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心的要求,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便成为现在政治教学讨论的主题。文章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新课标对教师新课堂的要求,以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谈了如何让加强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课堂课堂有效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转变到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带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处世,怎样成为整个社会完整的一份子。“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着力体现的理念,我们要在尊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成长,培养其正确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调了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出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等。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政治,前提是让学生的政治的课堂上得到学习政治的快乐。
我们倡导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显然,以前“填鸭式”教学,不适合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令学生厌恶课堂,不愿意去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的情况,以“和谐课堂”为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对于要识记的内容,有的教师安排很多的讨论活动,有的为了方便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深化,是有必要的。可是有的是没有必要的,这提醒我们,不要为课堂活动而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主体,同样,学生要做思维的主人,而不是要做讨论的奴隶。
在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要包含一定的科学性与时代感,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教师是一位倾听者,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所以学生之间的观点会有很大的差异,让这些不同的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学生的观点中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进行积极地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二、润物无声
首先,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先把知识点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们交流,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感,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国家培养人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利用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是呈点、线、面状态分布的这一特点,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思路一定要清晰有条理,要把一个个的知识点用一条完美的线穿出来,就如同在学生心里构建一条颗粒饱满的珍珠项链,慢慢的,在学生大脑里会形成一条条的关系网,学生们可以把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对高中政治知识点形成整体的思维。
再次,像上面说的,高中政治是由知识点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使用的恰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与艺术相结合,比如,在讲政治生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来导入,一方面,毕加索是一名艺术家,能够引起学生们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幅画变现出来命中的渴望,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就很容易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吸收知识的重点,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知识型教学向方法型教学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只有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后更好的让教师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达到水平相统一,或者说是不断地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多与学生交流,深刻理解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现实性,让最新的思想陪伴同学们成长。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课堂课堂有效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也从知识、能力与觉悟转变到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带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处世,怎样成为整个社会完整的一份子。“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着力体现的理念,我们要在尊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成长,培养其正确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调了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出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等。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政治,前提是让学生的政治的课堂上得到学习政治的快乐。
我们倡导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显然,以前“填鸭式”教学,不适合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令学生厌恶课堂,不愿意去接受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的情况,以“和谐课堂”为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对于要识记的内容,有的教师安排很多的讨论活动,有的为了方便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深化,是有必要的。可是有的是没有必要的,这提醒我们,不要为课堂活动而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主体,同样,学生要做思维的主人,而不是要做讨论的奴隶。
在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要包含一定的科学性与时代感,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教师是一位倾听者,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所以学生之间的观点会有很大的差异,让这些不同的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在学生的观点中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进行积极地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二、润物无声
首先,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先把知识点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们交流,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感,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国家培养人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利用高中政治教材的知识是呈点、线、面状态分布的这一特点,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思路一定要清晰有条理,要把一个个的知识点用一条完美的线穿出来,就如同在学生心里构建一条颗粒饱满的珍珠项链,慢慢的,在学生大脑里会形成一条条的关系网,学生们可以把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对高中政治知识点形成整体的思维。
再次,像上面说的,高中政治是由知识点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使用的恰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与艺术相结合,比如,在讲政治生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来导入,一方面,毕加索是一名艺术家,能够引起学生们足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幅画变现出来命中的渴望,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就很容易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吸收知识的重点,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知识型教学向方法型教学转变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只有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后更好的让教师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达到水平相统一,或者说是不断地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多与学生交流,深刻理解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现实性,让最新的思想陪伴同学们成长。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