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 致敬高放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放先生居高放眼,文丰人寿,是我尊敬的大家、大学者。
  心仪已久,初识高老,却是先闻其声。2009年仲春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一听自报高放,先就惊了;再听便觉惊讶,其声中气十足,其音富含磁性;细听更感惊诧,八秩翁头脑清爽,思维清楚,表达清晰。不久后拜会,是在北京铁狮子胡同1号,现在叫张自忠路3號一栋红砖砌就的旧楼高老家中。睿智而又儒雅的先生坐拥书城,清癯的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灰白头发整齐地梳向后去。一种学者式的沉静和长者的慈祥在他身上做着最和谐的统一。
  书信电话往来,缘结高放老师,都是因了毛主席亲笔题写刊名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1960年,毛泽东主席回到长沙。在专列上,当时的省委领导把创办机关刊拟议的几个刊名送上,请主席题写刊名。毛主席欣然应允,圈定“新湘评论”,饱蘸浓墨,中锋行笔,顿时“新湘评论”四字飘逸纸上。高放老师对这本延续和蕴涵《湘江评论》红色历史价值的地方党刊情有独钟,总是高看一眼,厚爱有加。记得一次聊起国际共运、党刊党史,高放老师兴致盎然,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教导我们要借《新青年》《湘江评论》的磅礴之势,更好地去保护它、利用它,用新的实践去传承它、丰富它。他说,士兵的生命在战场,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但课堂讲解受众有限,报刊发表文稿传播更广。以后,我们每每登门请教一些具体问题,先生总是抿着嘴,微倾身子,凝神谛听,稍加思考,便舒缓地娓娓道来,还不时随手抽出茶几、桌上看似凌乱摆放,其实都有手位的一本旧杂志、一份发黄的报纸,或是一页写满了字的纸,翻看指点着作答。新刊出版,他总是仔细地翻看,看到兴浓处,就笑着点头,十分满意。对自己的文章和刊发的哪怕是一篇文摘类稿件则近乎苛刻,慎重到一个提法、一个标点、一个年月、一个出处,都不容差池,决不放过。心细如发、勤勉严谨的治学态度发人深省。2012年8月,《新湘评论》更名改版100期,高放老师又专门赋诗以贺:承前启后接薪火,继往开来续乐章。鼓励我们“温故知新更灿煌”。
  先生学问虽专、虽深,然真佛说家常,他的文风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就是有关党史党建、政治文化、科学民主、理论概念,甚至很专的学术论著也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准确、鲜明、生动。他不止一次赞颂毛泽东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是不朽的历史名篇。谆谆告诫,文章首先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就是用文学翻译政治、传播思想的光辉典范。谈到老祖宗,老人眼神愈亮,兴致愈浓,说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论,你看《共产党宣言》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收尾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先生信手掰着: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马恩列斯毛的文章充满了政治家的气势、思想家的敏锐、作家的文采、学者的渊博和大师的幽默。那天,我们环坐,围拥着先生,老师讲得出神入化,学生听得全神贯注。他举例说,《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题目啊,列宁却只用了两千多字,就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七十年间的历史划分为革命风暴、和平发展和新的世界风暴三个时期,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三个时期中遇到的问题、经历的斗争和取得的成就。这是经典作家大题小做的范文。须仰视的先生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当为机关、校园、学术界、全社会,尤其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和他的躬身实践中。他告诉我们,文章是写给别人读的,是写给并非研究这个专题的读者读的。有人论及治学与著述的关系时,把它区分为四种类型、四个等级:深入浅出好学问,深入深出深学问,浅入浅出没学问,浅入深出假学问。语重心长嘱咐,党刊一定要力求约请、组到、写出、编发深入浅出的好文章。
  端详面前修炼得一身缓带轻裘、雍容不迫的老者,再回望这位仙风道骨智者身后那一行长长的脚印,你就懂得了什么叫做信仰如山,什么叫做艰苦跋涉,什么叫做矢志不移。1946年,他风华正茂,考进北京大学。1948年,他风尘仆仆,打点行装,改名高放,连同他的激情壮志,一起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初始想当一名随军记者,不料被华北大学选拔为社会科学研究生,从此改变人生志向,走上学者之路。1949年,他风发意气,在华北大学开始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工作。1950年,他风云际遇,进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凡70年来,先生以老师、教授身份居校园,站讲台,搞研究,这所红色大学走过的每一步,都叠印有先生的脚印;那一行长长脚印每一个脚窝留下的印痕,都贮满了他的付出和贡献。90年风风雨雨的岁月流转,伴随着路径和地域的变更,加上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终于将高放不忘初心、咨政育人,老骥伏枥、矢志不渝的人生酿成浓香的醇酒。如今,高放是蜚声国内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权威专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领域,高放公认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资深学者。几近百年,历史就这样洗磨出一位近百岁的老人,一个经典的中国知识分子学问大家形象。
