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思维定势” 拓“创新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学生不积极思考,一旦有的学生发言其他的学生便跟着别人的思维跑。在中高年级的复述课文、作文和低年级的看图说话、组词造句中出现较多,如在作文中写人就写人,叙事就叙事,即不懂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也不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在低年级的造句中,有一个学生造句得到老师的表扬,另外的学生就在前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模仿。这样学生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升华。产生的原因是: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知识、经验不丰富,思维形式较单纯,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才能拓学生的“思维创新”。
  一、创设情景
  情景是教者为学生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模仿性、好奇性强,需要在一定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迁移他们以往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就要根据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定势思维;帮助学生设定多样化的思维渠道,达到设法创新的目的。如在造句中,教师可在学生造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变句子形式,或设定一些扩句,补充句子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思维向多样化发展。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升华,这样通过老师多样化的思维设定就容易培养出学生在立意、形式、语言上的创新能力
  二、诱导启发
  破“思维定势”拓“创新思维”,老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由于实践经验、知识面狭,思维的单纯,都容易导致思维定势,当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后,不仅要创设思维定势的情景,老师还要在诱导中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学生用“喜欢”造句,一个学生说“妈妈非常喜欢”,接下来就是“爸爸非常喜欢我、奶奶非常喜欢我……”。当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后,教师就要扭转方向,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去破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再诱导启发。如:改变语气“妈妈为什么喜欢我?妈妈怎么不喜欢我呢?”这样,在创设情景中去诱导启发,使学生的思维面向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路就能跳出家人、小群体这样的小范围中,自然联想到自己所接触过,听到过的人和事,自然就能自觉地从生活中取材,在高年级的复述课文和口头作文中同样如此,教师这样做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生内容,而且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挖掘出了学生的认识潜力,学生就不会感到对问题的分析只存在单一的解决办法,心宽思路自然畅通。
  三、激励创新
  创新思维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创新教育强调创新中的失败和错误也对人有益,因此,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创新。如课堂上倘若学生的发言出现偏差,达不到老师的预设目的就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否决,学生就会破说错,就不敢发言,最终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所以教师绝不能随便否决学生的发言,无意中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学生的发言中,帮助其完善发言内容,利用自己的眼光、语言、动作进行激励学生,使学生说出与别人甚至包括老师在内的不同想法,老师还应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讨“新解”;有时还可通过制作有趣的课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调节课堂气氛,再诱导激励。故此,破“思维定势”才能拓“创新思维”。
  总之破“思维定势”,拓“创新思维”是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教学、诱导启发教学、激励创新教学等是万千方法中的一种,需要我们教师继续去努力,去破“思维定势”来拓展“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以点拨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表明: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
期刊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关系入手,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从永安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证分析,得出科学发展观要真正落实到基层,需要机制上
工业作为我国第二支柱产业,在近十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带了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粉尘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现象也不容忽视.为减少工业粉尘对环境的污
学校提倡要以生为本,重视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活动来掌握,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不是领导者,注重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生成来引导教学,完成课堂任务.本文从静听、精问、竟答三个
期刊
一、还原真实的生活情境,是情感抒发的基点。  先看一段文字: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