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只争朝夕——从贝克报告谈起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当初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一直为人诟病,刚刚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一向出言谨慎,甚至他都说,布什及其主要顾问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上,犯了“大错”。但是无论如何,好不容易,当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取得闪电般胜利的时候,当巴格达市内巨大的萨达姆雕像被人群拉倒的画面在世界各地的电视上播放的时候,美国国内置疑的音量顿时降低了下来,而且全美上下有些莫名的躁动,有好“骛远者”甚至已在隐隐思考,“下一个”会是谁?
  但是,2006年12月6日,一本名为《前进之路-新的策略》的研究报告对此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贝克报告的三“重”
  
  这是一份美国万众期待的书,尽管在几个研究机构网站上同时提供免费文本下载,3小时内的下载数量也已超过30万份。但发行量依然迅速攀升至亚马逊图书销量排行榜的前25名。
  这几年,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研究文章、评估报告,乃至专著并不鲜见,而为何单单这份只有142页、售价不过10.95美元的最新报告,能够独领风头、聚焦眼球?
  无他,书不算厚,但确实堪称“重量级”。
  撰写者之“重”报告又称贝克报告。贝克何人?美国政坛元老、共和党大佬、布什家族素加倚重的核心幕僚与得力助手,曾为三任美国总统效力。尤其是在老布什总统任下,先是作为总统办公厅主任,掌管大内,继而任国务卿,成为1991年海湾危机处理与海湾战争全过程的重要决策参与者之一。能力极强、办事牢靠是贝克长期得到布什家族信赖的重要原因,即使在他已经退出政坛前台的2000年,仍大力帮助小布什,顺利解决了与戈尔在佛罗里达州计票问题上的僵持局面,使前者成功问鼎白宫。
  实际上,贝克还不是唯一“重量级”的撰写者。专题研究小组的另一名共同主席汉密尔顿,则是民主党的元老级人物。此君在国会工作长达34年,一向以敢于直言著称。尤其是长期担任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十分丰富。
  除了上述两位元老级人物,报告撰写至少还包含以下三方面的“重量”。一是本报告系美国国会正式授权,而且共和、民主两党都高度重视,各出精英组成联合小组撰写。二是报告共有10位撰写者,其他8位共同撰写者也都绝非泛泛之辈,像贝克一样曾任国务卿的伊格尔伯格、曾在克林顿时期担任国防部长的佩里等等,这些都是华盛顿风云一时的知名政治人士,任职期间,大都表现不俗。此外还有另外一“重”,比较隐含。这就是为上述10名撰稿者提供大量支持的研究机构,主要是“和平研究所”、“贝克研究所”、“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以及“总统问题研究中心”,都是在相关领域有名的专业级研究机构。此次参与撰写,可谓为贝克报告的专业技术特色加足了份量。
  评估之重尽管美国国内反思伊拉克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贝克报告对伊拉克战争形势的评估,用词之沉重,令不少美国人感到意外。
  “严重而且正在恶化”,这是报告诊断伊拉克战争形势给出的基本结论。这场战争耗资超过4 000亿美元,美军阵亡超3 000,伤亡合计超24 000,这些数字沉甸甸地压在美国人心头。报告同时对当前局势继续延续下去,有可能在美国国内外产生的可怕后果提出了明确警告。这些后果包括:出现“可能导致伊拉克政府倒台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危险;“美国可能失去在全球的地位,美国人也可能会更加分化”。
  布什看完之后,承认“(报告)对伊拉克形势做出了非常严峻的评估。”伊拉克副总理对沉重的报告评估结论也丝毫没有感到惊奇,他说:“形势事实上是严重的,非常严重的,不能容忍的。”
  建议之重贝克报告中最为撰写小组得意的就是政策建议,这也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报告洋洋洒洒共包含了79条建议。贝克要为日趋恶化的伊拉克战局,构建一个一体化的、集成的解决方案。确实,这套方案涉及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地区战略、伊拉克周边地区战略,在伊军事、政治、经济战略等多个方面,既有战略全局大构想,也有撤军框架指标设计。但是,这个份量还不够。
