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法治认同的困境及应对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不仅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了崭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治认同危机。调查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对我国法治实践比较满意,法治思维学习意识强,能够主动承担起守法、护法、用法的公民担当。然而,由于新媒体在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学生法治认同感的关键瓶颈,构建新媒体背景下的多元化法治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对此,可以从弘扬法治校园文化、优化法治校园环境、探索多元法教模式等多维度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法治校园建设,增强高职学生的法治认同感。
  [关    键   词]  新媒体背景;高职院校学生;法治认同;认同困境;法治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96-02
   随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成果丰富,成效显著。然而,新媒体背景下法治的快速发展与公民的法治认同感之间的“缝隙”日渐显现,出现了不少利用新媒体恶意造谣,损害司法公信力、挑战法律权威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极大损害了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感,还严重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所指向的正是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问题[1]。所谓法治认同,就是指公众对法治的普遍认可和接受[2]。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认同感,而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法治校园建设正是其中关键一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全民族法治素养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新媒体的引诱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无尽深渊。因此,如何正确应对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法治认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业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笔者于所就职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期调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治认同现状,为高职院校法治校园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传统法治教育状况、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有益影响、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不利影响和学生对目前法治实践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内容,综合考察了当代高职学生对法治的认可、接受、拥护及信仰的程度。
   (二)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2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8道,多选题14道。本次调查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4份,有效回收率达99%。
   (三)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男生519人,占74.78%;女生175人,占25.22%。一年级学生397人,占57.2%;二年级学生203人,占29.25%,三年级学生94人,占13.54%。
   二、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法治思维业已内化到学生心中,法治生活正逐渐成为当前高职学生的共同生活背景。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法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在和他人发生重大矛盾时,倾向于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然而,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变革亦势在必行,因为大部分学生(95.68%)认为现行法律知识学习渠道需要拓展。
   (一)传统法治教育状况分析
   法治教育是我国高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对于目前的法治教育方式及内容,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改进(62.25%很不满意,36.31%不满意)。具体而言,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教学方法以说教为主,过于注重灌输”(62.39%);“教学内容空洞,枯燥无味”(54.18%);“教学形式死板,缺乏吸引力”(60.52%)。从学生所希望的法治教育方式看,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方式,希望由家庭(57.06%)、学校(68.44%)、社会(82.56%)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并以新媒体方式展现(63.83%)。总之,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传统法治教育较为排斥,更倾向于“新媒体+多方主体参与”的综合式法治教育。
   (二)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有益影响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媒体显著影响着当前高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QQ或微信进行沟通交流(74.93%),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75.93%),利用新媒体来获取资讯(82.13%)、社交往来(69.74%)、休闲娱乐(78.53%)、购物或经商(40.2%)。在法治教育方面,新媒体可谓起着巨大作用。有63.2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新媒体来获取法治知识的;而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学生会向老师(42.51%)、政府部门(27.52%)或在网络新媒体上(15.99%)请求帮助。此外,有50.29%的学生在网络浏览时会积极关注法治新闻,并有68.44%及62.25%的学生分别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以及学习的需要主动地上网学习法治知识。由此可见,新媒体在当前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法治文化培养等方面有重大作用。
   (三)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不利影响分析
   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在为提升全民族法治素养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3]。有不少学生(65.56%)反馈社交媒体交往中存在着许多不实信息,认为当前整体网络环境仍处于“比较差,谣言诈骗随处可见”(50%)的境况。对此,有43.66%的学生认为当前网络环境可以通过有效监管加以改善。然而,由于目前网络法治新闻报道存在着“要素失范,内容成疑”(53.46%)、“格调不高,有负使命”(30.84%)、“法律用语不规范,误导受眾”(34.01%)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有不少学生(56.77%)认为“当前新媒体中不实信息泛滥,不可能引导并形成正确的法治舆论”。总之,新媒体这把双刃剑给高职法治教育带了许多不良影响,其着重表现在垃圾信息泛滥,谣言陷阱防不胜防。对这些既存问题的解决或防范措施失位,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网络规范化治理的信心。    (四)对目前法治实践的满意度分析
   总体而言,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法治环境影响利胜于弊,有43.66%的学生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法治实践表示“比较满意”,但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50%)。在日常的法治实践中,有很多学生(69.45%)通过“对法治新闻等评论、点赞、推荐”等方式参与过法治互动,大部分同学(38.04%非常愿意、34.58%愿意)参与法治实践。然而,对于当前学校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有半数学生(51.3%)表示“不太满意,需要更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总之,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浓厚,积极性较强,愿意主动参与到法治实践中,对当前的法治实践大体上满意,法治认同度较高。但目前高职学校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法治教育的措施有所欠缺,导致学生参与法治的积极性与所接受的法治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心理落差,进而对法治实践的某些方面不太满意。对此,需要更有效的新媒体法治教育手段,以满足学生的法治教育需求,从而加强加快、稳步推进法治校园的建设。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
