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钢琴的人数与日趋增。因此,如何提高钢琴初级教学质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笔者从钢琴教学前应树立的目标意识,教学初级规范化的教学形态, 贯穿整个教学工程的重要教学规则这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下教学的心得体验。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教学规则 人格塑造
音乐是人民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也是人民的另一种“语言”。钢琴正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爱好的乐器之一。学习钢琴不仅仅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陶乐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学琴者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
在学校钢琴之前,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呢?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校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钢琴只是一时的兴趣,不够认真。这种意识很快就会传递给准备学琴和正在学琴的学生。其结果会使学生散漫、懒惰等不良习惯在学生身上滋长。第二、使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琴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它需要你在固定的时间里联系,并且持之以恒。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钢琴水平,教师应该按照每个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表现。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演奏技能。在教学中,还应该教会学生从复杂的、感性的钢琴弹奏中学会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联系方法。
二. 教学形态要规范
虽然学琴是由兴趣开始的,但是应该从起步开始就要讲究手型、触键、音阶、识谱习惯等方面的基础训练。
坐姿:
身体要放松的坐在琴凳上,把肩膀放松下来,手臂成圆弧状,微微打开,腿成“T”字形,上身微向前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叹一口气,而后轻轻地拍拍学生的后肩,同时要和学生亲切的交谈,便于学生消除紧张的情绪,身体很自然的达到放松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轻轻地拍拍学生的后肩,放松的练琴状态会很快养成习惯。
手型:
首先,手的三个关节要立起来(凸出),手里像握着一个鸡蛋,这个步骤的要领是手要放松的打开,其次,手腕与白键相平行,这里要明确的是手指落键的力量来源是手臂的重力,为了保证手臂的力量能够充分的利用,手腕要与白键相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人为的为力量的传递制造一个“坎儿”。第三,弧口放松打开,这一点如果学生能够做好,就能够容易掌握手指的触键点,也为今后“转指练习”作好准备。第四,手心向外圆,因为人的五个手指是有长有短的,如果按照手指自然的形状放在琴键上,手面是呈“坡”状,手的重心不会与手心在一条重垂线上,手心向外圆,5指向手心抓一些,那么手的重心在琴键上的状态相对就比较平衡。就像人站在地上要走好,首先要站稳了,手型的整个状态要放松、舒展。
落指练习:
学生在清楚了手型的状态之后,就要开始落指练习。第一步,起手。手由手腕处提起,完全地放松。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手摇一摇,手会很快的达到放松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大臂紧张的情况,可在课后加强手臂放松训练。第二步,直接落指。把整个手臂的力量落在指尖上,这一点是落指练习的难点,老师要特别细心的与学生交流。第三步,检查手形是否规范。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将三步改为二步,第一步,起手放松,第二步落指,触键时手即成型,落指练习中比较合理的手指练习顺序为3指、2指、1指、4指、5指。
老师在教乐曲的同时学生就可以自己学会识谱,但是课后的识谱训练对于进度比较慢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里强调的识谱习惯有三个:一是提前看谱,前一个音落下的时候,眼睛要看着下一个音符,遇到休止符,要在下一个音的位置作休止。二是边弹边唱,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并且可以使他们发现弹琴中的错误。三是慢练,学生在练琴时不能一开始就追求速度,学生要明确的是弹琴的速度是建立在其钢琴基本功上的,认为把曲子弹的得快就是弹得好,是十分错误的。学生在慢练的同时,可以明确的做好“起手”、“落指”等基本要求,也可以使曲子的节奏弹得很稳。以上三点在学生今后的钢琴生涯中会发挥很大作用。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后这些具体的教学细则,老师在教学初期必须规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任何一项工作的疏忽都有可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不便。学习钢琴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
三、贯彻适时的教学规则
具体的教学形态是必然的、相对固定的,广大老师和学生可以普遍采用的。那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又如何去把握这些具体的形态落实到位,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钢琴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是学习方法是可以比较全面的总结。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我有以下四点心得:
1.“俯视教学法”。
首先,老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所授的知识进行规整,对整个钢琴教学要有宏观的布局和思维结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各步骤之间的连接都要站在“高处”进行,这样老师会很清楚知道每一段时期需要落实哪些教学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而不是根据教材或是遇到难题才想办法解决。
2.“空间教学法”。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学生们乐于想象,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他们想象的空间里布局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老师所授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老师轻松讲授,学生快乐学习,学习效率也很高。学习钢琴是一种艺术活动,以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并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在技巧、诠释、规范、标准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以后,要注意学生的想象性和个性的发挥,尤其是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