  报告开宗明义就指出,布什政府在伊拉克的现政策没有发挥作用,必须寻求脱身之道。随后提出的三大核心建议,才是贝克报告真正“重”的地方。这些建议包括:在更加广泛的战略范围内展开“攻势性外交”,特别是包括与伊朗、叙利亚展开接触,以寻求解决伊拉克问题;在伊美军职能的转换,即从一线全面作战,更多转向顾问、训练、情报、特种作战等角色,绝大多数战斗旅要在2008年早期撤出;加快伊拉克安全部队建设进程,敦促伊拉克政府尽快实现国内和解。
  建议出台后,在美国社会毁誉参半。布什语含玄机地表示:“正在听取许多有关建议,在深思熟虑后将提出计划”;有些建议是“有趣的”,而有些将导向“失败”。他还强调,将明确拒绝类似“在任务完成之前就离开”的建议。
  美国著名右翼电台主播人把伊拉克研究小组“Iraq Study Group”的缩写,“ISG”,改名为另一个“ISG”———伊拉克投降小组(“Iraq Surrender Group”)。《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建议在战略上是“混乱”的。绝大多数这些歧见的背后,都牵连着不同利益取向或者价值认知背景,因此毋需细辨。倒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贝克报告建议中体现出的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报告建议的基调与布什几年以来的伊战政策,甚至“9·11”之后美国的总体战略思路,如果不是背道而驰,那也是相距甚远的。
  布什还有以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核心幕僚班子,一直采用主动进攻、直奔目标的硬朗政策方式。贝克报告建议体现出了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战略风格。这种风格并非不考虑战争手段,而是不单纯依靠军事实力,即使这种实力是超强的。积极寻找各方战略利益的平衡点,首先立足外交谈判去谋求美国的战略利益,即使有时这种谈判漫长而曲折。这也正是为人所熟知的贝克模式,他是一个杰出的谈判专家。
  一名美国老资格保守派人士指责说,9个月的时间居然只是用来研究如何撤出,而不是如何取胜。他说:“他们如果认为战争无法胜利,应该说个明白。”
  贝克小组实在有点被“冤枉”。他们当然想“取胜”,但要的是“谋胜”先“谋败”的取胜,而不是不计后果的取胜。其实,布什方式与贝克方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谋求美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贝克报告看起来是在寻“退”,其实落脚点是在美国战略利益的全局上求进,持续确保美国掌控全球的能力。即使在伊拉克问题本身,也只不过“跃进”改“缓进”而已,因为假如那里的局势失控、进得太急而深陷其中,对美国而言才是巨大心血投入之后真正的、完整的失败。
  
  贝克报告的“三轻”
  
  伊拉克之“轻”贝克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建议是,把伊拉克问题置于一个更大的地区战略格局中去构建解决方案,首先是伊拉克周边地区,接着是中东地区。这反映出报告撰写者的一种忧虑:伊拉克虽很重要,但毕竟只是一个战略点,某种程度可算战略局部,但绝非战略全局。如果军事手段能迅速达成这个战略点,则顺水推舟;若不能,就必须顾及到一个点的久拖未决而对其它战略方向的不利影响了。
  
  贝克小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目前美军地面部队已经陷在伊拉克。报告调查发现,有的单位已不只一次上火线,而且,“很多单位都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装备正在很快老化,因为伊拉克的条件非常恶劣”。此外,各种战争资源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报告对此非常担忧,“美军几乎没有预备力量去满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其他危机时对地面力量的需求。”
  贝克报告本来是以伊拉克战局为聚焦点的,伊拉克本身却在报告中被“轻轻”放下。这至少反映出,美国政坛精英认为全球化的战略利益永远是其战略思维体系中的基准坐标。
  另一方面是,名义上是要解决伊拉克危机,但没言明的是,对策建议都首先是要帮助美国“脱困”,伊拉克能兼顾到当然没问题,兼顾不到,只能舍弃。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是一篇“自私”的报告。