   法治乃良法善治,它不仅需要依托制度层面的理性支撑,还需要观念层面的法治认同。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观上对我国法治实践比较满意,法治思维学习意识较强,愿意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承担起守法、护法、用法的法治责任,对法治的认同感较高。同时,当前的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笔者认为,制约目前法治校园建设发展的瓶颈就在于高职学生接受的法治教育水平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积极学习法治知识的需求。尤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法治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探索用新媒体支撑的多元化法治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构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法治校园文化
   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高职学生法治认同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法治共识、弘扬法治文化、培育法治素质等方面具有核心作用。只有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开展法治文化教育,深化法治素质培育,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增强高职学生的法治认同感,树立中国特色法治文化自信。
   (二)优化法治校园环境,构建法治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学生法治认同感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要让高职学生信任法律,就必须在日常校园治理中恪守法治的基本原则,构建法治教育长效机制。首先,依法治校是核心。学校作为高职学生近距离接触法治的重要场所,若不能做到严明公正依法治校,就无法起到法治示范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法治教育领导机制,为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再次,建立目标导向机制,组织法治教育领导小组,科学合理地设定法治教育工作目标和方向,构建新媒体不良信息防御机制,及时有效地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甄别、辟谣,以扭正视听。此外,还可以建立法治教育激励机制,通过肯定成绩、推广经验、大力表彰、物质奖励等多种方式来确保法治教育和谐有序地不断推进。
   (三)搭建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法律实践性教学
   传统法治教育课堂偏向于理论灌输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难以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法治理念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个性化培育,因而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以多元化法治思维训练为导向,构建新型的多媒体法治教育新模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法治教育App或公众号向学生传授法治文化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今日说法等情境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法律;还可以集体观看国内外优秀法治影片,并通过组织影评会、法治研讨会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学法、用法、护法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当代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佑武,李步云.当代中国法治认同的内涵、价值及其养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6-21.
   [2]李春明,张玉梅.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1-137.
   [3]張德淼,高颖.新媒体对中国公众法治认同的消解及其应对[J].云南社会科学,2018(3):26-33.
  编辑 常超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慕课、微课、金课等,大学课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的教学要求也有了新的定义。煤矿开采方法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与应用在职教云上采用线上教学,根据近一个月的教学情况,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评价、在线测验、课后调查问卷,通过智能设备的使用促进教学动态化干预和知识的可视化,分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和优化线下实践的优点。进一步实现师生互动、以学生
期刊
[摘 要] 驗光技术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慕课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多元需求,在初学者中采用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年级和实习生中采用线上慕课教学和线下师生互动交流结合的模式。慕课线上运行后显示,各个层面的教学效果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实习生、教师满意度均较高,为慕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经验。  [关 键 词] 慕课;职业教育;验光技术
期刊
[摘 要] 以鹤庆县职业高级中学开设的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为例,通过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应和社会效应,探索出了民族地区“民间技艺”传承的新途径,2019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  [关 键 词] 民间传统工艺;现代学徒制;民间技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高职汽车专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急需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梳理汽车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对思政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取进行初步探索,对思政教育的评价方式进行初步设计。  [关 键 词]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
期刊
[摘 要] 網络教学与合作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思想观念新变化的现实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特点,通过“五五三”模式,即“五个原则与要求”“五个环节”“三大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主体到双主体、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促进教学相长。  [关 键 词] 合作学习;网络环境;高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GIS技术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探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开设GIS技术教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根据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科学制定符合高职园林专业要求的GIS课程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园林;GIS课程;教学设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还能成为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就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志愿服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方式、创新管理办法,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进行总结,尝试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在分析习读经典意义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以习读经典立德树人进行探究,认为开设大学语文,增强人文素养,精心编写读本,推荐经典美文,开展晨读活动,建设书声校园,建立抽查制度,促进读书感悟,开展节日诵读,打造文化品牌,是可以复制的立德育人方式。  [关 键 词] 经典文学;阅读机制;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骨干课程。基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增强课程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職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尤其重要。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围绕大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在思政教育中应着重探究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提高思政水平。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主流词汇,如何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是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中国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