。
  5.2 国家强化消防抢险救援的职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火灾之外的灾害事故将会越来越多并呈增长趋势,同时各种灾害事故的处置难度也不断增大,给救援应急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减灾防灾和灾害事故救援应急工作,并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抗御各种灾害事故的能力。
  作为担负应急救援职能的消防部队,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处置,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已日益成为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因此新一轮的消防规划应增加应急救援应急响应体系规划,包括设置应急受理中心、医疗救护、环境监测、公众疏散、应急救援、救援专家、后勤保障、洗消去污、信息发布等多个组织;并划分相应的响应级别及响应程序,一旦接到灾害事故报警后,就能按照应急响应程序作出灾情判断,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调集规模、应急总指挥的职位、职能等,以确保救援行动的全过程始终处于高效、快捷的运行状态。同时消防规划也应整合救灾资源,建立灾害联动机制,即通过建立“119、110、120、122”灾害联动机制,实现灾害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联网联动。
  5.3 呼吁更多消防意识的教育、培训的职能
  我国的消防工作相较起步较晚,不够完善,火灾发生频繁,全民消防意识不强,为了提高社会防御火灾的能力,保障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政府和社会必须注重公众消防意识的培养,消防事业的进步发展,没有全社会的关注,没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单单靠消防部门的努力,将是空谈,所以提高公众消防意识将是消防事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广州市已在提高公众消防意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立政府、社区、农村、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组,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同时也加强了消防宣传,加强社会舆论,一定程度上提高消防的公众意识。但是消防部门还需加大消防意识的教育及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使全民都能认识危险化学品分类、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和事故后果、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火场逃生安全知识以及灭火的基本方法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从现实需求出发,以提高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为重点,通过开放科普基地、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技咨询、组织大型消防科普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公民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使全广州市民都能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和防御火灾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能动性,将消防安全切实落到实处,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11
  (2)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消防规划(2000-2010)》,2000;
  (3)罗翔.编制《城市消防规划规范》的思考.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
  (4)潘霞. 《新时期消防规划编制相关思考— 以成都市新都区消防规划为例》,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7
  (5)梁军. 《苏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的思考》.消防管理研究,2005
其他文献
工程档案全面反映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必要。
摘要: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在的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陷,极易造成水资源消耗过大的局面,甚至威胁到整个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安全。为了能够充分做好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以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在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相关问题以及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给同行相关的同行提供相关的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
摘要:文章对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系统组成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 并对在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系统组件;实例;  Abstract: The water spray extinguishing systems, fire-fighting mechanism, composition and scope of the discussion, and
摘要:根据现有体系和勘测结果,延吉市区主要基岩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龙井组地层,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山区中生代最大的内陆湖盆地之一。在城市建设中,不管是地面建筑还是地下空间的开拓建设,都将涉及到城市区域地层系统以及地下水的特征,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延吉市区工程地质条件非常适宜城市基础建设,尤其是地下工程。  关键词:地质组成城市建设 施工  Summary: in accordance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涵义、常用的设计方法,并对一些节能设计中的常用策略作以归纳总结。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节能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job practic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mmon design m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的控制,其目的是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详尽阐述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内容及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GPS定位系统和测量的选取,并通过实际观测对常规控制测量和GPS控制测量进行精度比较与分析, 得出二者在平面控制测量方面精度相当, 而在高程控制测量方面水准测量的精度略高于GPS 高程控制测量的结论。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控制测量;测量精度;控制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PS positioning system and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