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解技术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来源 :中国林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设计”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和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教学限制,引入图解概念和相关理论,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增加了与图解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其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授图解技术;最后,基于图解技术,按照“场地-策略-设计-技术”4个流程展开课程教学,突出图解技术在各阶段
其他文献
林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野外实习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保障野外实习的顺利开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野外实习安全隐患的类型、表现和成因,提出了加强林学专业野外实习安全工作的措施:一是创新教育形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野外实习效果;三是做好实习教师的安全培训,打造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四是建立实习安全的评估机制,推进实习安全常态化管理;五是设置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这些措施强化了学生野外实习的安全意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提质增效、服务大局,高等林业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和机构如何突出行业特色、增强办学能力,正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以本科层次为主,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林业教育和科研资源密集或者林业产业发达的区域,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方面,获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
高校科研实验室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危险化学品是高校科研实验室主要的危险源,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培训不到位、危险化学品全周期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师生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培训,建立危险化学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有效增强了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从而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正式招生,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占比为43.7%,国外就业人数占比为41.4%。通过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双方在教学和科研合作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合作办学项目在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林业工程学科内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开设双语和英文课程推动国际化教育、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促进了学科建设发展。在后续的国际合作办学中,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走出去”逐渐转变为“引进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需扎根中国大地积极参与高等林业教育的质量革命。湖北民族大学面向武陵山区林业产业发展新业态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从林学类专业的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质量校级标准的确定等3个方面,对林学类专业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走专业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拓展专业生长点。二是统一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建设由基础知识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等3个阶段构成的新林科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
为定量评估利用无人机遥感图像进行苎麻冠层叶片氮素营养动态监测的准确性,试验从2019年起对湖南农业大学耘园基地苎麻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氮肥控制试验,在该基础上利用无人机采集2020年第二季苎麻各生长阶段的冠层数码图像。首先,基于HSV(Hue, Saturation, Value)颜色通道图像采用阈值分割法剔除土壤、杂草等背景的干扰,进而提取苎麻冠层叶片图像的RGB(Red, Green, Blue)
目前,在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工作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双导师”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生的培养“知”“行”分离、常出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在企业开展的科研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匹配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类研究生与企业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探讨了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途径:一是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三是通过项目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逻辑思维;五是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的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方法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科合纤亚4号于2019年5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亚麻(胡麻)(2019)230003。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6262.7、1601.5、673.0 kg/hm~2,分别比对照黑亚16号增产17.1%、19.2%和11.8%。全麻率31.0%,比对照高2.3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56 N。该品种为抗病、高产、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以紫色土丘陵区同一地点、3个坡向(半阴坡EN 40°,阳坡WS 33°,阴坡WN 29°)上建植1~5年的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冷季型混播草坪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群落特征和3种草坪草重要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坡向对群落特征影响为优势种高度>群落密度>基盖度>物种密度,年限影响为群落密度>优势种高度>基盖度>物种密度;随年限增加,阳坡物种密度和优势种高度高于半阴坡和阴坡,群落密度和基盖度则低于半阴坡和阴坡;坡向对草坪草的影响为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