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序列DNA检测的几种新方法

来源 :生命的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定序列DNA的检测方法通常使用PCR、DNA杂交、连接酶反应等方法.近年来根据不同的原理又发展出一些新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基于非酶连接反应、分子信号灯、纳米微粒、以及酶抑制剂-DNA-酶(IDE)的方法.
其他文献
在酸性介质中,Cr(VI)能将I^-氧化成I2,I2与I^-生成I3^-,I3^-与孔雀绿生成电中性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苯的缔合物,在NaCl存在下,通过振荡将此缔合物浮选于苯溶剂中,通过光度法测定
在自然界中,糖类分子无所不在.虽然仍是那么一些单糖,但是在新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以新的糖基化方式出现,就产生了新的功能.
随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外科病人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逐渐增加,而能使病人在整个围手术期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而又不致发生心血管意外,是麻醉中的一个难关,而采用胸
本文简要介绍了彭阳县雨水资源基本情况及水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彭阳县干旱缺水、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和土壤贫瘠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水沙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即:“蓄、保、补
染色质环状结构是真核生物染色质高级结构形式.它与DNA复制过程中的复制子密切相关.在转录调控中,大范围的染色质结构形式控制着转录因子与目标位点的结合[1].在发育和癌症过
<正> 1985年11月4日至8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了第二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会议是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以及许士芬博士提供了资助。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中国的家庭及其变迁。出席会议的共有四十四人,其中我国内地学者有费孝通、雷洁琼等七人,台湾学者李亦园、文崇一、杨国枢、孙得雄等七人,美国学者五人,日本学者一人,新加坡学者三人,香港方面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等院校的负责人和各科系的教授。
神经活性类固醇是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类固醇。神经活性类固醇的基因作用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而实现[1,2],非基因作用则通过与细胞表面可能的特异性神经递质受体、配体门
本文采用提拉法生长Zn(3(mol)%,5(mol)%,7(mol)%):LiTaos晶体.通过Zn:LiTaO3晶体的紫外一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来推测Zn^2+对晶体结构的影响。ZnO掺杂3(mol)%,5(mol)%时,Zn^2+取代反位钽的位置,从
本文建立了一种以荧光光谱法测定阿米卡星含量的方法。岛津RF-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HAc-NaAc缓冲溶液(pH=4.0),体系的激发波长为355 nm,荧光发射波长为405 nm。结果表明:阿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