3.“循环教学法”。
钢琴技艺的提高需要基本功的练习,那么是不是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练熟就可以了吗?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太盲目了。在钢琴的学习中,学会了乐曲中的技巧是首要的,把乐曲练熟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乐曲练习后的总结,这也是提高琴技的关键。在具体的乐曲学习中,老师第一节课指导学生一个乐曲,学生在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标的练习。第二节课老师对学生练习一周的乐曲进行“半成品”的“雕琢”,这个过程占用课堂的时间很短,课后的练习也不用大费周章,细心一些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但这使乐曲产生质的飞跃,在这节课继续学习新的乐曲,课后第三节课学生把经过老师二次指导的乐曲高质量的还一遍,在上节课新学的乐曲继续还课,让老师二次指导,再学习新的乐曲,依次类推,循环学习。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师在第一周只能指导,不可以范奏,让学生弹奏出自己的风格,乐曲弹熟后,老师示范让学生对比学习。)正确适时的运用循环学习法,教学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还会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4 .“综合教学法”。
在钢琴考级热的大潮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一些八级、十级的学生考级前才突击学习乐理,于是死记硬背对付考试。这些学生学习那么多年的钢琴,钢琴弹得相当不错,为什么连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还未掌握呢?难道钢琴教育就是识谱弹谱?老师必须明确钢琴教育的综合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对乐理知识,乐曲作者及相关背景进行讲解,还要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当然不是让老师单独抽一节课来讲解,而是需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积累,并且老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我学习,多方面的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乐曲、理解乐曲、演奏乐曲,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优化作品的能力。
钢琴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生理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学习钢琴不仅修养身心,养成良好的心境,遇事能够沉默冷静,而且在多年的学习中也培养我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老师自身不仅要具备坚定的信念还要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毅力,有了这些珍贵的精神,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勇敢、自信坚持不懈……会伴随着钢琴的征途滋长。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教学规则 人格塑造
音乐是人民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也是人民的另一种“语言”。钢琴正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爱好的乐器之一。学习钢琴不仅仅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陶乐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学琴者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
在学校钢琴之前,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呢?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校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钢琴只是一时的兴趣,不够认真。这种意识很快就会传递给准备学琴和正在学琴的学生。其结果会使学生散漫、懒惰等不良习惯在学生身上滋长。第二、使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琴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它需要你在固定的时间里联系,并且持之以恒。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钢琴水平,教师应该按照每个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表现。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演奏技能。在教学中,还应该教会学生从复杂的、感性的钢琴弹奏中学会一种科学的、理性的联系方法。
二. 教学形态要规范
虽然学琴是由兴趣开始的,但是应该从起步开始就要讲究手型、触键、音阶、识谱习惯等方面的基础训练。
坐姿:
身体要放松的坐在琴凳上,把肩膀放松下来,手臂成圆弧状,微微打开,腿成“T”字形,上身微向前倾。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叹一口气,而后轻轻地拍拍学生的后肩,同时要和学生亲切的交谈,便于学生消除紧张的情绪,身体很自然的达到放松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轻轻地拍拍学生的后肩,放松的练琴状态会很快养成习惯。
手型:
首先,手的三个关节要立起来(凸出),手里像握着一个鸡蛋,这个步骤的要领是手要放松的打开,其次,手腕与白键相平行,这里要明确的是手指落键的力量来源是手臂的重力,为了保证手臂的力量能够充分的利用,手腕要与白键相平行,过高或过低都人为的为力量的传递制造一个“坎儿”。第三,弧口放松打开,这一点如果学生能够做好,就能够容易掌握手指的触键点,也为今后“转指练习”作好准备。第四,手心向外圆,因为人的五个手指是有长有短的,如果按照手指自然的形状放在琴键上,手面是呈“坡”状,手的重心不会与手心在一条重垂线上,手心向外圆,5指向手心抓一些,那么手的重心在琴键上的状态相对就比较平衡。就像人站在地上要走好,首先要站稳了,手型的整个状态要放松、舒展。
落指练习:
学生在清楚了手型的状态之后,就要开始落指练习。第一步,起手。手由手腕处提起,完全地放松。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手摇一摇,手会很快的达到放松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大臂紧张的情况,可在课后加强手臂放松训练。第二步,直接落指。把整个手臂的力量落在指尖上,这一点是落指练习的难点,老师要特别细心的与学生交流。第三步,检查手形是否规范。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将三步改为二步,第一步,起手放松,第二步落指,触键时手即成型,落指练习中比较合理的手指练习顺序为3指、2指、1指、4指、5指。
