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疗法——欧美保健康复新时尚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筝发源于中国,至今中国山东省的潍坊风筝节,仍是世界上有关风筝的最盛大的节日。然而,作为风筝的“始祖”,中国对于风筝的认识依然仅仅局限在商业开发上。素来重视健康、保健的欧美人,却将放风筝与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放飞风筝的时候,既陶冶了性情,又增强了体质,寓健康与娱乐,一举两得。
  
  风筝康复疗法——益处多多
  在欧美,运用“风筝康复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精神抑郁、心绪烦乱、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高血脂、高血压、少儿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疾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迎天顺气,拉线凝神,不仅可以让放飞者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使人心情开朗,心境愉悦,还会使放飞者大脑高度集中,消除杂念,从而“疏泄内热,增强体质”。“风筝康复疗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已令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喜欢上了这项来自于中国的运动。另外,通过研究,欧美康复医疗人员还认为“近视的发生与长时间或长期近距离阅读有关,而放风筝可以使人逐渐看远。”同时放风筝还是一项很好的健脑运动,因为在放风筝时,如何处理好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不得不令放飞者动一番脑筋。放风筝前如果不先花点脑筋了解风的方向和速度强弱是放不好风筝的,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把风筝放飞起来。而怎样才能知道风向与风速呢?这就需要动脑子:比如通过观察附近的旗帜或天空的云朵,看它们漂浮的方向就可以判断风向;或者也可拾起枯草或一些小纸片向空中抛去,测出风的正确方向。再有当风向突然改变的时候如何应对、当风筝突然下坠的时候如何应变等,既需要放飞者精神高度集中,更需要放飞者面对意外情况处变不惊,善于动脑子,及时反应,才能化险为夷。
  
  “随风送病”——放风筝的心理意义
  欧美康复医疗研究人员还惊喜地发现,只需给放飞风筝活动稍稍添加点儿内容,还会对人的心理调节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就是,将自己的烦恼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粘到风筝上,但又故意不粘牢,以便风筝被放飞起来后,那写满烦恼的小纸片能够随风脱落、远远飘走。其实中国古代就有通过放风筝“随风送病”、“送厄迎福”之说,例如《红楼梦》中就曾记载因多愁善感而一向身体孱弱的林黛玉把风筝撒手放飞之后,众人便情不自禁触景生情道:“林姑娘的病根儿放了去了,咱们大家也都放了罢。”而当晴雯私下将宝玉的风筝放掉以后,宝玉不高兴,探春劝慰宝玉时说的也是“横竖给你放晦气罢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我们早已经将此视为迷信而抛弃,欧美有关人员却从心理康复与保健的角度赋予了“随风送病”、“送厄迎福”以新的健康内涵。(摘自《中外妇儿健康》)
其他文献
小冬瓜是冬瓜中小果型品种的统称。与大果型品种相比,小冬瓜雌花着生节位低,生育期短,早熟,非常适宜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早熟栽培。在胶东地区一般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育苗,2
廊坊市2002年起,从天津蔬菜所引进推广"元首"甜瓜,生产实践证明,该品种优势非常突出:1.优质。皮薄、肉厚、酥脆、甘甜,品质极佳,具有典型的哈密瓜风味。2.高产。单瓜重一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