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综合防控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hofa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生长猪的呼吸道疾病。在中小规模养猪场,由于卫生环境差,猪舍封闭通风不良,导致该病传播速度快,对养猪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发病特点
  在中小猪场,饲养密度高,致使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死亡率上升;猪舍混养各个阶段和年龄的猪,造成发病面广;免疫程序不规范,常并发其他疾病,如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导致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消毒措施没跟上,使病猪带毒时间长,猪群出现持续性、隐性感染;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造成免疫抑制等恶性循环。
  二、临床症状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主要侵袭母猪的繁殖系统和仔猪、生长猪的呼吸系统。新生仔猪感染后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最后因无法吮乳而饿死。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呼吸困难、消瘦,皮肤苍白,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四肢关节肿胀严重,触压有疼痛感,病中期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提起后肢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胀,后期有四肢划水样的中枢神经症状,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育成猪体温升高达41℃以上,扎堆不愿起立,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双眼四周有较多分泌物,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怀孕两个月以上的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耳尖发绀、频频排尿,用黄体酮治疗无效,继而流产或早产,流产率可达30%以上,死产率为80%~100%。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但精液品质下降,使母猪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
  三、病理变化
  肺肿胀和萎缩同时存在,两肺叶呈明显的不对称,肺部的间叶和心叶呈大理石样病变;脾脏表面有坏死灶,边缘有锯齿样变化;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严重,呈黑枣状,这三点是临床上特征性的变化。肾脏呈土黄色,如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脏器和腹腔粘连,如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则脏器和胸腔粘连。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现象,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喉头充血,扁桃体出血,气管内有泡沫样液体。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做出诊断,有条件的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
  五、防制措施
  1. 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程序如下:商品猪在断奶后初免,在流行地区、高温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注意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弱毒疫苗,可接种灭活苗。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及时补注。
  2. 种源控制。减少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和引种。严禁从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引种时要做好隔离饲养工作。
  3. 加强饲养管理。改进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合理配制日粮。注意通风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饲料中可添加环丙胺啉,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每两周全场大消毒1次,每周带猪消毒1~2次。猪场应做到全进全出。
  4. 严格处置病死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乱扔,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及时作无害化处理。
  5. 积极做好药物预防。母猪分娩前、后1周喂服莱特蓝林(板青颗粒)和喘咳停(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和磷酸替米考星)效果比较理想,对初生仔猪1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喘咳停0.5毫升、0.5毫升、1毫升。仔猪断奶前后、转群时按预防量在饲料中添加莱特蓝林、喘咳停、土霉素等抗菌药物。
  六、小结
  自2006年我国高致病性蓝耳病暴发流行后,我县90%的中小规模猪场每年都有该病的流行,混合感染常常使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大幅提高,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通过全体畜牧工作者的努力,狠抓防控措施的落实,现在70%的猪场能根据自身的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免疫方案,抗体水平一直稳定。因此,只要共同重视蓝耳病的临床研究,针对各猪场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疫苗,采取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完全可以控制中小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邮编:315700)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羽毛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需求逐年增加,价格节节攀升,缺口持续加大。业内人士认为,采集和加工禽类羽毛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门路。现将禽类羽毛的采集与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羽毛的采集  1. 以采集家禽和野禽的羽毛为主。家禽有鸡、鸭、鹅;野禽有山鸡、大雁、野鸭。禽类羽毛的重量为禽活重的7%~9%,采集加工每只禽的羽毛可增
<正>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贴份额较低、主要收入来自医药服务营业收入,由于尚未真正完成"管办分开"改革,其管理体制仍为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第一,医院内
介绍了吉林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变革。
自1965年美国California大学L.A.Zadel提出模糊集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的能力不足和
温度和湿度是蔬菜栽培的重要因子,调控好蔬菜温室生态环境中的温、湿度,是温室蔬菜栽培成功的关键。   一、温度调控技术   温室内温度变化规律是:昼夜温差大,晴天湿差大于阴雨天且温度回升快,阴雨天增温效果不明显;冬季易发生冻害,春季易发生高温危害。温度又包括两个含义,即气温和地温。气温和地温的协调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蔬菜适宜的气温为: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芸豆等白天25~32℃,前半夜17
笔者在长期的农机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少修理网点的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修理速度,不注重安全生产。现将其归纳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 焊补装油容器不洗净残油  焊补装油容器之前,必须先洗净容器内的残油,否则施焊时会引起爆炸。清洗的方法是用碱水或热水加醋后反复清洗2~3次,并控净、晾干后再施焊。施焊时打开所有容器盖。清洗大型油罐时,进入罐里的人员要穿长袖工作服,不能赤脚露臂,要佩带防护带和信号
牛子宫脱出是指子宫从腹腔内脱到阴门外的一种疾病。子宫脱出有子宫全脱和子宫半脱两种情况。全脱时,子宫和产道全部脱出;半脱时子宫的一部分留在骨盆腔内,而另一部分脱出阴门外。无论是黄牛、奶牛还是水牛,产犊时在多种原因的诱导下,都易发生子宫脱出。  一、临床表现  子宫脱出后,患牛表现疼痛不安,精神烦躁,转圈行走,不时回头观望,并试图将子宫收缩回位。有的不断努责,甚至卧地不起,无食欲,不饮水。  二、发生
创造社后期诗人穆木天的前后期诗歌创作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早期的追求“纯粹诗歌”的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转向了后期的“为民族斗争服务”的现实主义;由推崇李白“飞翔在天堂
基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2004年WHO颁布了新的垂体肿瘤的分类。新分类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垂体肿瘤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相关内容
目前,全国生产农用车、拖拉机的生产厂家多达上百家,年生产农用机动车近500万辆。农用机动车所用的小型单缸柴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简便、符合我国广大农村使用的技术水平和购买力较低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农用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其工作性能会随着零件磨损、变形、腐蚀、松动、配合间隙变化等,使车辆的技术性能、工作能力下降。维护保养就是根据其技术状态恶化的程度,定期对各部分进行系统的检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