老师在教乐曲的同时学生就可以自己学会识谱,但是课后的识谱训练对于进度比较慢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里强调的识谱习惯有三个:一是提前看谱,前一个音落下的时候,眼睛要看着下一个音符,遇到休止符,要在下一个音的位置作休止。二是边弹边唱,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并且可以使他们发现弹琴中的错误。三是慢练,学生在练琴时不能一开始就追求速度,学生要明确的是弹琴的速度是建立在其钢琴基本功上的,认为把曲子弹的得快就是弹得好,是十分错误的。学生在慢练的同时,可以明确的做好“起手”、“落指”等基本要求,也可以使曲子的节奏弹得很稳。以上三点在学生今后的钢琴生涯中会发挥很大作用。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后这些具体的教学细则,老师在教学初期必须规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任何一项工作的疏忽都有可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不便。学习钢琴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
三、贯彻适时的教学规则
具体的教学形态是必然的、相对固定的,广大老师和学生可以普遍采用的。那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又如何去把握这些具体的形态落实到位,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钢琴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是学习方法是可以比较全面的总结。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我有以下四点心得:
1.“俯视教学法”。
首先,老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所授的知识进行规整,对整个钢琴教学要有宏观的布局和思维结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各步骤之间的连接都要站在“高处”进行,这样老师会很清楚知道每一段时期需要落实哪些教学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而不是根据教材或是遇到难题才想办法解决。
2.“空间教学法”。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学生们乐于想象,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他们想象的空间里布局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老师所授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老师轻松讲授,学生快乐学习,学习效率也很高。学习钢琴是一种艺术活动,以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并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在技巧、诠释、规范、标准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以后,要注意学生的想象性和个性的发挥,尤其是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
3.“循环教学法”。
钢琴技艺的提高需要基本功的练习,那么是不是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练熟就可以了吗?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太盲目了。在钢琴的学习中,学会了乐曲中的技巧是首要的,把乐曲练熟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乐曲练习后的总结,这也是提高琴技的关键。在具体的乐曲学习中,老师第一节课指导学生一个乐曲,学生在课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标的练习。第二节课老师对学生练习一周的乐曲进行“半成品”的“雕琢”,这个过程占用课堂的时间很短,课后的练习也不用大费周章,细心一些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但这使乐曲产生质的飞跃,在这节课继续学习新的乐曲,课后第三节课学生把经过老师二次指导的乐曲高质量的还一遍,在上节课新学的乐曲继续还课,让老师二次指导,再学习新的乐曲,依次类推,循环学习。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老师在第一周只能指导,不可以范奏,让学生弹奏出自己的风格,乐曲弹熟后,老师示范让学生对比学习。)正确适时的运用循环学习法,教学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还会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4 .“综合教学法”。
在钢琴考级热的大潮中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一些八级、十级的学生考级前才突击学习乐理,于是死记硬背对付考试。这些学生学习那么多年的钢琴,钢琴弹得相当不错,为什么连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还未掌握呢?难道钢琴教育就是识谱弹谱?老师必须明确钢琴教育的综合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对乐理知识,乐曲作者及相关背景进行讲解,还要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当然不是让老师单独抽一节课来讲解,而是需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积累,并且老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我学习,多方面的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样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乐曲、理解乐曲、演奏乐曲,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优化作品的能力。
钢琴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生理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学习钢琴不仅修养身心,养成良好的心境,遇事能够沉默冷静,而且在多年的学习中也培养我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老师自身不仅要具备坚定的信念还要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不懈的毅力,有了这些珍贵的精神,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勇敢、自信坚持不懈……会伴随着钢琴的征途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