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手机品牌:从追赶到挑战巨头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ong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后,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已经在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上稳居一席之地,他们的最新目标已经拓展到更高的层面:在全球市场上从追赶转为挑战巨头三星、苹果的“统治地位”。
  在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全球知名通信设备厂商华为公布了其2014年终端业务市场业绩报告。华为消费者BG营销副总裁邵洋说,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7500万部,同比增长45%,有望在全球市场上位居前三位置;这也使得当年该企业的消费者业务销售总收入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
  “有人此前可能觉得中国手机企业只能接触低端市场,但事实表明,中国品牌一样能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我们已经在各方面积累能力,2015年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挑战苹果和三星。”他说。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包括华为、中兴、小米、酷派等在内的一批企业陆续成为全球市场上无法忽视的生力军,给传统巨头的垄断格局带来冲击和挑战。
  来自相关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67亿部,较上年同比增加了25.9%。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超过4.5亿部,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0%的份额;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十强中,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占据六个席位。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企业的追赶步伐越来越快——以华为为例,该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和其他跨国巨头类似,这家企业的智能手机业务52%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2014年除欧洲市场同比增长77%外,在中东非洲市场、亚太市场和拉美市场的增速均超过100%,分别达到254%、122%和104%,这和一些传统巨头的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地位也在不断攀升。在当天公布的业绩报告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中高端产品在华为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中的占比大幅上升,达到18%。截至目前,这家企业在包括意大利、荷兰等在内的11个重点国家市场份额占比均已经超过5%,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占比更是达到50%。
  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布局也更加成熟。业绩报告表示,截至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建立了630个品牌形象店和多达3万个销售专区、专柜。出席当天业绩说明会的华为消费者BG营销总裁余承东说,和以往依托运营商开拓市场相比,中国本土品牌已经积累的一定的公开渠道自我开拓经验和能力,自主掌控的全球零售阵地进展迅速。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三到六倍的增长,这和企业掌握了市场渠道运营能力和中高端产品销售多大幅增长有直接关系。”他说。
  依托近年来积累的这些积极因素,“挑战”取代“追赶”,成为中国本土手机品牌新的全球战略构想的最新关键词。
  邵洋说,在“紧追”三星和苹果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提升海外国家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进而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际品牌”。
  余承东说,预计2015年华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加到1亿部,销售收入增加到160亿美元,其中,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将从18%进一步提升到30%,海外市场占比从52%上升到60%,“我们有信心在未来数年内进一步攀升至全球市场前两位的有利位置”。
  在全球市场上积累的技术和专利优势,被视为中国企业挑战传统巨头优势地位的最有力武器之一。邵洋说,目前华为每年的研究创新投入超过整个研发投入的10%,截至2014年6月底,华为集团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申请超过6.5万件次专利,其中覆盖终端业务领域的专利超过1.2万件次。
  “中国企业不希望通过专利遏制别人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希望别人用专利遏制我们的正常发展,在全球竞争激烈的5G技术和基础研究上,我们未来三年内的累计投入将超过6亿美元。”邵洋说。
  然而,中国企业也冷静认识到自己的挑战之路并不平坦。余承东说,和苹果、三星相比,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品牌美誉度上还有显著差距,在渠道和零售的掌控能力上也亟待弥补,“未来加强面向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营销、品牌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零售覆盖、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一条必须走的市场攻坚路。”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有无数人涌出中关村地铁站,穿梭在中关村高楼林立的大街上。人群中除了那些在中关村工作的上班族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关村可谓记录和见证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过去的创新成就了现在的中关村。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之下,今天的中关村,又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再度出发。  创业者的大本营  2015年5月13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
期刊
为了证明中国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特意在第十八届科博会的“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列出两组数据: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幅度为12.3%,超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幅度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仅占工业经济总量的17%,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李毅中表示:“这既说明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同时从发展角度而言,新兴产业又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来,未来发展
期刊
2015年5月13日,“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京东智能战略部负责人刘玮玮在会上大谈京东智能化前景。这位带着黑色眼镜框的“80后小生”不仅传达出京东要打造智能生态的决心,同时在现场宣布,京东愿意提供一切便利与志同道合者合作,旨在孵化出“接地气”的智能生活用品。如此优厚的条件引起会场的讨论,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说,73%的业务增长速度可能满足不了京东集团CEO刘强东的胃口。  布局智能蓝海  
期刊
“在当下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将是需要大力投资的行业。”在第十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15中国金融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一语道破目前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前景。  在金融行业迅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实际是一场革命:机构去实体化、利率市场化、服务平民化,在服务群体方面,更是大大拓展了金融的服务对象。面对信息化金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巨鼎君富创始人张征认为:“信息化金融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金融改革
期刊
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国国航在中美、中欧航空市场动作连连:北京-明斯克-布达佩斯航线首航,这是目前中国内地直达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唯一空中通道。同时,2015年5月2日起,国航北京-洛杉矶航线大幅增加频率。  “国际品质,中国风范”是国航打造的品牌形象。前述五一新开通的航线,具有区域意义。这一航线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并为赴白、匈公商务、劳务人员、旅游及学生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期刊
近两年来,移动金融的创新应用在银行业被普遍推广,而且随着移动终端业务办理量的大幅增加,移动金融成为银行未来服务主渠道的趋势日渐清晰,相关的政策利好信号也频频释放。在“移动金融新融合”圆桌论坛中,受邀嘉宾对移动金融技术与业务层面上的跨界融合与自我改变进行了讨论。  中信腾牛网总经理黄海旻认为互联网目前正在颠覆渠道,但远远没有触及传统金融的核心。他表示:“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互联网企业看上去是以
期刊
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后,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仅小幅上浮了存款利率,而不少中小银行则接近顶格上浮,以维持一浮到顶的利率水平。相关专家分析,本轮降息后中国各类银行机构定价策略分化明显,存款利率的比拼将成为银行机构竞争的常态。  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5个百分点,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25%。这已是自2014年11月份以
期刊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于2015年4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量传统企业参与其中,在宣告移动互联网跨界踏出坚实一步的同时,也为“移动互联”做出了新的定义:“‘移动互联’不仅仅是网络的连接,更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连接。”  出席此次盛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准备就绪,中国的‘互联网+’将创造出互联网发展的新奇迹。”中国互
期刊
在传统金融业不断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并未把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同时,巨大的普惠金融需求,在远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为IT企业跨界金融业,从事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垂直搜索、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普惠金融与风险控制也成为金融峰会的热门议题。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石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互联网人,认为只要
期刊
康复辅助器具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在第四届养老服务设备用品设计与配置应用论坛上说:“老年人借助于康复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减轻社会与家人的负担。”  我国老年人康复现状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21亿,占总人口的15.5%。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