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平舆县麦蚜虫发生的原因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麦蚜虫是一种具有常发性和广泛性的虫害,也是为害平舆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近10年来出现多次严重的危害,特别是2009年的流行和蔓延,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麦蚜虫发生危害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虫源等因素,本文从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了麦蚜虫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麦蚜虫;发生条件;原因分析;河南平舆;2009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27-02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Wheat Aphid in Pingyu County in 2009
  GAO Xue-qin ZANG Jun-ling
  (Pingyu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Henan Province,Pingyu Henan 463400)
  Abstract Wheat aphid is one kind of pest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wide range,and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that harm wheat production in Pingyu County.Wheat aphid has seriously occurred many times in the past ten years,especially in 2009 the prevalence and spread of wheat aphi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wheat production.The occurrence of wheat aphids need the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insect source etc.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occurence cause of wheat aphid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weather conditions,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heat aphid;occurrence conditions;cause analysis;Pingyu Henan;2009
  平舆县地处黄淮流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明显,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小麦种植面积常年达6万hm2以上,是平舆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1]。小麦病虫害较多,麦蚜虫是为害平舆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近10年来多次出现较为严重的危害,其中在2009年暴发,造成了严重的流行危害,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本文从气象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发生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麦蚜虫的特性
  麦蚜虫俗称腻虫,是一种世界性和常发性害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已知种达12种,是为害平舆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平舆县麦蚜虫主要是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属同翅目蚜科,体长2.3~2.9 mm,有翅可迁飞,具有迁移性。麦蚜虫喜光、耐潮湿,苗期为害叶片,成株期多分布在麦株上、中部叶片正反面,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以刺吸口器吮吸食麦株茎、叶和嫩穗汁液,麦苗受害轻的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重的枯萎死亡[2]。穗期受害則麦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麦穗干枯不结实[1]。此外,还能传播黄矮病毒,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造成更大的损失。
  麦蚜虫属于寡食性害虫,寄主植物主要局限于禾本科植物内,除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玉米、高粱等秋季禾本科植物。麥蚜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春、夏季(3—6月)随小麦生育期因地区性的推迟,由南向北逐渐迁飞,北方小麦收后在禾本科杂草上繁殖,秋季(8—9月)再南迁,在1月0 ℃等温线以南地区以成虫、若蚜越冬。小麦出苗后,麦蚜虫陆续迁入麦田发生危害,由于气温逐渐下降,种群密度上升缓慢,温度达到0 ℃小麦停止生长时也随着进入越冬阶段,次年2—3月小麦返青后麦蚜虫开始活动危害,且随气温上升和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而繁殖力逐渐增强,种群密度大增。至抽穗前后,蚜虫大量迁入,麦蚜虫进入繁殖盛期,蚜量显著上升,乳熟期达到高峰[2]。因此,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都能受到麦蚜虫危害,但以抽穗至乳熟期为主,是麦蚜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 平舆县适宜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平舆县麦蚜虫每年发生20代左右,麦蚜虫世代周期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在10、15、20、25 ℃条件下完成1代的时间分别为16.8、11.3、7.2、5.2 d。平舆县麦蚜虫在0 ℃以上开始发育和繁殖,在6月下旬气温达到26 ℃以上开始北迁,流行蔓延发病适宜温度为12~22 ℃,不耐高温和低温,比较喜湿,适宜相对湿度为70%以上。冬暖、春早有利于麦蚜虫发生蔓延,暖冬麦蚜虫休眠停止发育越冬较晚,延长了麦蚜虫繁殖时间,增加了越冬蚜虫基数;春早又提早了麦蚜虫的活动期,增加了繁殖机会,为穗期麦蚜虫发生积累更多的虫源。如果春季降水量适宜,更利于麦长管蚜种群的蔓延。
  麦蚜虫流行蔓延、发生危害需要2个适宜的气象要素条件,即12~22 ℃的气温和70%以上湿度[2]。从表1可以看出,平舆县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平均气温为2.7 ℃,很适宜麦蚜虫的越冬要求,满足0 ℃以上开始发育和繁殖的需求,迁移而来的蚜虫常会在此越冬,成为麦蚜虫的虫源基地;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14.7 ℃,其中5月平均气温为20.5 ℃,很符合麦蚜虫对适宜温度(12~22 ℃)的要求。11月至翌年5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2%,满足麦蚜虫对适宜空气湿度(70%)的要求。因此,平舆县气候条件很适宜麦蚜虫越冬和发病的要求,只要有足够的蚜虫种群就有可能发生危害。   3 2009年麥蚜虫发生的综合因素分析
  3.1 适宜的气象条件
