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生活废气、工业废气的产生皆对环境质量造成了深远影响,继而衍生出诸多类型的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及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唯有不断强化大气环境检测质量,并积极探索相关应对策略及控制方法,方可促使各行各业取得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论述分析了大气环境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發展成果,充分满足了人们逐年增长的生活需求,有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效用,但经济领域、工业领域的繁荣发展也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大气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由于工业生产中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不合理应用,产生了诸多类别的工业废弃物,对大气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图1
1、明确监测内容
1.1硫氧化物监测
很多时候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含硫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占比相对较高,其中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可得,上述硫氧化物主要源自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石油及煤炭使用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燃烧含硫矿物质时,就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若不针对此类污染物施以及时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就会致使其直接作用于大气环境,并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当二氧化硫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健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疾病,不仅如此,二氧化硫在光与氧化剂作用下,会反应生成危险系数较高的硫酸盐气溶胶,基于此,重视硫氧化物监测尤为重要[1]。
1.2颗粒物质监测
颗粒物质也是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有毒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时会由此衍生出新的有毒物质,降低环境质量的同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威胁,因此,颗粒物质同样是重要的监测内容。
1.3氮氧化物监测
一般来讲,氮氧化物多来源于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此类有毒污染物若被大量排放至大气中,将会促使大气环境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并且,若大气环境监测不准确,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超标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甚至产生病变,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基于此,在监测大气环境时,需格外重视氮氧化物监测。
2、优化空气污染预报工作
若想优化大气环境监测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高度完善空气污染预报体系,在对空气污染预报进行合理划分时,需基于各地区不同的空气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与分析,确保预报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依据预报模式,还可将空气污染预报工作划分为统计模式、数值模式、潜势预报这三种类型。统计模式、数值模式下的空气污染预报工作通常将气孔污染浓度作为主要依据,在监测环节,通过合理对比这两种模式下的预测数据,可发挥其数据验证的效用,继而高度保障监测结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潜势预报在观测天气发展情况时需要通过分析设备、观测气象来进行,可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有效助力,这也是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内容之一。
3、强化样品采集管控力度
对大气环境监测而言,样品采集质量管控尤为重要,规范化的采样过程不仅是环境监测的基础要求,更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度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采样环节需注重以下要点:第一,现场采样需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执行,并且需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流程,检查结果需要以书面文件形式得以体现。第二,采样所需用到的材料需与标准相符,并配有相关入料检验报告。第三,所选取的采样点要有代表性,以此来保障所采样品在监测环节的参考价值,使其可准确反映出样品各项指标均值[2]。第四,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阶段,亦需严格依据规范执行工作,以此来最大程度削弱样品保管问题、运输问题对实验监测数据造成的影响。第五,需严格把控监测频率、时间、时机,不宜盲目开展高频率监测工作。
4、加强宣传执法力度
为有效提升监测质量,在执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除了对各环节监测内容进行完善之外,还需不断增进环保宣传力度和监测部门的执法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环保部门需在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予以落实,做好人员监督管理工作[3]。第二,通过协调各部门工作流程,确保环保执法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第三,强化环保监测人员培训力度,在完善、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增进各项环保政策的执法力度。第四,重视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全民意识。例如,与新闻媒体加强合作,构建绿色化宣传平台,促使每位市民皆具备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意识。
5、优化质量监督机制
首先,在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十分重要,若想促使监测质量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需重视设备监管工作,定期检修监测设备,在发现设备潜在问题时,要及时予以反馈,并采取检修措施,以此来确保监测设备可稳定运行,特别是在设备保养环节,需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当设备出现老化问题时,以便及时更新设备,为大气监测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其次,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监测质量监控系统,达成实时监督的环境监测管控目标,继而有效提升控制效率。最后,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现场监督尤为重要,基于此,监测人员需做好现场问题分析、整理工作,并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记录监测数据,提升监测控制水平的同时,优化质量监督机制[4]。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成为了人们热点关注的话题,得到了社会广泛重视,如何提升监测水平,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了监测人员需切实沉思的问题,基于此,唯有借助先进技术,积极采取多样化措施完善监测质量管控机制,方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优化策略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2):146-147.
[2]王生林.试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58.
[3]屠伟斌,朱中元,卓毓科,张亚,周丽娜.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4):147-148.
[4]冯东.大气管理中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探讨[J].节能与环保,2019(04):26-27.
