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建筑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国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科学水平也随之快速发展,导致人民大众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大同市古建筑作为国内重点保护区域,在未来有着重要的发展空间。大同市古建筑具有较高的价值,然而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問题,也使得大量建筑资源被损坏。文章主要解读大同市古建筑存在的保护价值,分析了当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大同市古建筑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现状;对策
  0 前言
  大同市古建筑能流传至今,主要是因为其外形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是大同精神文化支柱的代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具备漫长发展历史的大同市古建筑也遇到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也使得社会和很多人对于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了动摇和遗忘。因此怎样才可以把大同市古建筑完好地传承给后代呢?我们必须了解到大同市古建筑的关键性,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彰显建筑具有的影响力,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大同市古建筑的内涵与追溯
  不同行业都有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的原则和观念,当前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作用的是工匠精神,其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工作严谨性上,另外也表现在对工作的关注度和职业素养方面。该精神强调匠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执着,并充分激发创新理念。
  其中大同市古建筑都是古代工匠凭借自身才华、损耗时间与精力创建的,如果我们欣赏建筑内在结构,就能强烈地体会和感知到其中所包含的理念,洗涤铅华,促使灵魂不断升华,让人心平气和地进行思考,感知生命的律动。
  古代工匠通过自身成熟的锻造工艺以及高超的手艺能力,为我国甚至世界建筑增加耀眼的奇迹。时至今日,大同市古建筑群依然如同巨人那样,站在华夏土地上,感受风云变化、沧海桑田却始终岿然不动。其独有的设计理念和高超的建筑工艺,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传统建筑文化群组,成为重要的古建筑欣赏风景区。
  在传统建筑文化世界中,人们更加渴望文化的熏陶,想要寻找可以安抚心绪、修身养性的场所。大同市古建筑具有的厚重文化内涵可以引导我们沉下心仔细思考,发掘大同市古建筑的经济价值可以加快地区旅游经济产业的建设,为地区民众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2 当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观念较弱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众对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持续增强。然而大众对古建筑的认知依旧浅显,没有全面的理解,导致大部分古建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受到损伤。
  对此类现象以及问题,相关组织需要深刻地反省监管是否存在问题、民众重视程度是否较低、政府保护措施是否到位等。
  此外,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也存在一定缺陷。政府针对传统文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记录,全面记载大同市古建筑遗留现状、现存价值等,前后也开展多次小型调查并且进行记录。但是依旧存在没有被发现或被发现然而没有得到良好保护的古建筑。
  2.2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员工较少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时期遇到的主要问题出现在维修以及复原时期。根据古建筑制作标准我们可以了解,部分古建筑只能实施雅伍墨彩画以及不贴金技术操作。但是管理者也许是不清楚规则,随便贴金;或者能力较低,随便增加内容;或者忽视建筑特色,使用现代材料。以上方式不只违背《文物保护法》中相关原则,而且也违反保护、维修建筑的最初理念。以上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专业的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员工较少。
  2.3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资金不足
  即便招聘到足够的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维护员工,但在工艺以及材料方面,缺少资金支持,导致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进行受到阻碍。
  此外,保护大同市古建筑的员工也要提高职业素质,将工作薪资与能力挂钩并进行考核。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工作需要丰富的资金支持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古代建筑维护的重要基础是资金。
  由于现有建筑保护理论知识缺乏,大部分地方认为修葺是古建筑最佳的复原形式,或者拆除老旧的建筑,建设全新的项目。
  3 当前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的对策研究
  根据当前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可知,很多环节存在问题和缺陷,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存在部分古建筑并未得到妥善保护的情况。为更好保护大同市古建筑,特提出以下几点保护对策。
  3.1 加强大力宣传和保护划分
  根据大众对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理解的不足,大众增强保护观念变成当前工作的核心。只有提高宣传水平,大众对建筑保护的认知才能持续强化,大同市古建筑保护活动才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顺利在现实中贯彻实施。
  为顺利完成该目标,我们必须设计成熟且有效的宣传计划,再通过教育或表演等方式,让文物宣传活动全面覆盖到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让所有人都积极参加到文物保护活动中,继而营造保护古建筑以及文物的和谐环境,让大众对文物保护工作达成共识。