  问题是,伊拉克国内局面如此紧张,每月约有3 000名伊拉克人被杀死,“暴力正在复杂性和破坏性等方面增长”的大背景下,“自私”确实说不过去,至少显得对伊拉克人不公平,因为这一切都是美军悍然闯进伊拉克所直接带来的。
  军事手段之“轻”伊拉克问题首先是战争问题。流血的战斗在伊拉克每天都在继续,美军伤亡数字也在不断上升。但在贝克报告中,研究小组刻意把军事手段的相对重要性降低了。这点毋需多作分析,正如共和党参议员哈格尔所言,“该报告表明,在伊拉克不存在军事解决方案。需要通过伊拉克和全地区的外交和努力达成一个政治解决方案”。研究小组共同主席之一的汉密尔顿也解释说,单纯的军事解决方案在伊拉克是根本不够的。“如果你认为通过调整部队规模就可解决伊拉克问题,我认为那是一个致命性错误;如果你认为通过经济重建或政治行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那也是错误的”。“应该做的是,把美国能量的所有工具仔细集成在一起运用,即政治、经济,军事-当然,要有效使用。”
  在这方面值得多说几句的是,翻开美国近几十年介入其它地区的军事历史,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一场战争启动之前,或许会有点反对声音,但总体上也是“众口好调”,这反映出美国重视、偏好、迷信实力的传统。之后,大家都在看战争的推进。推进得好,再违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再对战争地区造成重大伤害,批评者也会非常自觉地悄悄闭口;若推进不好,就开始纷纷嚷嚷,评估、置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再觅解脱之道。这是美国的“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战略上的软肋:在与美国根本国家利益、根本国家安全关联不大的情况下,先打后看、边打边看;先打后谈、边打边谈、边打边调整是其重要战略运作模式之一。
  美军之“轻”汽车炸弹、路边炸弹、自杀性袭击等,连旁观者都眼花缭乱了。袭击来自何方?为了什么?没有答案,目标似乎总是变化,对手好像也越打越多;下一次会面临什么情况?
  作为过去3年多以来伊拉克战争的台前主角,美军的负担确实很重,整日疲于奔命,即使内勤人员也时刻处于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正如报告所描述的那样,由于人力和其它资源的匮乏,已经造成“美国与暴力对抗的军事能力正在缩小”。因此首先在客观上需要为美军减“负”,以保持可信的作战水准。当然,这还不是贝克报告建议的本意。美军在伊拉克的角色“轻”起来,实质上也就是美国在伊拉克的压力“轻”起来。
  按照报告的建议,美军之“轻”,首先是角色之轻。美军要在伊拉克逐步实现角色转换,“美军应在伊拉克军队中扮演顾问角色,用于训练与各种支援任务的美军单位应是现在的5倍”。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军能不能“轻”得下来?实际上,过去的几年间,美军也一直在训练伊拉克部队,但“事实是,伊拉克军队的训练进展并不很好”。据一份评估报告,在训练伊拉克军队时,每训练四名士兵,只有一名能达标。这也就难怪一些人士批评报告脱离实际。
  其次是数量之“轻”。报告建议到2008年早期,驻伊美军15个战斗旅的绝大部分应该撤出,这就意味着,留在伊拉克的美军除特种作战、快速反应部队外,主要是“嵌入”到伊拉克部队中的教官、顾问等。需要指出,上述数量之“轻”,只是表明了一个框架性对策,实施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不排除为了其它目的,比如迅速稳定伊拉克局势,为实施报告建议积极创造外部环境条件,而短期内数量反倒上升的可能性。
  
  2007,只争朝夕
  
  无论贝克报告怎样“轻重”有致,一切都将取决于布什总统。这份2006年底轰动一时的报告会不会最终被采纳?报告面世后,人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答案。
  笔者以为,贝克报告,布什会是:总体不纳,个别采用;核心弃置,细节保留。具体而言,布什有“三取”、“三不取”。
  在布什看来,贝克报告通篇隐含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失败管理”就是“成功”,即避免在伊失败,在此基础上再徐图胜利。对此,布什不能接受作为未来行动,至少是2007伊战规划的出发点。尽管布什此前承认,“我们没有赢,我们也没有输”,但他实际看重的是后一句,前一句不过是为了敷衍此起彼伏的批评声音。在他看来,贝克报告则主要是在为前一句作准备。此为“一不取”。
  到2008年早期撤出绝大部分战斗部队,此为二“不取”。一个清晰的撤退框架不会成为布什新伊拉克战争政策中的重心。大规模撤出只能是一种“任务完成”之后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带有“被胁迫”感的主要目标。
