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1633年前后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策略的变化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lee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33年前,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对武装海商的利用上,将其视为以武力胁迫明朝当局开放贸易的工具。1633年料罗湾海战失败后,荷方开始改变策略,转而加强与普通海商之间的合作,让后者在明荷交涉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成功地说服明朝地方当局开放台湾大员的自由贸易,两岸贸易此后迅速发展起来,荷方也得以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但荷兰殖民者对明朝海商策略在根本上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难以长期维持,最终必将走向对抗。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史教科书的编纂问题逐渐显现。早期从"乡土史"与"中国史"的角度肯定台湾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本土化"运动的发展,"乡土"角度的思路逐渐遭到排斥,不过
冷战时期,台美关系因“五·二四”事件遭遇挑战。“五·二四”事件爆发后,台美关系、接班人蒋经国、台湾国际“托管论”等因素均涉入其中,时刻影响着蒋介石的判断与
台湾“新乡土小说”延续了“乡土文学”反思现代化的社会批判功能。它通过描绘地理地景、乡土风俗等书写策略来积极建构“地方性”,以分割“现代化”话语的整体性;塑造了“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