  平舆县小麦于10月播种完毕,10月下旬至11月初出苗。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平舆县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秋、冬、春季连续特大干旱,降水量偏少导致暖冬天气出现。从表2可以看出,2008年10—11月平均气温为13.8 ℃,很适宜玉米、高粱等作物上残留的蚜虫发育要求,县植保站11月15日田间调查表明,麦蚜虫虫情为20头/百株。2008—2009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平均气温为4.3 ℃,较常年偏高1.6 ℃,本地残留和迁移来越冬的蚜虫因为气温在0 ℃以上,没有停滞发育和繁殖,县植保站12月15日田间调查表明,麦蚜虫虫情为33头/百株。3月平均气温在10.2 ℃,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适宜的气温造成麦蚜虫大量繁殖,但由于正值秋、冬、春3季持续干旱,田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下,其中2月由于旱情缓解,田间空气湿度达到77%,但由于气温较低没有达到12 ℃以上,所以秋、冬2季单个气象条件没有导致麦蚜虫的蔓延和危害。2009年4—5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5.8 ℃和20.1 ℃,很适合麦蚜虫对适宜温度(12~22 ℃)的要求;同时4—5月降水增多,田间空气湿度增加,4月18—20日降水使后期的田间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导致蚜虫对正值抽穗期的小麦发生流行危害,加上5月上旬的降水使田间湿度保持在70%以上,前期充足的蚜虫种群数量使病情迅速蔓延,尤其是5月10—16日的连阴雨天气造成蚜虫密度迅速增加到392头/百株,严重影响正值乳熟期的小麦生长。4—5月气象条件很适宜麦蚜虫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正值抽穗至乳熟期小麦的生长发育,化学防治喷施农药5~6遍才有效解除危害。
  3.2 蚜虫源和数量充足
  2008—2009年暖冬和早春天气延长了黄淮流域麦蚜虫的繁殖时间,累积了充足的虫源。平舆县一方面本身是虫源地,又从南方北迁大量的蚜虫,具备发病和蔓延的足够虫源。加上气候条件适宜,造成了麦蚜虫的流行与蔓延。
  3.3 单一的禾本科作物栽培制度
  平舆县作物栽培制度是以小麦与玉米轮作,二者均为禾本科植物,本身可以产生蚜虫并能残留给后荐作物,周而复始,导致了虫源的持续增加。
  3.4 天敌数量的减少
  近年调查研究发现,影响麦蚜虫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前期以气象因素风雨为主,后期以天敌为主。由于现在大面积使用农药,导致麦蚜虫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蝇和蚜茧蜂等昆虫)减少,使麦蚜虫缺少天敌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虫源,加重了危害[3]。
  4 结语
  2008—2009年平舆县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充足的虫源,使麦蚜虫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小麦抽穗至乳熟期流行和蔓延,经过5~6遍的化学防治才取得有效防治效果,在大旱之年连续5年夺得小麦丰收,2009年平舆县小麦取得历史最高产量,可见麦蚜虫危害可以积极防治。
  平舆县本身是麦蚜虫虫源地和聚集地,单一栽培制度和天敌数量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也不能有效改善,因而积极防治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气象和植保部门要加强业务合作,在监测到有较多的虫源时,如果预测到将有其适宜发生危害的气象条件,要准确地制作出麦蚜虫监测预测情报以指导防治工作[4]。实践表明,平舆县麦蚜虫主要危害时间为4—5月,如果结合4—5月降水天气预报和虫情预测,制作出麦蚜虫监测预测情报,可及时指导群众统一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尽量做到提前防治、及时控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2010年采取本防治方法以来,平舆县麦蚜虫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保护了小麦的生产安全。
  5 参考文献
  [1] 王山庆,袁建平.小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2] 杨国栋.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作物杂志,2011(5):1-7.
  [4] 劉明春,蒋菊芳,史志娟,等.小麦蚜虫种群消长气象影响成因及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09(3):440-444.
其他文献
运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等观察了滋肾止血片对实验性IgA肾病小鼠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组织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自由基(02)的影响。结果表明滋肾止血片可以提高
【正】 马克思解释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的方法,对于理解他的著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马克思几乎是完全在黑格尔哲学预先假定的范围内去解释这种关系的。马克思曾试图用
摘要 采用BI指数法对辽河全流域24个点位进行水质评价,探讨辽河流域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区域内共监测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134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6科93属,其中以水生昆虫为主,其次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辽河水质评价结果与理化监测结果基本一致。BI指数在2.57~9.27区间内,水质评价结果为清洁的点位有6个,评价结果为良好的点位有9个,评价结果为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课堂的理念和实践是当今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针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教学的课程特点,充分利用上机实验室的信息设备优势,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任
2007年春天,全球主要粮食价格都涨到历史高位。上涨原因,一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居民对于高质量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二是发达国家对生物燃料作物进行补贴,导致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粮
从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2个方面介绍了火炬树的特征特性,总结了火炬树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根插育苗、根蘖育苗、分植育苗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钓鱼式执法”显然违背了调查执法应当具有的品质。对于有些违法行为,“钓鱼式执法”是能起到好的执法效应,关键是要严格地规范这类执法行为,不能滥用。如果
<正> 专家系统,这些随着人工智能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程序,突然之间成了继遗传工程之后最热门的技术。研制这些程序,目的在于使计算机具有摹仿人类专家思考过程的能力,而某些新的软件却被吹捧得比专家更为出色。政府部门、大企业以及数十个新建公司的计划者相继拨出几亿美元去发展专家系统。那些把这项技术看成是广泛扩大计算机对社会影响的人们则把专家系统的出现比作印刷术或蒸汽机的发明。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许多仁者、智者、勇者、廉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袁崇焕就是其中的位。  一位杰出人物的魂魄、一段重大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种优秀的精神。袁崇焕经历宁远、宁锦、京师三次重大历史事变之后,他穿越时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是什么,值得我们梳理,研究和弘扬。我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袁崇焕的仁与智,令人赞颂,勇与廉,令人敬佩。袁崇焕留给后人熠熠
据报道,国家高速公路将在明年7月底前完成重新命名工作。名字变了,与之有关的一切都要变,包括所有的路牌标志,也包括所有印刷品。这笔钱一定少不了。但是.早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