  与伊朗、叙利亚作交易以寻求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合作,此为三“不取”。尤其是伊朗,“代价”太高。伊拉克局势还没有严重到必须“请”伊朗入局援手的程度。若是那样,难免在作为美国心头之患的伊朗核问题上会有所“放水”。
  
  但“三不取”并不意味着伊战政策的僵硬不变,相反,布什政府将在伊拉克采取更灵活、更全面的战略战术。作为布什家族长期忠诚可靠的挚友,贝克一定在帮他,有些话未必顺耳,但确实很有价值,至少有以下“三取”。
  敦促伊拉克政府以更积极的方式,尽快实现国内各方的总体和解。此外,在协助伊拉克政府建设伊拉克国内基础服务环境方面加大力度,甚至设立专门项目。其中包括电力供应、给排水系统、医疗卫生以及教育文化等。此为“一取”。
  尽可能为稳定伊拉克局势营造“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努力消除或降低外部“负面”影响事件的发生、扩散,与以色列保持协调,避免巴以冲突出现重大爆发性事件,此为“二取”。
  持续加快伊拉克军队的训练进程,加大部队在一线作战兵力使用上的投入比例,在维持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方面的责任程度,稳步有序地实现伊军与美军在战场上角色的互换,此为“三取”。
  布什政府之所以2007在伊拉克倾向于选择一种冲击性的姿态,也有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一方面,2007年的全球战略形势发展应该不会对美国集中精力在伊继续保持战略进攻态势形成重大羁绊,在世界其它地区,应该不会出现主动的、重大的“利益挑战者”,美国可继续以暂时的战略守势虚实其间。
  另一方面,伊拉克问题将关联到本地区其它重大问题的推进前途,尤其是伊朗核问题,这是美国重大战略安全利益所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战略利益。没有交换,只能解决,军事的、外交的或综合并用的。而且只有伊拉克问题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更具进攻性的、更加展示决心和力量的方式,去调整并得以解决,伊朗核问题、黎以争端问题、打击真主党问题、迫使叙利亚演变问题、巴以共处问题等等,这些长期干扰、挚肘美国战略精力的重大战略问题,才可以在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基础上,按照美国的意愿去一揽子解决。相反,伊拉克问题一退,则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的战略退却。那时,美国保守主义者心中所真正忧虑的,俄罗斯的重新强大、日本隐隐的战略积蓄、欧洲内部日益严重的离美倾向、中国的和平崛起、印度的迅速发展等议题,将更加没有从容面对的可能。
  决心已定,唯一的问题就是时间。时间太紧,布什必须在2007年给美国国内一个相对明晰的交待。如果伊拉克战局在一年后仍没改观,布什将别无选择,贝克报告将是他那时最好的上岸计划。当然,到那时,未必还能够全面实施其中的建议方案。
  此外,2007年美国也必须在阿富汗集中精力。塔利班卷土重来、声音不断的同时,北约成员国内部对在阿军事行动却开始日渐消极。某种程度上,阿富汗战争已成为“北约形象之战”,若是久拖不胜,美国在今后继续主导北约力量,在欧洲之外的其它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前景就会变得黯淡许多。
  2007,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布什政府需要只争朝夕。
  [编辑/王瑾]
其他文献
记:首先谈谈自动装弹机存在的必要性。  李:我个人还是觉得自动装弹机利大于弊。首先,可靠高效的自动装弹机能有效提高自动化水平并减轻乘员负担。有些朋友可能要提M1,不可否认的一点是M1坦克采用的液气悬挂所提供的舒适性的确令人称道,而在海湾战争中,M1基本在平坦的沙漠地带或城市道路上作战,可以说给了装填手一个还算不错的装弹环境。但是我们这方面技术显然做得不够好,当96式坦克以时速20千米通过较为平顺的
