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国与美中关系新变数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对于人世间的种种关系而言,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间的关系,危机都会给关系的双方提供一次更清楚地认识对方和认识这一关系的机遇。
  中美关系在过去30年间起起伏伏,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是,这些危机基本上都是由直接发生在两国之间的事件所导致的:例如,1995~1996年因李登辉访美而产生的台海危机、1999年的炸馆事件、2001年的撞机事件。正因为这样,与中美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9.11事件反而为我们研究两国关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视角。同时,9.11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和社会都带来巨大影响,也必然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变数。
  
  “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何处?”
  
  如果你在2001年9月11日以前就这个问题在美国进行一次全国问卷调查的话,“中国”出现的频率几乎肯定是最多的。9.11事件对中美关系的最大影响在于,它在许多美国人的心中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
  9.11暴露了美国的外交与国家安全政策中存在着重大的偏差,而造成偏差的根源就在于美国的体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毒瘤”——利益集团和其所雇佣的所谓院外活动集团。多年来,这些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竭力影响美国外交与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在利益集团的干扰下,美国的视线被阻挡,正确的意见得不到采纳。9.11事件直接暴露的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多年来一个势力巨大的利益集团“劫持”了美国的中东政策。
  与中东政策相联系的是美国的中国政策—多年来,另一个利益集团一直在努力影响美国的中国政策,他们竭尽全力地渲染“中国威胁论”,把中国塑造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最大敌人。他们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使美国忽视了对其国家安全真正威胁的关注,也忽视了中东问题和与之相联系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危险性和紧迫性。
  这两个利益集团在美国政坛上“呼风唤雨”已经很长时间。前一个是美国的亲以色列利益集团,它控制了庞大的政治资源,其中包括美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在其势力之下,美国上至总统下至智库专家在谈及中东问题时都要首先想一想这个集团的好恶——这样的咄咄怪事居然发生在号称体制最民主的美国,难怪要出大问题!后一个则是所谓的亲台湾利益集团,实际上台湾的势力有限,它的背后主要是美国庞大的军工、科技复合体。冷战结束后相对和平的世界对于这个复合体来说是一个没有“钱途”的世界。其实世界上想买美国军火的国家不少,但受外交政策的限制,美国真正可以出售武器的国家并不多,台湾因此成为美国武器的最大客户。但是,向台湾出售武器也并非没有限制,最大的障碍就来自美国的中国政策和中美间的三个联合公报。因此,这个军工、科技复合体就和亲台势力以及台湾所雇佣的公关公司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竭尽所能地为售台武器而活动。试想一下,在美国存在着这么一个集团,每年用天文数字的经费来专门从事给中国抹黑、宣传“中国威胁”的“公关活动”,本来就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与差异的中美关系怎么可能会平静?对中国本来就存在着许多概念化误解的美国人民又怎么会不受影响?
  
  如何认识一个“新”美国?
  
  9.11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年,人们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美国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定义的美国。比如说,过去一般认为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在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方面相比欧洲国家要淡薄很多。9.11则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国家认同感,爱国热情和团结精神空前高涨,就连在美国的外来移民也产生了一种同仇敌忾的国家认同感,9.11以后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人数大幅增加。9.11事件特别在美国年轻一代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青年学生申请加入美国军队和CIA(中央情报局)、FBI(联邦调查局)的人数显著增加。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情况和六七十年代(反越战高潮时期)正好相反,现在是年轻人、学生更加支持政府、更加好战,反倒是教授们的观点更加自由主义。再比如,过去一般认为美国是世界上言论最自由的国家。但是,9.11以后,我们却看到一个言论“一边倒”的美国。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直到现在,关于9.11的反思,关于美国自身政策的缺失的检讨仍然是美国主流媒体的一个“禁区”。
  如何认识这个“新”美国,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我想现在还不是可以下结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避免我们的研究走向简单化。对于9.11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而言,它发生后的第一年或许只是一个让尘埃落定的过程,真正的影响往往是滞后的,我们也许不能对第一年发生的一些现象太过认真。比如说,关于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政策检讨问题。我认为这个现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背景。我想美国人拒绝接受的一个逻辑是:因为美国的错误政策导致了恐怖袭击。对于基督教文化来说,9.11这样一个数千人死亡的事件几乎是人世间不可承受的劫难,它的制造者是邪恶的,人们不应该为邪恶寻找理由。因此,在灾难之后的第一年,任何政策检讨的言论都有些“不合时宜”。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美国会从此丧失言论自由。那种据此而认为美国在走向军国化的看法过于简单化了。虽然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看不到反思的、批评的言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没有在反思。实际上,在惨剧发生之后所有的美国人都在自己的内心里问一个问题:别人为什么恨我们?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去寻找答案。一些变化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比如白宫新近成立了一个“全球交流办公室”,其目的是改善美国在世界上尤其是穆斯林国家中的形象。
  
