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司法适用及其方法

来源 :法律方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法总则》肯定了习惯的法律地位,在法律适用视域中,习惯是一种准权威性法律渊源.司法适用的习惯应满足时间、地域的客观要求,要具备对习惯内容、实施方式的主观认可要件.习惯为保障法律的确定性而引入司法裁判,需经法律论证而获得合理性并最终为司法权威服务.习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运用,一是习惯与法律规定一致并获得法律承认时,法院通过直接适用包含习惯的法条、并对其内容予以解释的方式获得应用,二是习惯偏离法律规定时,法院通过目的-评价性解释、创造性补充等方法引入习惯、平衡制定法与社会习惯之间的张力,从而起到补充法律并支撑裁判依据的权威性.
其他文献
一、前言rn本文尝试以机能主义的基本立场,分析现阶段日本刑法学解释方法论.关于笔者所思考的机能主义刑法解释论和刑法解释学方法,在已公开的书籍①和论文②中已进行详细论
期刊
实证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寻找共同判定标准避免对法律概念的争议,实则被语义学局限.共同判准只能为判准型概念提供同一标准,而法律是诠释型概念.德沃金把重心放在建构性诠释中,
审判即解释:审判是法官理解和表达权威法律文本之含义,以及该文本所蕴含之价值的过程.rn解释,无论在法律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既不是完全的自由裁量,也不是完全的机械活动.它是
期刊
一、引言rn法律专家们以各种方式开创了有关法律领域存在某种拟制的理论.例如,凯尔森基于汉斯·费英格(Hans Vaihingher)的“仿佛”(as-if)哲学,认为法律规范以及更普遍意义
期刊
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特别感谢在场的和曾经在此求学的学子,这个讲座是献给你们的.既然我们相聚在一起庆祝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第一个荣誉教学职位的诞生,我觉得谈一下教学,特
期刊
抽象归纳方法可以领略法理思维的“神”,具象描述方法可以体察法理思维的“形”.形神兼具地认识法理思维是开展法理研究的必要前奏.“洞穴奇案”这一法理学经典为描述法理思
逻辑运用是法律思维的显著标志.在法学研究和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对逻辑规则、规律和原理的遵循能够确保思维结果的必然性.法院做出判决的过程是个三段论推理的过程.然而聂案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法官可以在判决书中援引指导性案例.其目标是在类案中填补空缺结构、适用裁判规则与统一法律适用.但判决书援
一个公正的刑事司法判决,不仅需要选择恰当的罪名,而且还需要实现罪刑的均衡,无论是基于何种立场的公正均需要通过刑法适用来实现.虽然长期以来,理论学界就刑法适用存在形式
调研显示,相邻纠纷案件司法裁判的主要困境是法律论证不充分,判决的内在正当性不足,导致“案结事未了”,因此补强判决内在说理正当性实为必要.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法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