作者简介;
殷伟伟(1985-),男,安徽枞阳人,学历;在职研究生,目前职称;工程师,专业方向;环境工程、环境监测。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發展成果,充分满足了人们逐年增长的生活需求,有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效用,但经济领域、工业领域的繁荣发展也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大气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由于工业生产中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不合理应用,产生了诸多类别的工业废弃物,对大气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图1
1、明确监测内容
1.1硫氧化物监测
很多时候与其他污染物相比,含硫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占比相对较高,其中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可得,上述硫氧化物主要源自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石油及煤炭使用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燃烧含硫矿物质时,就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若不针对此类污染物施以及时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就会致使其直接作用于大气环境,并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当二氧化硫达到一定浓度时,人体健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疾病,不仅如此,二氧化硫在光与氧化剂作用下,会反应生成危险系数较高的硫酸盐气溶胶,基于此,重视硫氧化物监测尤为重要[1]。
1.2颗粒物质监测
颗粒物质也是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有毒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时会由此衍生出新的有毒物质,降低环境质量的同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威胁,因此,颗粒物质同样是重要的监测内容。
1.3氮氧化物监测
一般来讲,氮氧化物多来源于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此类有毒污染物若被大量排放至大气中,将会促使大气环境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并且,若大气环境监测不准确,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超标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甚至产生病变,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基于此,在监测大气环境时,需格外重视氮氧化物监测。
2、优化空气污染预报工作
若想优化大气环境监测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高度完善空气污染预报体系,在对空气污染预报进行合理划分时,需基于各地区不同的空气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与分析,确保预报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依据预报模式,还可将空气污染预报工作划分为统计模式、数值模式、潜势预报这三种类型。统计模式、数值模式下的空气污染预报工作通常将气孔污染浓度作为主要依据,在监测环节,通过合理对比这两种模式下的预测数据,可发挥其数据验证的效用,继而高度保障监测结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潜势预报在观测天气发展情况时需要通过分析设备、观测气象来进行,可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有效助力,这也是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内容之一。
3、强化样品采集管控力度
对大气环境监测而言,样品采集质量管控尤为重要,规范化的采样过程不仅是环境监测的基础要求,更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度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采样环节需注重以下要点:第一,现场采样需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执行,并且需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流程,检查结果需要以书面文件形式得以体现。第二,采样所需用到的材料需与标准相符,并配有相关入料检验报告。第三,所选取的采样点要有代表性,以此来保障所采样品在监测环节的参考价值,使其可准确反映出样品各项指标均值[2]。第四,在样品采集保存、运输阶段,亦需严格依据规范执行工作,以此来最大程度削弱样品保管问题、运输问题对实验监测数据造成的影响。第五,需严格把控监测频率、时间、时机,不宜盲目开展高频率监测工作。
4、加强宣传执法力度
为有效提升监测质量,在执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除了对各环节监测内容进行完善之外,还需不断增进环保宣传力度和监测部门的执法力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环保部门需在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予以落实,做好人员监督管理工作[3]。第二,通过协调各部门工作流程,确保环保执法工作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第三,强化环保监测人员培训力度,在完善、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增进各项环保政策的执法力度。第四,重视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全民意识。例如,与新闻媒体加强合作,构建绿色化宣传平台,促使每位市民皆具备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意识。
5、优化质量监督机制
首先,在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十分重要,若想促使监测质量控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需重视设备监管工作,定期检修监测设备,在发现设备潜在问题时,要及时予以反馈,并采取检修措施,以此来确保监测设备可稳定运行,特别是在设备保养环节,需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当设备出现老化问题时,以便及时更新设备,为大气监测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其次,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监测质量监控系统,达成实时监督的环境监测管控目标,继而有效提升控制效率。最后,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现场监督尤为重要,基于此,监测人员需做好现场问题分析、整理工作,并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记录监测数据,提升监测控制水平的同时,优化质量监督机制[4]。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成为了人们热点关注的话题,得到了社会广泛重视,如何提升监测水平,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了监测人员需切实沉思的问题,基于此,唯有借助先进技术,积极采取多样化措施完善监测质量管控机制,方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优化策略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2):146-147.
[2]王生林.试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58.
[3]屠伟斌,朱中元,卓毓科,张亚,周丽娜.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4):147-148.
[4]冯东.大气管理中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探讨[J].节能与环保,2019(04):26-27.
作者简介;
殷伟伟(1985-),男,安徽枞阳人,学历;在职研究生,目前职称;工程师,专业方向;环境工程、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