  “新”美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个“新”美国对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影响?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1)从美国民意的角度来看,9.11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和民众重新认识其国家安全问题及其主要威胁,也许许多美国民众不再视中国为美国当前最大的安全威胁,但很多人可能仍然认为中国是美国未来的主要威胁。同时,这个“新”美国是一个民族情绪更高涨、民众对国际事务更关心、对政府使用军事手段和发动战争更加支持的美国,试想一下如果像撞机事件这一类的突发性危机再次爆发在两国之间,“新”美国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尽管大多数美国人对中美关系并没有多少了解,也并不关心,但是,我们应当了解的是,在一个民主国家,民意始终是最大的决定因素,或者说是一切政策制定的最大的背景。美国的反华集团之所以有机可趁,就是因为两国民众之间依然存在深深的误解和隔阂。
  (2)打击恐怖主义为中美两国提供了新的合作领域和共同利益的交汇。但是,中美关系中过去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不希望看到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依然在寻求机会制造麻烦。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不能平稳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本身是模糊的、摇摆的。美国政府的不同部门会因为其部门利益,甚至由于部门领导人对中国的个人印象而采取不同的中国政策。9.11事件迫使美国政府调整其外交政策,重新审视其国家利益和安全威胁,这就为一个更加清晰的中国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契机。▲
  
其他文献
核心内容:  在一些阿拉伯人看来,真主赐给他们两件礼物,一件是伊斯兰教,另一件就是石油。伊斯兰教可以使他们在来世享有永恒福乐,石油则可以使他们享受现世的福利。然而这一恩赐的受益者,于阿拉伯世界,只是少数人。石油除了带来财富,还带来了什么?美国政府声言要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是石油惹的祸吗?    真主的恩赐引来西方觊觊    金宜久  美国政府声称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
期刊
美国与沙特这对“欢喜冤家”,既有相互结欢的一面,又有各怀戒心的一面;但最终是否会分道扬镳?  美国倒萨行动让沙特阿拉伯有几分担心,一方面它担心成为美国“整治”中东国家的下一个目标,另一方面它又担心美国的行为会激起国内反美势力的反弹。沙特的担心缘于9.11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出现的紧张趋势。9.11后,小布什政府坚持认为,沙特阿拉伯已经演变成为滋生国际恐怖主义和激进运动的温床,且不说本·拉登就出生于沙
期刊
江瑞平教授在本刊12期中撰文指出,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回升前景不容乐观。那么,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不妨再看看江瑞平的深度分析。  必须承认,尽管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严重萧条甚至衰退,日本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更是东亚遥遥领先的第一经济大国,其经济规模仍然要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因此,日本目前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势必要对全球经济
期刊
由于地形狭窄,岛国日本的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历史上日本一直努力建设超出其四个主岛的岛屿防御体系,来保障其海上和本土的安全。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这种通过夺岛来增强军事防御力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对岛屿的拥有权是日本海洋国土观的核心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
期刊
有人认为,美国对伊动武在于刺激陷于衰退的美国经济。另有说法认为,美伊战争将会拖累经济的增长,对美国经济不利。那么,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战争对谁有利?又对谁不利?为此,记者采访了社科院张宇燕和李向阳两位研究员。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战争对经济带来动力还是压力    张宇燕:●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个经验问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很难将之分离出来●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
期刊
朝鲜开始经济调整  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探索社会主义原则下最大限度提高效益的经济管理方法;  最近,外电外报连续报道朝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朝鲜媒体还没有正式对外介绍与此相关的内容,但从7月下旬开始,设在日本的与朝鲜政府关系密切的《朝鲜新报》互联网站(http://www.korea-np.co.jp),正陆续介绍有关的内容,为人们展示了当前
期刊
“不幸的亡国少年金成柱(金日成小时候的名字——引者注)和大富豪的儿子张蔚华同班同桌念书,看起来仿佛是历史的安排,通过这奇异的组合,我们的史无前例的友情开始发芽开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缘。”  ——引自朝鲜外文出版社中文版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第四卷    金日成与张蔚华故事    1924年年底,朝鲜抗日爱国人士金亨稷为逃避日寇追捕,流亡到中国东北小镇抚松。三个月后,金亨稷的儿子金日成步行千里
期刊
编辑本期话题的最后一天,也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日子,“反战”与“挺战”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其实,早在伊拉克危机开始时,这两种声音就与之相生相伴。而随着危机的一步步演进,“反战”之声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围绕“反战”与“挺战”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前不久在中国也由一份反战声明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网上和媒体沸沸扬扬。我们发现在这场有关国际问题的争论中,几乎没有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声音。我们想,他
期刊
英国核战略从来具有外向性;惨淡经营多年仍脱不了美国的“控制”。  6月16日英国《观察家报》披露:英国正在筹资数亿英镑,准备建设一座欧洲最现代化的核武器研制和生产基地。英国何以在此时有如此大的动作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英国核武器的发展历史。    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    英国是较早开展核武器研究的国家之一。1941年英国就成立了代号为“管合金计划”的核研究机构,但由于当时英国面临的主要危险是法西
期刊
9.11事件过去一年了,此次事件对美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众说纷纭,研究美国领域的两位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各方在评估反恐战争对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影响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反恐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强势地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将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的巨大挑战,而美国借反恐之机穷兵黩武,扩张过度,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最终会使美国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