  只知晨钟暮鼓是算不得真佛的。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国际共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已过去160多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清楚地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告诉人们该怎样换个活法。高放继承了国际共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宗一脉,终身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烂熟于胸、稔熟于心,他得其精神,得其方法,警醒于政治,精耕于理论,厚积于文化,薄发于研究,满腹才学,发为著作,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屡遭挫折磨炼,不懈艰苦奋斗,只经过28年就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执政60多年来使偌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中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真可以说是后起之秀,成为了当前国际共运的中流砥柱。高放先生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学术造诣、强烈的爱憎、精湛的文笔让人钦佩。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深水不波,并带出一批高徒。很多人曾问先生治学的“成功秘笈”。他肃然答道:扪心自问,唯有用唐朝鸿儒韩愈的箴言自勉:业精于勤,荒于嬉。士身唯勤勉,公心忧天下。德行越高,学问越深。高放的贡献和意义又远在其学问之上。1949年,先生参加了史无前例的开国盛典全过程,开始他是用“千载难逢”来形容,后来用了“万年不遇”,他说“万年不遇”比之“千载难逢”更推长了九千年。1978年,高放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他“仍然以不减当年的饱满热情迎来了空前沸腾的心灵振荡和再度燃烧的教研青春。”他本来可以躺在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任何一项大奖,共运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家、政治学家等任何一项荣誉称号,或著作等身500多万字的学术成果上安享颐养,但先生没有,依然不忘初心,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孜孜地进取,至老心不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先生既是勤学之人,践行自己勤学习、勤积累、勤讲课、勤研究、勤写作的座右铭;又是饱学之士,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思想家型学者,永葆一种理性的魅力。
  人在社会立身要有资本。资本,可以是物质层面的财富,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学问、人品、力量、智慧。高放先生所拥有的,是富庶的精神资本。这些资本既垒起了一座平原上的高山,更立起了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高山景行,致敬高放。
其他文献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江西省农村的第三届村委会是在1996年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的。现已届满,1999年必须依法进行
因果形四方而得名的高安方柿,经2000多年的人工驯化培育,已成为全国果树中的驰名珍品。高安方柿个性独特,其果个大、肉厚,无核或小核,味甘微涩,营养丰富。最大单果500克以上,平均单果重256克。
患者,男,38岁,双下肢麻木、无力4月于2004年8月16日入院。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麻木,随后出现足尖无力感,在外院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有强
永兴村拥有比较丰富的大理石资源。1994年,村委会决定投资兴办“永兴石材加工厂”,其经营方式为承包经营,即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成员。1995年5月,厂房等工程完工。村
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B超监测下行无痛人流术2262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为了给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3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比赛观赏、体育场馆、体育社团、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文化传播
1.目的和意义 蚜虫能为害多种蔬莱,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昆虫之一,能引发各种作物的病毒病.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好的药剂选用.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关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异烟肼(INH)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AcINH)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加入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将上清液分为2份,一份加入蒸馏水,另一份加入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对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总的来讲是比较稳定的,但影响
尽管过去十几年来报业总的广告收入锐减,但对于今天立足于区域市场的社区报纸来说,争取广告收入的努力仍不能被简单地视作毫无意义。不同于前互联网时代的报业辉煌时期,如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