在中国的警用武器装备史上,转轮手枪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它的使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国家将其作为首选的警用武器,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内以前没有正式研制过转轮手枪,一直使用军用制式手枪,而军用制式枪械在许多特定的执法环境下无法使用,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战机。2000年,公安部将研制警用手枪提上议事日程。在走过5年的研制之旅后,9毫米警用转轮手枪系统终于在2005年底研制成功。由于该系统是公安部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发现疑点就应当查究清楚,然后再采取行动。倘若以色列不先用无人机诱叙军贸然攻击而上当,那几百枚SA-6地空导弹足够以色列空军的,“隼”和“鹰”喝一壶的。      [编辑 儒生]
前一段时间,“星球大战”系列的最新影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内地上映,受到了星战粉丝的追捧。自1977年乔治·卢卡斯推出了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也是星战系列正传的第一部)以来,已经是该系列电影的第七部了。39年间,星战系列影片用奇特的视觉效果,描绘出了由不同的星系文明组成的星际空间,以及在其中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星际征战故事,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的同时,也征服了全球大量的影迷。  在“星球大
新中国第一种超声速喷气式强击机强5  强5是单座双发动机,两侧进气道,后掠式中单翼飞机,机翼前缘后掠角5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  强5飞机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陆孝彭主持研发的,当时我军急需一种具备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的作战飞机,陆孝彭设计团队在歼6飞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设计,改机头进气为两侧气,圆锥状的机头改善了飞行员的下
其实,早在2000年韩华公司就已开始研制70毫米多管火箭炮,主要目的是为韩国陆军提供一种团级火力支援武器。最初设计是一种人工操作的轻型火箭炮,项目名称为70毫米MBRL轻型火箭炮。但韩国陆军认为人工操作的火箭炮在火力反应能力上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于是韩华公司从2002年起又开始研制配有全自动火控系统的70毫米火箭炮,即现在的70毫米MLRS。  从10月韩国举办的“防卫亚洲2006”军备展公布的资料
在2005年5月的中国北京国际装备及反恐技术装备展上,多支国产大口径狙击步枪崭露头角,其中一支折叠枪托的12.7毫米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更显得与众不同。之后,北京市公安局领导带领其麾下优秀的特警队员使用该枪进行实弹射击,全体漂亮地打出了枪枪10环的好成绩,共同领略了这支12.7毫米狙击步枪的风采,特警们对其高精度赞赏有加。那么,这支赢得满堂彩的高精度大口径狙击步枪究竟有哪些神来之笔?今天我们就带领您走
“人是万物之灵,必定会像天神一样在天空飞翔”是达·芬奇的信仰和希望,在他大量的科学笔记中有200多幅航空题材的草图,其中很多用如今的科学眼光衡量仍正确无误。  1505年,达·芬奇完成了对鸟类生理学及其飞行动作的详细研究,并根据鸟儿向下扑动羽翼,扇动空气对鸟产生升力的作用原理,设计出了“鸟人”飞行器——人力扑翼机。这种扑翼机是想借机械杠杆的作用,手脚并用一起扑动两翼,进行飞行。他还想到,可以利用上
“濒海战斗舰”(LCS)是美国研制的新一代水面舰艇,它与DDG-1000型驱逐舰和CG(X)型巡洋舰共同构成“未来舰队”计划的重要部分。不过,今天我们并不是来探讨“濒海战斗舰”如何昂贵、如何神勇,而是将焦点汇聚到它的主炮——57毫米Mk110型舰炮上。  该舰炮是美国版的“博福斯”MK3型。这是一款由瑞典博福斯公司(后被美国联合防务公司收购)研制的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可快速进行对空和对海作战任
多管火箭炮是现代战争中压制集群目标的头号“大杀器”,在这个家族里,美国的M270、俄罗斯的“旋风”等火箭炮一直以老大自居,谁也不服谁,那些第三世界的兄弟们更是抬不起头。今天,我,来自巴西的“热情之花”——“阿斯特洛斯”系列火箭炮,偏要在这里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以博得应有的尊重。    我的不算坎坷的命运    我的老家是巴西阿维布拉斯航宇公司(Avibras),这家成立于1961年的民营商业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