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违法案件的基本管辖主体,承担着绝大部分农业综合执法任务。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作为一线执法工作者,面对纷繁芜杂的执法环境,其能力强弱、素质高低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和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D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25-1
  
  1 提高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的迫切性
  目前,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大多半路出家,之前多为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以农学类为主,真正通过法律专业全日制学习或“科班”出身的比较少,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先天不足,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江西省农业综合执法人员非法律专业的比例为92%,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达到33%。而且,现阶段农业综合执法力量还比较薄弱,有的县种植业甚至只有2-3名专职执法人员,客观上对“一专多能”、“一人多会”提出了现实要求。此外,农业执法人员还有后顾之忧。由于绝大多数执法人员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甚至自收自支,又没有技术推广成果用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两不靠”,导致部分执法人员缺乏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积极性,表现为队伍不稳定,一些执法人员存在临时思想,缺乏长期打算。现实中,农业执法环境并不乐观,部分人轻视法制,不尊重法律,甚至暴力抗法;有的地方采取打招呼等形式出面干预执法;而农民常处于弱勢地位,他们受教育程度低,自我防范意识差,不知道、不会甚至是不敢诉求自己的利益。
  2 提高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的途径
  2.1 树立责任和公仆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当前,应着重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自觉摆正公仆与主人、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要推行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措施,服务全民创业,实现由执法型向执法服务型的转变,并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农业执法人员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必须以“德”为本,“正人先正己”,唯有如此才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信服群众;自身不硬,执法时就会底气不足,放不开手脚,瞻前顾后。为此,农业执法人员一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二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和价值理念,从而端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要做到“五有”,即有正直诚实的品质、有廉洁奉公的风尚、有谦虚谨慎的态度、有不怕困难不怕压力的坚强作风、有敢冲敢拼的作风。
  2.2 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要改变以前农业“多头”执法散、乱、差的形象,树立农业综合执法的新形象,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在知识结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农业执法人员一要广泛地学,持续地学,要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掌握最新的知识;二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用理论对实践加以研究、分析和总结,并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三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这既是农业执法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农业执法严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内在要求。
  2.3 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作为身处执法一线的农业执法人员,是农业行政机关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桥梁,只有具备了与其法律地位、职权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具备了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公平,具备了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公正,具备了公开制约权力的法律责任意识——公开,才能使依法治国具备最基本的条件,也才能使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为此,农业执法人员一要“懂得”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框架,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二要“通晓”公共法律,避免挂一漏万,做到通盘考虑,以实现农业案件妥善查处;三要“精通”农业部门的专门法律,真正做到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四要“关注”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法律知识;五要“注重”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2.4 不断充实更新农业知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
  农业执法人员是执法者,但又不是一般的执法者,在通晓法律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农业技术知识。只有既精通法律又精通农业知识的执法人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农业执法者。在现实中,有些执法人员不学无术,仅满足于简单的外观检查,在案件定性、纠纷处理、矛盾调解中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准,甚至造成事态的扩大,这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利于农业执法部门形象的树立。要更高标准地做好日常执法监管,农业执法人员应拿出精力跟踪本部门的技术演化、发展趋势,不断地学习更新农作物栽培、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和权威。
  
  参考文献
  [1] 朱小刚.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若干问题初探[J].党史文苑,2005(18).
  [2] 石刚,杨连俊,姚海军,等.德州市农业综合执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1).
  [3] 马建敏,杨敏.加强农业综合执法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宿州市的做法和成效[J].安徽农学通报,2007.
  [4] 陈铃丛.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8(01).
  
  作者简介:熊轶群(1968-),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业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浅海信道是一个多径信道,对于基于相关法的延迟估计,多径效应常常会导致相关函数中出现伪峰,伪峰的幅度有时会超过主峰,进而增加了相关峰选取的难度。利用 AR 法滤波对信号中的多
扇区水泥胶结图像是通过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器(Scan Bound Tool,SBT)获得的。仪器的底端是发射探头,在距离发射探头0.6m处安装了一个接收探头。接收探头用一个压电圆管,分成8个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教育部门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为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提供思路,从而实现教学和管理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相关理念下,高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大
2009年2月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009年12月通过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并决定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