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首区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

来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向上解析延拓方法分析了 1988~ 2 0 0 3年底 (首次蓄水后 )长江三峡库首区重力场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了首次蓄水过程中重力变化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有 :库区存在一定的重力变化背景和地壳密度变异条件 ;向上解析延拓方法能较好地分离不同波数域重力变化特征 ,其中长波数信息反映较深处或较大尺度异常密度体效应 ;首次蓄水过程中的重力变化显示强烈的库水荷载效应和明显滞后的库水渗透效应 ,其中江北地区水的渗透明显强于江南地区
其他文献
讨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和全球定位系统(GPS)3种空间观测技术在测定地壳运动中是否存在系统差。在考虑垂向变化率的情况下,用地心坐标速度解算并置站间基线长度变化率;然后对这3种技术的基线长度变化率进行两两线性拟合,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3种观测技术测定的地壳运动是一致的:VLBI和GPS测定的基线长度变化率差异较小,比SLR的相应值系统性偏大约10%;GP
卫星测高为内陆水域水位变化的实时和连续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工具,但是这种应用受到数据点覆盖稀疏的限制。利用Jason-13年(2002~2004)GDRs测高数据作简单的数据编辑,
分析了潮汐形变观测记录的14个震例中36个前驱波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总结了潮汐形变前驱波的时空特征主震震级Ms≥5.9时出现的可能性大,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0.1~6.5天;台站对Ms=5、6、7、≥7.9地震的有效监测距离分别为70、300、400、2000km。
对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和伸缩仪的灵敏度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激光干涉技术应用于灵敏度测试,不仅提高了测试精度,而且测试结果也可与国家计量标准溯源。
本文结合新课标和高考,探究高中数学的一节复习课的解题过程,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利用trackRT实时定位模块对GPS连续站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站的实时动态位移,精度水平方向约为1 cm、垂向约为2 cm;利用其RINEX模拟模块trackRTr对2011年日本Mw9.0地震的1 Hz GPS数据进行模拟实时处理,与事后处理结果较为一致;分析卫星轨道星历和基线长度对解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线长度对解算精度影响较大。
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2014-08-15~23CG-5相对重力仪静态相对观测的零点漂移和固体潮。结果显示,PCA提取的零点漂移值与最小二乘线性拟合结果非常一致,其差仅在10-2μGal/d量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题目一般综合性较强,本文结合例题谈谈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平台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
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内在关联规则,采用SQL语句和ARC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更新。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等特点,解决了目前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更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