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来历

来源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gua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的从前,世界上是没有龙的;而在从前的以后——也就是现在——世界上也是没有龙的,你最多能遇到龙灯、龙舟、火龙果、龙眼、龙须糖、龙须面、龙井茶、龙虾。
  也许你还知道有一些地方叫龙门、九龙坡、龙口、黑龙江、龙虎山、卧龙岗、龙湖,等等。
  这都说明“龙”这个动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存在过的,至于什么时候存在,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应该是在“从前”。也就是说,龙既不在从前的从前,也不在从前的以后,而就在从前!
  从前,有一条蚯蚓,他身上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他没有角、没有眼睛、没有鼻子、没有头发、没有羽毛、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尾巴、没有屁股,鬼知道他有没有脑袋!
  所以,从前的蚯蚓就像尘土一样卑微,他只好卑微地生活在泥土里。
  他既不会唱歌也不会弹琴,既不会奔跑也不会厮杀,既不会游泳也不会飞翔……他什么都不会。
  他甚至怕光、怕热、怕冷、怕水、怕风、怕石头……除了泥土,他什么都怕。
  但是蚯蚓很谦虚、很好学。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改变自己。
  于是,蚯蚓四处求学。
  在小河边,他向小鲤鱼学习游泳。小鲤鱼送给他一些鳞片,用来保护他柔软的身体,还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在菜地旁,他向大公鸡学习刨土。大公鸡送给他两对锋利的鸡爪,用来刨土找臭虫。
  在森林里,他向梅花鹿学优雅的姿势。梅花鹿送给他一对鹿角顶在头上,让蚯蚓走路时抬头挺胸,保持足够稳当而優雅的姿势。
  在灌木丛中,他向小花猫学习爬树和跳跃。小花猫送给他六根胡须,用来掌握身体平衡。
  在农田里,他向老黄牛学唱歌和嘶吼。老黄牛送给他一张牛脸——牛脸上当然是有一对牛眼睛的,还送给他一副牛嗓子,这可以使他发出震天响的吼声。
  在草原上,他向狮子学习奔跑。狮子送给他一根大尾巴,有了尾巴他可以腾云驾雾。
  在沼泽地里,他向鳄鱼学习威严。鳄鱼送给他一副鳄鱼牙齿,只要蚯蚓露一露牙齿,就能让他威震八方。
  在山洞里,他向金蟒蛇学习宽容。然而金蟒蛇什么都没送给蚯蚓,只是告诉蚯蚓,学会了宽容,谁都可以成为一个巨人。
  很快,蚯蚓学会了宽容。
  慢慢地,他变得和蟒蛇一样巨大,而且还在不停地变长;他的身体变得像千年老树干一样粗,还在不停地变粗。
  最终,蚯蚓变成了有一对鹿角、一张牛脸、一副鳄鱼牙齿、三对猫胡子、两对公鸡爪子、一身鱼鳞、一条狮子尾巴的庞然怪兽了。他能上天入地、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呼风唤雨啦!
  蚯蚓彻底改变了自己,不再像尘土一样卑微了,但是他依旧谦虚,他开始忙碌着为老百姓做事情。
  哪里炎热干旱他就去哪里刮风下雨,哪里洪水泛滥他就去哪里翻江倒海——把江水倒到海里。
  蚯蚓兢兢业业为老百姓服务了五千年,最后筋疲力尽,累倒了。
  大地上只留下他那弯弯曲曲而又庞大的躯体,他的躯体在大地上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变成了长江;他的角变成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的六根胡须变成了地上的六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他宽阔的嘴巴变成了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他的锋利的牙齿变成了连绵不绝的玉龙雪山;他嘴唇上边的人中线变成了风光秀丽的九寨沟;他的两只眼睛变成了清澈明净的青海湖和月牙泉;他的四只爪子和尾巴变成了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他的鳞片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山丘、层叠不止的梯田、苍翠无边的森林和广袤无际的草原。
  为了纪念这条与众不同的蚯蚓,从前的老百姓把他叫做“龙”,把泥土里的蚯蚓叫做“地龙”,把龙曾经经过的地方叫做龙口、龙门、九龙坡、黑龙江,等等,而老百姓们则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
其他文献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  小熊生病了  小猴子、小兔子生病了  甚至连强壮的小老虎也生病了  妈妈,为什么我要戴着口罩  为什么我不能出去  为什么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电话那头的妈妈  还没来得及说话  就被叫去  抢救  山羊爷爷了  第二天,妈妈传来纸条  上面写着:  最严酷的冬天  一定会酝酿出最温暖的春天  春天总会到來
期刊
爸爸,蓝天多像一張稿纸  那白云是不是鸟儿  想看“熊出没”时  匆忙画下的一幅画  爸爸,您说蜻蜓为什么  不直立行走  为什么一条蛇要把自己的身子  盘成一枚纽扣  爸爸,您说蝴蝶落在油菜上  是不是就落成一串蝴蝶结  红领巾飘到天空  是不是就变成一朵火烧云  爸爸,您说向日葵的大脸盘  一微笑为什么能抖落  那么多的星星和萤火虫  而我扎到一堆蜂蜜里  为什么就不能变成  一只嗡嗡的蜜蜂 