  保护其实也划分级别的,这是因为古建筑也是继承与传播历史文化的主要方式,不能只思考风格特点,也要思考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根据年代以及历史价值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各类建筑的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对部分重要的划分建筑必须使用高级别的保护措施,对划分等级不高的建筑修订适度的保护方案,促使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保护深入结合起来,进而实现高效、各方积极参加的保护环境。
  3.2 采用修旧如故的修复技术
  在设计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计划时,为防止独具特色的大同市古建筑成为商铺、餐馆、酒店等,需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也就是在复原大同市古建筑主体结构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采用传统方式。
  例如,大同市的很多古建筑正房明间穿插枋在历史演变中缺失,此时需要在进行修复的时候,查看榫卯结构的对接位置。如果枋上雕花纹样不能考证,此时就可以使用装饰扇面结构弥补缺失位置,且确保装饰扇面上雕花款式和正房花纹相同,如牡丹、水仙等相符合,以得到良好的建筑保护效果。   此外,在大同市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为防止建筑受损,需要在建造的时候,保障向外墙边界延伸一点。因此,建筑高度不得超过7.5米,只有如此才可以全面维持现有的建筑风貌。在大同市古建筑环境规划阶段,不能随便修改具体内容。如在传统居民建筑领域进行建筑和环境的保护修复中,主要通过墙外区域绿化景观设计方式。在进行景观边缘规划时,主要挑选繁茂的乔木,且关注地区生态环境,重视房屋防风、抗震和保暖效果。
  3.3 注入新的活力
  在大同市古建筑保护和更新阶段,必须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灌注活力的时候,必须维护大同市古建筑的原址。主要采用围合方式,且进行抬高操作,将其作为核心,建设新建筑。
  此外,新建筑外部格局、结构和原本建筑保持相同。然而材料可以使用混凝土、钢材、青砖等,且适度增添商业、图书馆、工作室等不同模块,可以全面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另外,在遇到废弃建筑保护和更新课题时,如一些老旧地区的卫生水平、地下管网配套设备不能全面满足生活以及生产需求,此時需要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
  根据古建筑保护法和非遗法规等,可以强行要求在重点非遗保护区内,不能建设餐饮、咖啡厅、茶馆等含商业元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生活垃圾导致的污染问题。
  3.4 加大资金投入和更新传统策略
  保护大同市古建筑是每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而得到的效益可以被更多人共享。所以,进行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加的大同市古建筑保护体系成为重点。还有必须确保资金充足,才可以把保护与修缮落实到实际中,技术人员才可以迅速到位,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目标才能顺利达到。
  很多时候,文物保护的观念其实并未真正地融入社会生活,如大同市古建筑的保护资金一般依赖政府扶持。然而只依靠当前的政府资金是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所以政府应该逐年增加投资,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筹资,取得社会的资金帮助。
  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为顺利完成古建筑保护和更新目标,需要从以下几部分着手:在面对传统古建筑城区的商业改造运营模块时,可以适度留存民族饮食、传统手工艺产品、客栈等贴合传统特色的项目内容,然而KTV、酒吧、歌舞厅等项目必须移除。因为在古建筑保护区域中过度运营导致员工聚集,导致建筑保护负担沉重,必须有效管理古城内客栈的具体数量,全面满足建筑保护需求。
  为扭转大同市古建筑商业发展混乱状态,必须针对特色工艺品、民族文化产品、手工制品等进行分区,且让工作人员身穿特色服装,重视地域文化宣传。为解决古城工作人员的住宿负担,且维护当前的大同市古建筑,需要在新区内增加部分民族与家庭类型的旅游区,可以防止游客集中到古建筑保护区,导致压力沉重,影响地区卫生环境等。
  3.5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保护古代建筑,核心与重点是维护建筑的初始状态和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在复原的时候,必须全面了解以及感受其和普通建筑修复工作存在的不同点。在进行修复的时候重点是确保大同市古建筑不会受损,复原之后其表层和内在蕴含的精神不发生改变。
  以上所有工作的基础要素是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根据现有历史资料以及报道内容,根据符合现实情况的测试结果与研究报告。全面承担古建筑复原任务,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全面理解以及使用当代科学技术增强古建筑复原工作的精准性。
  和传统技术进行比较,当代科学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传统技术不具备的诸多功能,其独有的技术特征可以全面、精准、直接地帮助我们测试以及判断古建筑的相关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古建筑修复工作,为我们提供较大的方便。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式、三维激光扫描测试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等,逐渐使用到大同市古建筑保护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影响。即使当代科技中存在诸多优势与技术,然而也无法全部替代传统技术,其和传统技术必须保持平等,彼此促进、互相成就。
  4 结语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大同市古建筑领域其已经变成各界人士重视的对象。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汲取其中的精华,重视文化传承和技术发展等。大同市古建筑必须重视空间艺术设计,充分展现出国内学者的智慧,促使其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瑰宝。保护现有古建筑历史遗迹是所有中国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要将古建筑历史遗迹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网络影响力大行其道的当下,忽略审美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格局逼仄又狭隘。这份调查报告旨在探究大学生艺术鉴赏审美的现状以及对审美教育的缺憾提出建议,借此帮助社会更好地处理大学生艺术审美理论建构以及审美教育的普及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美学鉴赏;审美教育  1 研究背景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被大量信息淹没,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以至于过度地对社会灌输的审美标准生吞活
