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丑小鸭》蕴含的审美意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丑小鸭》是丹麦童话大王安徒生的代表作,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世界名篇.长期以来,其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诗如画的语言、充沛饱满的情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关于其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专家学者对其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丑小鸭》当然也不例外,读者以其尖锐的评判,精准的语言各自对《丑小鸭》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解读.而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长期以来人们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丑小鸭作为一种象征、一种隐喻,其寄托了一种审美理想,其之所以被读者喜欢并研究,是因为它符合人类审美意识中的共识,它代表人类成长蜕变的过程,它展现人类历经磨难的成功之路.真、善、美是人们讨论的永恒命题,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何谓真善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丑小鸭》便蕴含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且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千难万险,百般磨难,且始终不改初心的基础上才成就的.而且在成就美的过程中,是为世俗所不容的,寻求美的道路是孤独的,但一旦促成质变,便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酣畅.此外,美与丑不是绝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宏观上讲,存在即合理,存在即美,广义上的美是兼容丑的.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丑小鸭》中蕴含的审美意识.
其他文献
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国外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深入理解作品的原意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作者在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以外,还需深入理解
日本江户时期流行的通俗物来源于中国白话小说的翻译,包含两个阶段:前期通俗物、后期通俗物.考察中日两国的通俗物可以发现其先行研究具体分为四个类别:文学、翻译、词汇和底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塑造了一群活在当下,及时享乐,精神觉醒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文中姑娘们在女性主义逐渐觉醒的过程中对玩弄
基金项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立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YB48)。  摘 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一些障碍,以拜访待客为例,本文从拜访待客相关的几个方面试图阐述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并从中西方的价值观念,产生历史,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差异的原因,以便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礼仪;拜访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