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灾”是谁造成的?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am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价高耶低耶的大争论大PK,好几年了。有意思的是,“天平”的两方的“重量构成”十分怪异:唱“多”的一方人数不多,当一旦放声则动静不小,唱衰的一方人数海量,也唯有海量的人数一起发声才能勉强抵得住另一方。我们姑且按媒体的叫法,前者曰“房霸”,而后者则日“房奴”。
  孟晓苏和潘石屹算不算得上“房霸”,我不想说,也说不好,自有公论。作为国企中房集团的老大的孟和作为民企SOHO(全称“SOHO中国”,我真的不愿意叫这个十分霸气的全称)老大的潘,近日几乎不约而同跳将出来为房地产“救市”了。而前者,在一次房地产的什么演讲中口若悬河,主旨是“什么价格都能降只有房价降不得”,并质问“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又是雪灾,又是震灾,又是水灾,还有人为的股灾,难道我们还要去人为地造成一个楼灾吗? ”一副忧国忧民忧房忧价的派头。潘呢,则于8月底毅然决然宣称:9月起全面提价卖房——这,算得上是一个“遏止房灾”的“大手笔”吧,只是,潘在相关发布会上并未有何忧国忧民忧房忧价的表示,他倒是侃侃总结了“SOHO中国能够从容面对当前这场房地产市场的危机”的一些“经验”和“奇迹”。
  孟晓苏们怕有“楼灾”,不是一天了。很好呵。中国有没有“楼灾”呢?在孟眼中,现在还没有。只要不降价,就天下太平,“房下”太平。事实上,这些年,房地产商们岂止是天下太平、“‘房下’太平”,他们实际上早已太平地赶上皇上的日子了!过去说和坤呵沈万山呵富可敌国,现在排名靠前的几个房地产商,哪个不是这多少强那多少名的——当然都是名列前茅了。钱自何来?钱自房来呗。钱自何来?钱自房价大涨来呗?还有,就是人所共知的从一些地方政府手中赚来。在一些地方,政府早已和房地产商一鼻孔出气了,“土地财政”早已臭名昭著、路人皆知了……
  一边厢是财源滚滚,一边厢便是“房奴”片片!房价上涨之快之狠之惨烈,早已令国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无休无止地涨,驴打滚似的,问题在于,这一涨一翻,是以一家子一辈子不吃不喝为代价的呵。买了房子,从此欠了一屁股债;买了房,从此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这已不再是个别“有房族”忆苦思甜的故事,而是大家伙儿“有房族”的悲情大合唱。有房若此,无房呢?更提不得了。有房叫“房奴”。无房则想“奴”一下都不可能。古说“谷贱伤农”,如今则是“房贵伤人。再牛逼的人,在房价面前也会抖抖索索,再不就是骨子里的抠抠束束——当然那些这“霸”那“霸”者除外,少数富人牛人除外。房子弄得人心神不宁,房子弄得人寝食不安,房价弄得人夫妻不和,房价弄得人穷困潦倒……如此来看,这“房灾”不是早就有了吗?一对平头老百姓而言,不断上涨、涨得邪乎,不考虑大多数人利益的高房价,实在就是一“房灾”!如此而已,夫复何言!
  孟晓苏们怕房价下降构成“房灾”,老百姓们怕房价上涨构成“房灾”。都叫“房灾”,解读实在不啻天壤之别。“焦大不爱林妹妹”,从来如此。屁股指挥脑袋,“位子”决定“话语”。而我们特别想说的是,我们老百姓也不想房子太便宜而国库受损失,但是,由官、商等“强势群体”们的利益加上贪腐构成的高房价,由一些尽人皆知的房地产黑幕中造成的高房价,真的要硬撑住死扛住吗?天呵,一想到这一点,我们真的就禁不住想到“灾”呀什么的字眼。
  这,是不是更深刻的“灾”?!
  
   编辑:边城
其他文献
互联网金融作为高科技技术产业模式,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在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及时总结和概括,有利于我们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正面效应
塑料制品的普遍应用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改性TiO2光催化剂及在光降解塑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如果要借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那么我想,没有比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这个故事更能说明思考的价值和重要的了: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
一直弄不明白中国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先生上个月22日说的关于“严打资本市场谣言散播者”所言何指。我将相关消息颠过来倒过去看,终是弄不清楚。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分钱股票没
主流媒体开展直播电商具有优势,目前直播带货实践更多是基于脱贫攻坚逻辑思路。直播电商具有内容化、社交化、产品化特征,如果没有产业支持和市场思维走不远。直播电商的"游
分析了动态交流磁滞回线两种传统的测量方法(爱波斯坦方圈法和环形样件法)的缺点,阐述了通过B线圈和H线圈来检测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单片测量方法与磁通波形的控制方法,并实
<正>茅台和里面的中华文化茅台酒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吸收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现在的茅台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物质产品了,它已经成了我国酒文化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