摘 要:为解决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的问题,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及修复措施研究。分析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原因:云冈石窟大气SO2污染现象严重,使空气中包含的Fe离子能够与SO2发生催化作用,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云冈石窟地理裂隙较多的特点,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侵蚀现象加重;云冈石窟的水患严重,形成凝结水,致使云冈石窟风化侵蚀。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冈石窟风化侵蚀修复措施,通过减少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涂刷化学保护剂来修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及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收藏的《倭寇图卷》出现了大量明代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身穿札甲的锦衣卫校尉、将校及将校亲兵.通过两幅图卷及相
摘 要:文物保護单位的保护区划是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文章阐述了保护区划的内涵和来源,分析了保护区划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增强保护区划合理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1 保护区划内涵  保护区划一词出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通常包括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
摘 要:汉画像石是存在于汉朝时期,并逐渐流传下来,分布于汉代墓葬、墓地祠堂、庙阙建筑上雕刻画像的石质刻构件。汉画像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较为广阔的分布,其中尤以河南、山东、江苏徐州等黄淮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其为相关考古及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临沂地区在汉朝属于较为发达地区,不同类型的汉画像石分布较为广泛,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征。文章在简要阐述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基础上,结合研究
摘 要:羊,在古代是一种瑞兽,具有温顺、善良、吉祥等特征。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以“羊”为题材的岩画、陶器、铜器、金银器、木器等材质的文物比比皆是,巧妙地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和增添情趣的素材之一,充分展现了人们对羊的欣赏和崇拜,也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赞美。新疆地区出土的羊元素文物反映出羊文物的悠久历史,对我们研究古代人们生活、思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  关键词:羊;吉祥;文物;新疆
摘 要:民间藏品是当前民间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物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者人数增加,收藏的民间藏品种类也更加丰富。进行民间藏品收藏的前提是对其的鉴定工作,要保证民间藏品的真实性,但目前来说这项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文章从鉴定机构的现状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民间古玩收藏市场的现状,论述民间古玩藏品的真与假,以及在鉴定过程中的尴尬问题,最后提出对民间藏品鉴定工作进行整改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藏品
莒州博物馆馆藏双鋬白陶鬶于1977年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遗址,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器皿.其形若鸟,构思巧妙,体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蕴涵着莒地先人通达的劳动智慧,同时
摘 要: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明象征,馆内存放和保管了许多重要文物。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物研究的关键场所,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来说,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博物馆中文物众多,且价值极高,需要加强对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不断推动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朝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是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做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内容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级文化部门对于文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基层文物管理中馆藏文物的管理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资金缺乏、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模式滞后等。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基层文物管理工作中馆藏文物管理的现代化问题开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层文物管理工作中馆藏文物的管理概述;第二部分是基层文物管理工作中馆藏文物的管理现状调查;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