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中国区域经济体第四极?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区域经济体,黄河三角洲的同类性或联系性是资源、地域和经济互补,在合作交流中的区位优势明显高于区外,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本质在于区域内在所有生产要素的连续性,地域上的国土规划无论从长江、珠江三角洲来看都无法适应信息经济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大转移的趋势,故而必须突破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的范畴,经济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还应包括潍坊、淄博,这无疑是对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认识深化,本文认为黄河三角洲应由四市构成。
  既然考虑区域经济体,则必然要涉及区域经济体的中心城市建设了。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应具备两个核心特征——极化效应和滴流效应。
  
   极化效应指中心城市向心力增强,一般来看有几个特点:
  (1)生产集聚。它要求中心城市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资金渠道,使得制造业生产大规模地向中心城市转移、聚集。2003年东营只有180万人口、8 053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540.3亿元的经济规模以及较弱的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等使东营难于集聚生产。东营市的经济结构的二元制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油气资源开采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2.77%(2000年)的比重,2005年地方经济约占总GDP的50%,东营似乎已经改变了二元经济结构,但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对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措施及从2003—2005年三年完成改制的目标看,地方经济的迅速膨胀不纯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功劳,在很大程度上是油田分离主营业务意外产业的功绩,据此分析东营地方经济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并未有实质性改变。经济意义上的这四市中也只有淄博稍强一些,当然区域经济的中心也未必就一个,比如珠江三角洲就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但中心城市必须有一种周边城市被吸引且不得不与之合作的种种迹象,就像目前几市纷纷要求加入以上海为领头羊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会一样,黄河三角洲是不存在这种迹象的,四市中没有一个市不符合中心城市形成过程中极化效应的特征。
  (2)资本的集聚。它要求快速便捷的交通、巨大的市场容量、高度灵敏的信息,在物流、商流、劳动力方面急剧交汇,从而中心城市成为各银行、大企业、各种高资本集中地。东营市私营企业占所有制结构构成的0.18%,国际开放度仅为14.6%,进出口总额近1.01亿美元。胜利油田具有一些优势,但它与东营地方形成的“条块分割”状况使这些优势不能乐观的算作东营的经济优势。
  (3)物流的聚集。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交通枢纽要成为国内外货物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成为区域性的批发、零售、商业中心。东营在交通枢纽方面很有优势,可能成为交通中转站,但作为集散地、批发、零售中心的差距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很明显,物流的各个环节是第三产业中的典型产业链连接,它要求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民资的参与,仅靠大规模的国有投资很难解决一个地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问题,2002年东营的社会资本的产值只有538 871万元,根本没法解决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的问题,也意味着物流流动不畅,没有形成集聚与辐射。
  (4)人力资本的集聚地。劳动资本、生产、物流、商流要交汇融合,使得包括知识、技术在内的人力资本也在中心城市实现高度聚集,这个城市必须成为知识、技术、思想、文化发源地。东营的石油大学、淄博的理工大学、潍坊学院、滨州学院以及各地的职业学员都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储备,但与深圳、上海、广州等地的院校、科研所相比则有些分散,实力也相对较弱,对周边的吸引力也有些疲软。
  (5)决策协调功能的集聚。劳动分工的深化会使企业决策协调功能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没有几家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协调功能部门设置在东营或者说大黄河三角洲,由此可见东营并不具备极化效益的大部分特征。
   滴流效应是指中心城市离心力的增强,一般包括:
  (1)资本扩散。它是在中心城市集聚众多高校、研发机构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迅速向周边区域扩散,提高周边的人力资本开发。东营的石油大学专业性极强,能适应油田建设,加上淄博的理工大学、潍坊学院、滨州学院研发实力会有所增强,至于向周边扩散目前还是局限于比较小的区域。比如说石油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进入到石油战线从事工作科研,而工作岗位相对而言并未实现就业多元化。2000年城市总就业人数32.4730万人,油气开采业为17.868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5.03%。
  (2)资本的扩散。东营本身的地方经济发展滞后,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良好资金渠道,资金难一直困扰东营地方经济发展,2000年城市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控股工业比重是73.5%,东营本身就没有中心城市的资本集聚功能,如何让资本扩散?
