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精神育人的培养路径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推动文化育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必须抓牢本科高校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课堂教学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非常必要.通过对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分析大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人文素养精神的价值引领,有助于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精神的育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课堂教学中缺乏信息化时代的适应性、人文素养精神的育人方式机械化、课堂教学缺少对学生的监督机制等.本研究经过剖析相关问题,建立了课堂教学与人文素养精神相结合的育人模型,进一步探索培养路径,即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互动等角度出发,发挥教师课堂教学引领功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系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其他文献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大学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新媒体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利于交流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主题是黑格尔的思辨理性思维方式及在此基础上构筑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阐述极为深刻,研究马克思自由观的自我建构及其终极旨归,对于全面深刻认识马克思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围绕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虚幻自由的批判,理论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力求全面客观呈现马克思自由观的主要思想.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探析可发现,马克思以现实生活世界为出发点,找到了实现真正自由的现实路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所主
随着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富有文化内涵的师生力量,要求师生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要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价值体系,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存在追求快速成长、短期见效的外延式特征,缺乏对内涵式教育的历练和感悟.基于此,高校亟须搭建起以内涵式教育为属性的育人平台,探索出符合“仁、义、礼、智、信”教育品格的校史文化育人机制、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
马政是辽代群牧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牧地的选择与放牧区域的变化是马政研究的重点.一方面,契丹人的畜牧形式不同于汉人,带有强烈的本民族特色,畜马牧场常受政治影响而变迁,另一方面,辽王朝的南部疆域受其与中原王朝的战争而不断变化,辽人是否曾在战乱的河北地区牧马仍然存疑.《辽史食货志》中的一条史料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辽人在河北地区的牧马情况,对还原辽建国早期的牧地选择问题,乃至辽初契丹人南下中原的整体战略方面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角上,提出了新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主张世界各国利用更多创新性的模式共同发展,相互融合,在共享和包容的基础上实现共赢,这为发展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全新的世界方案.文章从时代背景、深刻内涵、逻辑分析等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的逻辑理路,以期更好地理解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世界历史的美好未来所做的伟大构想.
在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科研领路人和指导者,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道路和个人发展.导师和研究生拥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聚焦导师、研究生及制度建设等热点,文章基于师生关系的内在结构,探索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可行路径与对策,以期推动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提质增效.
七十多年前发生在徐淮大地的战略决战,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人民解放军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的巨大优势不仅表现在强大的攻势、主动中,还有一个鲜明的表现就是广泛的思想宣传.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宣传方式途径多样,呈现出鲜明特点,既宣传了正确作战方针政策、鼓舞了士气,又体现出特有价值,给现代思想宣传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内藤湖南作为近代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史学有着精湛的认知,在《中国史学史》等书中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他的“文化中心移动说”,在东亚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首先对内藤湖南文化思想进行解读,其次对内藤湖南中心移动学说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文化中心移动学说进行叙述,最后阐释文化中心移动学说的实质.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包括文、史、哲、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的“新文科”纳入拔尖计划.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语境下,戏曲教育正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等方面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是最基础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戏曲高等教育发展中汲取课堂教学建设的有益经验,从课堂生态、内容融合、技术为媒等方面展开探索,对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升进行思考和探索.此种思路对新文科视域下的课堂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文章基于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思考,在分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探讨了英语教学变革的新方向.文章提出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重塑教学思想,升级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提升教师素养等建议,以期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