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学生作为低龄小孩,心智还处在幼稚阶段,易于受外部因素激励和感化。教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这种心理疏导效应,从写字兴趣上、写字习惯上以及运用科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树立提笔练字的良好意识。
关键词:重视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品质;强化控制;抓好向导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为课堂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其中又尤以小学低年级为重。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育者必须制定具体的预习目标与策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检查,并及时给以其辅导讲解。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还应该进行系统的课前预习训练,并以鼓励的方式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二、 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会倾听,并主动思考是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条件。对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通常来说,上课认真倾听大体涵盖了看、听、想与做四大部分。其中看也就是看教育者的板书以及肢体语言;听也就是倾听教育者的讲解与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想则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进行自主思考;做则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联系。为促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教育者应该从基础入手,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另外还应该让学生根据倾听环节中获取的信息,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之中,继而以听-想-说三维一体的方式,不断加强实践练习。以此在构建活泼课堂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用于课堂,由此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首先必须做到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其受教育主体的地位。其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结合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创设活泼的课堂情景,以此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加强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再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尽可能以激励的方式给以学生适当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观察,对习惯良好的学生给以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其继续保持。反之在行为习惯不良且多次教育不改的情况下,也应当给以适当的惩罚,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倾听,提高其学习参与性。
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伟人小时候如何学习听讲的故事,来潜移默化大家的行为,用榜样来带动整体,促进每个同学不断进步。
三、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求学之路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开拓进取意识的树立。对此,应当教育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会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表达出自身不同的见解。由此在教育优秀学生时,更需要鼓励其质疑问难。在学生问题意识还较为淡薄时,教育者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设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在实际数学课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之上,对其原理加以深入认知。
以“两种”分发的教学为例,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准备好10根小棒,并且在课上让学生将其以一根一根、两根两根、五根五根地进行均分,让学生对每种分发对应的份数以及每份小棒数目进行记录。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基本上涵盖了平均分与包含分两种分法,虽然结果一样,但所蕴含的数学意义却有着性质上的差别。借助这一模式,不光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既有除法知识体系加以巩固,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等分除与包含除的了解,这就给学生解答相应的除法类实践应用题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发学生针对数学现象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以此在培养其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四、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学生的作业,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的态度与知识掌握水平加以了解,这也是接下来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由此必须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不断规范其书写格式,发挥出作业本身的效用。而总的来看,良好的作业习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 规范的书写姿势。教育者应当在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确保其能达到“三个一”标准。
2. 工整、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应当端正学生态度,培养其数学格式意识,尤其需要确保数学符号与步骤的正确性。
3. 独立思考审题。应该通过审题,提高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引导其灵活地选用正确的算法,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4. 认真检查,及时改错。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
五、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知识虽然高于生活,但毕竟来源于生活。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从数学生活化入手,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具象化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以此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完加减法估算内容后,设置相应的实践类作业,让孩子在陪家长逛超市的过程中,根据所购买货物类别、数目及其单价,估算所有货物需要花費的金额。以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应用数学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历时弥久且颇为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教学积累。由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充分结合现有资源,采用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成效的同时,为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更会让好习惯伴随每个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参考.
[3]金建华.好习惯伴我成长[M].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
关键词:重视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品质;强化控制;抓好向导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为课堂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其中又尤以小学低年级为重。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育者必须制定具体的预习目标与策略,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检查,并及时给以其辅导讲解。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还应该进行系统的课前预习训练,并以鼓励的方式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二、 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会倾听,并主动思考是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条件。对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通常来说,上课认真倾听大体涵盖了看、听、想与做四大部分。其中看也就是看教育者的板书以及肢体语言;听也就是倾听教育者的讲解与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想则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进行自主思考;做则为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联系。为促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教育者应该从基础入手,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另外还应该让学生根据倾听环节中获取的信息,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之中,继而以听-想-说三维一体的方式,不断加强实践练习。以此在构建活泼课堂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用于课堂,由此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首先必须做到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其受教育主体的地位。其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结合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创设活泼的课堂情景,以此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加强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
再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尽可能以激励的方式给以学生适当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观察,对习惯良好的学生给以适当的表扬,并鼓励其继续保持。反之在行为习惯不良且多次教育不改的情况下,也应当给以适当的惩罚,确保学生能够学会倾听,提高其学习参与性。
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些伟人小时候如何学习听讲的故事,来潜移默化大家的行为,用榜样来带动整体,促进每个同学不断进步。
三、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求学之路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其开拓进取意识的树立。对此,应当教育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会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表达出自身不同的见解。由此在教育优秀学生时,更需要鼓励其质疑问难。在学生问题意识还较为淡薄时,教育者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设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在实际数学课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之上,对其原理加以深入认知。
以“两种”分发的教学为例,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准备好10根小棒,并且在课上让学生将其以一根一根、两根两根、五根五根地进行均分,让学生对每种分发对应的份数以及每份小棒数目进行记录。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基本上涵盖了平均分与包含分两种分法,虽然结果一样,但所蕴含的数学意义却有着性质上的差别。借助这一模式,不光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既有除法知识体系加以巩固,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等分除与包含除的了解,这就给学生解答相应的除法类实践应用题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发学生针对数学现象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以此在培养其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四、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通过学生的作业,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的态度与知识掌握水平加以了解,这也是接下来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由此必须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不断规范其书写格式,发挥出作业本身的效用。而总的来看,良好的作业习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 规范的书写姿势。教育者应当在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确保其能达到“三个一”标准。
2. 工整、规范的数学书写格式。应当端正学生态度,培养其数学格式意识,尤其需要确保数学符号与步骤的正确性。
3. 独立思考审题。应该通过审题,提高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引导其灵活地选用正确的算法,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4. 认真检查,及时改错。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
五、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知识虽然高于生活,但毕竟来源于生活。由此,教育者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从数学生活化入手,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具象化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以此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完加减法估算内容后,设置相应的实践类作业,让孩子在陪家长逛超市的过程中,根据所购买货物类别、数目及其单价,估算所有货物需要花費的金额。以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应用数学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项历时弥久且颇为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教学积累。由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充分结合现有资源,采用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成效的同时,为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更会让好习惯伴随每个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参考.
[3]金建华.好习惯伴我成长[M].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