  (3)生产的扩散。顾名思义,生产要扩散必然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东营的经济70%依靠石油工业并且东营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结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构成严重障碍,更谈不上扩散了。
  (4)服务的扩散。上述的极化效应形成过程中使中心城市自身完全具备信息、物流、商流、劳动力,各银行、大企业、各种高资本集中地,区域性的批发、零售、商业中心知识,技术、思想、文化发源地等这些素质后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和滴流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认为在中心城市的发育生长期过程中,极化效应居主导地位;在中心城市的发展期、成熟期,滴流效应又占主导地位。目前从分析来看,至少东营不具备这个实力,但不否认它不具备成为中心城市的潜力。我们必须在思想定位上也只能称之为准中心城市来重新认识东营或者淄博了。中心城市一般由一个区域范围内那个具备相对有利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城市演变而成。这些城市一般具备相对有利条件,从而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在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吸引人口和其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影响范围和辐射力不断扩张,成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黄河三角洲目前对中心城市的界定认识不够充分。从各种社会要素上来分析,目前黄河三角洲根本没有中心城市,连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范围内有明显的较强的吸引力,多种优势是区域中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也难达到标准,黄河三角洲四市的互补性相当强,东营、淄博、潍坊在潜质上有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但这不是规划或自我称呼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尚未形成。
  鉴于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对黄河三角洲的致命打击,本文就经济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如何建设在制度设计上有如下建议:
  (1)国家从总体上改变中央直属企业与地方行政区相抗衡的均势,使得博弈能向更优得益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央直属企业所在地方的博弈合作得益,不管是油气资源性企业还是地方性企业各自分属于哪一条块,它们在区域经济的棋盘上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如果地方经济不发达,油气资源企业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环境;而如果油气资源企业不发展,地方经济也就没有活力。因此,从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石油资源城市既要充分发挥油田企业在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充分利用周边区域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行政单位内部产业结构设计。经济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是四市构成的,从各行政区来看只有滨州差了些(它有其他市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国企知名度),再加上胜利油田拥有庞大的社会行政职能设置,使黄河三角洲形成了行政区规划的错综复杂的局面,这要比单纯的各自独立的五个行政区之间博弈更难处理,可以说这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如何由石油产业的绝对优势转变为第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这涉及到产业布局、产业替代,国内外有矿区经验借鉴,主要着眼于国外在这方面制度设计的借鉴,以分析黄河三角洲行政区设计中的制度如何才能有利于区域更深入合作:第一,改变油田企业人才富集而地方企业人才短缺这种不协调的人才结构状况,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第二,打破油田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第三,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内重组和流动。
  (3)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部各行政区之间的制度设计须从战略上来考虑,即需要各个行政之间改变内部各自为政的局面,本文认为有必要对经济意义上黄河三角洲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行政规划整合,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专营的领域外,拆除一切所有制、地区和行业壁垒,给各种类型企业以公平进入市场和平等竞争的机会;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对已经放开并且比较成熟的领域,实行政府引导但不直接参与建设和经营,对正在起步并且由政府管理的领域,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法;再者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并未形成像长、珠江三角洲一样的内部协调组织层面体系,如长江三角洲发展委员会组织有关区域内的分工、协调合作的效应,这些都值得黄河三角洲学习,黄河三角洲可以探索不同于长江、珠江三角洲,具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在区域经济内行政区之间实行“联首合一制”的体制设置使黄河三角洲形成模块经济。
  (重庆文理学院、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对囧字这个网络热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它的形、义、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动态性解读.诠释了囧字这个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网络流行语.
《水浒传》中保留着大量宋元时代的风俗描写,郓城县兼为水浒故事策源地和核心发生地,通过对其婚姻、丧葬及娱乐等相关风俗的深入研究,能够勾勒出《水浒传》中古代郓城风貌的
1发病情况2010年6月,我市某七彩山鸡养殖专业户饲养的500只七彩山鸡中的120余只发生了热性、接触性的传染病。鸡体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形成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上形成纤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顶隧道开挖中的爆破设计参数和施工技术,并简要描述了爆破效果,对其成功的技术进行了总结.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欢乐与恩泽,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同时,网络的负面作用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造成了危害。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