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可穿戴智能监测服装设计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地解决婴幼儿的照护问题,设计了一款婴幼儿可穿戴智能监测服装。首先,对用户进行需求分析获取功能性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婴幼儿裹肚与电子技术融合,在服装中内置传感器对婴幼儿的体温、相对湿度等数据进行监测;以Arduino开源电子平台和温湿度传感器为基础,使用蓝牙通信模块传输至手机APP并向照护人实时发送监测数据;通过记录6位婴幼儿24 h内的温湿度平均数据,测试了智能监测服装系统的稳定性,并使用差值补偿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误差校正。研究表明,该监测服装在婴幼儿照护方式上满足了照护人的功能性需求,实现了传统照
其他文献
太阳能水蒸发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获取淡水资源的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以及太阳能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太阳能界面蒸发,以高性能纤维织物芳纶为基底,采用多巴胺原位聚合和活性炭浸涂制备了一种芳纶织物基吸光材料。对改性前后芳纶织物的微观结构、润湿性、吸光性、吸光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芳纶织物基吸光材料蒸发器件的太阳能水蒸发性能。结果表明:经多巴胺和活性炭修饰后芳纶织物的润湿性和吸光性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稳定的吸光性和力学强度;在模拟的一个太阳光强下,芳纶织物基蒸发器件多次循环蒸发实
碳纤维预制体针对大厚度多层变化结构主要采用机织成型法。文章介绍了碳纤维预制体机织成型法送经系统的原理及特点,针对送经系统特性,进行连续化送经过程中经纱送经补偿量分析;基于机织装备组成需求提出大容量密集布局形式下,不同的单纱张力控制装置;设计出新型电子式单纱张力控制装置,实验单纱张力电子式可调控状态,满足机织装备及成型工艺需求,并进行初步实验验证。
为探究不同结构编织人工韧带试样在人体正常步态中受到复合载荷加载时的应力分布以及摩擦损耗情况,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数值模拟,基于纱线在空间中的螺旋轨迹以及交织规律,采用MatLab计算空间离散坐标点,并导入至Solidworks中建立试样三维模型。在ABAQUS中赋予试样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和接触摩擦属性,最后计算有限单元解。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曲线和实际测试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施加外部载荷时,规则编织试样应力在2个方向的纱线上分布较为均匀,而三向编织试样应力主要集中于轴纱,且需要抵抗更多纱线之间的摩擦作用
为提高有色废弃聚酯的再生利用率,对目前国内外废弃聚酯的回收方式和有色聚酯的脱色进展进行综述。首先通过对常用废弃聚酯回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适用于有色废弃聚酯的回收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对聚酯的直接剥色方法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剥色方法和剥色后产物的应用都存在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有色废弃聚酯化学回收后固体产物的脱色、有机溶剂的脱色以及末端废水的脱色排放进行概述。最后,对有色废弃聚酯脱色及再利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指出完善废弃聚酯的自动化分类分离系统、拓宽再生聚酯的应用领域、提高脱
为充分开发黄麻纤维的应用价值,探究其中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水醇提取法制备了黄麻纤维提取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浴比、提取时间3个工艺因子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对经过旋转蒸发和真空冷冻干燥后黄麻纤维提取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提取物与芦丁标准品化学结构相似,说明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最优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75%,浴比1∶50,提取时间150 min,该条件下
针对再生丝素蛋白水凝胶形貌不可控、凝胶速度慢、压缩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乙酸-乙醇体系共同促进丝素蛋白快速凝胶的方法。通过研究相同酸性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乙醇对水凝胶形貌、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压缩性能等的影响,探索水凝胶内部纤维结构的成形条件以及不同形貌下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相同酸性条件下随着乙醇质量分数的提高,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均得到改善,凝胶时间由12~14 h缩减到1 h左右,水凝胶形貌逐渐由几十到几百微米的孔洞结构向纤维结构转变,水凝胶中丝素蛋白结构以β-折叠为主;当乙醇质量分数
织物预制体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高性能复合材料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建立层联机织预制体的细观几何关系,通过显微观察和结构分析提出基于一元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凸透镜形纬纱横截面、抛物线形经纱路径等假设,通过研究典型的多层平纹层间联锁结构层联机织预制体,建立预制体全厚度单胞模型,推导其细观结构参数的几何表达,获得纱线横截面变异系数、预制体厚度和纤维体积含量的计算方法,从而实现预制体结构的细观设计。通过实测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该细观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确定了层联机织平纹预制体的纱线填充因子取值区间
针对赛络纺包芯纱纺制过程中,长丝不同喂入位置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纺制了涤纶长丝在左侧粗纱须条中心、两粗纱须条中间、右侧粗纱须条中心3种结构的短纤/长丝赛络纺包芯纱。对比分析了纱线截面、成纱质量、耐磨性能、拉伸断裂过程和纱线退捻特征。结果表明:3种包芯纱中涤纶长丝均在纱线中心附近,无明显漏丝,条干均匀,毛羽较少;左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多峰特征,两粗纱中间喂入纱线拉伸断裂曲线有密集波动特征;右侧粗纱须条中心喂入纱线初始弹性模量最高,拉伸断裂特征为阶梯性断裂,退捻最困难,且在退捻过程中部
7月2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翠竹一行走访了捐赠企业——盐城市自强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强机械”),自强机械总经理孙建斌陪同张翠竹一行参观了工厂,并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自强机械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义丰工业园,是一家专业从事化纤机械、非标设备及各类电加热器、电加热炉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多项资质及荣誉。
高空清洁人员在高空环境下常面临严重的低温气候威胁,为提高高空清洁作业服的保暖性能,设计开发了一款电加热高空清洁作业服。在模拟的高空作业环境(温度为(5±0.5)℃,相对湿度为(60±5)%)下,通过人体穿着电加热高空清洁作业服的实验对皮肤温度和运动舒适性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穿着电加热高空清洁作业服可更好地维持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且时间越长,保暖效果越显著;将电加热片放置在后背可有效提高躯干皮肤温度,同时不会影响人体背部局部的主观热舒适性;结构上采用局部插片和暗褶设计可有效提高高空清洁作业服的活动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