期刊
我用蓝色的画笔  画出蓝蓝的天空  再画上一两只飞翔的小鸟  哼着悦耳的歌声  我用绿色的画笔  画出绿绿的草地  小白兔在上面欢快地奔跑着  唤醒沉睡的大地  我用红色的画笔  画出红红的太阳  再画出万丈光芒  照亮那充滿希望的大地  我用七彩的画笔  画出绚丽的彩虹  彩虹载着我童年的美妙梦想  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指导老师:赵卷卷)
期刊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树叶被晒得低垂着头,仿佛连空气都被烤焦了。我背着书包,顶着烈日走出教室,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乘公交车回家呢!来到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没有人愿意在这炙热的大烤箱里多待一秒。我也加快了步伐。我觉得有些渴了,东张西望地想找一家店买水,却无意间透过那玻璃门,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奶奶!我好奇地打量着奶奶,只见奶奶双手紧紧地抱着一个大椰子,那个椰子一定很重,奶奶看上去走
期刊
天河,一提到这个字眼,有人会想到那无垠的银河。我童年的那条“天河”,它如银河般难以触及,不同于银河那样星光灿烂。  ——题记  那年我七岁,趁暑假时光,来到了山河秀丽的奶奶家:江西。奶奶和爺爷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奶奶家虽说不是避暑山庄,但也别有一番情趣。一栋简洁而宽敞的木屋,木屋前面是一片草地,几只散养鸡闲适地漫步,一口压水井孤独地立在一边。向前走是一条小渠,一步便可以轻巧地跳过,随后是一片竹林。奶
期刊
它犹如一位巨人,静静地屹立在青岛的中央;它犹如坠入人间的仙境,静默地接受四季的洗礼……它就是青岛炮台山。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一门大炮留在了山上,所以被称为“炮台山”。它紧傍动物园与中山公园,海拔二百多米高。  春天的炮台山,美得娇嫩,美得舒畅。  走过一段坡路,就来到了炮台山著名的景观——小平臺。一阵暖暖的春风吹过,树上的桃花纷纷飞落,那软软香香的感觉,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走过小平台,就来
期刊
小时候,北京在我心中是故宫的庄严和长城的巍峨;长大些,北京是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朱自清抒写荷塘月色的清华园。历史告诉我,北京是一座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古都;现实告诉我,北京是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之,北京在我心中是一个厚重而瑰丽的存在。所以,当妈妈告诉我,假期将带我去北京游玩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期待和雀跃!  我们在北京一共待了七天,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国家科技馆和国家图书馆
期刊
一个萝卜孤零零地在地里哭泣。  她两岁——这对萝卜来说,已经很老了。  农夫刚刚割走她身上伞盖那么大的老苗——上面结满了种子——那是她的孩子。  这是一个种子萝卜,她太老啦,身上布满渔网一样的粗筋,肚子里已经空心!农夫不会要她,农夫的妻子说:“老萝卜拿去喂猪都卡喉咙!”  所以,种子萝卜被遗弃在地里,等待她的只有腐烂。  她已经开始枯萎,要是再不離开泥土,她就见不到她的孩子了。  于是,老萝卜转啊
期刊
假期,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旅游胜地——南京。我们参观了许多博物馆,也看到了许多优美的景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南京的特色美食——灌汤包。  刚走进一条小街,我们就被一家小店飘来的香味深深地吸引了。走近一看,哟!里面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份菜单,我左思右想,恨不得把菜单上的每样美食都尝个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灌汤包。  厨师把灌汤包熟练地放在一个透明的餐盒中,旁边再插上一根吸管。我小心翼翼地把
期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的姥姥今年79歲了,她就是我们家最大的宝。  姥姥是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大学生,妈妈说在那个年代,人才匮乏,小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了,姥姥这样的高学历人才比现在的博士都稀有,而且姥姥还是被学校保送录取的。有一次我问姥姥为什么选择化学专业,姥姥说因为她高中时候化学学得不好,所以她读大学的时候就偏要选择这个专业。  姥姥虽然年纪大了,但对新鲜事物依然充满了好奇。因为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