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执教《螳螂捕蝉》时,为追求有效教学,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和富于创造性的重组,将教学设计为三大板块进行,这些板块既是相对独立的故事“细件”,又是一个个富于张力的讨论话题。
第一板块:与“螳螂捕蝉”对话——领悟寓言之意
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是随意、任意的,而是对活动作系统规划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本文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是一个表象,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它应在逻辑线路的第一层。我问“故事中哪几段直接讲述了这个故事?”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9、11自然段。然后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这个故事涉及了哪几个具体对象?板书画出一个关系链:蝉←螳螂←黄雀←少年。我请学生借助关系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完成复述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
第二板块:与吴王对话——产生矛盾之疑
少年说的话,吴王听明白了吗?“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三分文章七分念。教学到这里,我请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把思维纵向深入。我送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看看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比讲解内容更有意义。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将大臣的劝与少年的劝两种劝说的不同结果集中一处,对比感悟,产生了探寻少年劝说秘密的念头。
第三板块:与少年对话——解读智慧之码
语文课堂是人的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是民族的课堂。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吴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那么少年这次说服成功的奥妙何在呢?这其中藏着什么神奇的密码呢?这个问题故事里没有揭示,但生活中却十分需要,让学生再次走进3~12自然段,作批注式阅读,通过交流,可以小结出两点:
1.少年劝说的方式巧妙,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智劝,妙劝,巧劝)
2.少年是站在吴王的利益角度着想,忠心可嘉。
以此类推,我们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应注意这样两个原则。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虽然我改变了课文的“序”,但我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第一板块:与“螳螂捕蝉”对话——领悟寓言之意
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是随意、任意的,而是对活动作系统规划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本文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是一个表象,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它应在逻辑线路的第一层。我问“故事中哪几段直接讲述了这个故事?”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9、11自然段。然后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这个故事涉及了哪几个具体对象?板书画出一个关系链:蝉←螳螂←黄雀←少年。我请学生借助关系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完成复述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
第二板块:与吴王对话——产生矛盾之疑
少年说的话,吴王听明白了吗?“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三分文章七分念。教学到这里,我请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把思维纵向深入。我送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看看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比讲解内容更有意义。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将大臣的劝与少年的劝两种劝说的不同结果集中一处,对比感悟,产生了探寻少年劝说秘密的念头。
第三板块:与少年对话——解读智慧之码
语文课堂是人的课堂,是文化的课堂,是民族的课堂。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吴王明白了少年的用心,那么少年这次说服成功的奥妙何在呢?这其中藏着什么神奇的密码呢?这个问题故事里没有揭示,但生活中却十分需要,让学生再次走进3~12自然段,作批注式阅读,通过交流,可以小结出两点:
1.少年劝说的方式巧妙,增强了成功的可能性;(智劝,妙劝,巧劝)
2.少年是站在吴王的利益角度着想,忠心可嘉。
以此类推,我们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应注意这样两个原则。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虽然我改变了课文的“序”,但我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