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用教学的三个关键要素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语境,交给学生开启语用之门钥匙
  语境,即语言环境。情境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诸多的客观性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景以及说话的对象、目的、方式、话题等”。创设语境,就是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生活的、活生生的交际场景,激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兴趣和欲望,激活他们学用语言的内在动力。创设语境不仅是为了渲染气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入语境,成为话语的实际应用者,产生理解和表达的现实需要。在这样的语境里,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整个状态都是积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具体到一堂课需要创设什么样的语境,怎样创设语境,要根据学生实际、文本特点和教师自身情况而定。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叙事写人的文章,我尝试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设身处地去读、去说、去演,他们就会更容易进入人物内心;对于写景类文章,我试着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文中的景物,他们对景物的特点和作者写景的方法就会有更深层的感知。在《天火之谜》这篇课文的复述环节,我尝试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以富兰克林的身份对外公布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将整个“风筝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讲述得十分详细,有的还在一些细节方面加入了自己的创造想象,使整场“发布会”变得逼真有趣。
  有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引导学生进入语境就需要多费一些心思。比如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故事感人至深,但由于其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很难真正入情入境地深入到文章特定的语境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将同学们的情感引入到那个炮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红军过草地时的纪录片,观后让学生谈谈看完纪录片的感受,引导学生对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有了初步印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故事情节,主要采用想象补白和音乐烘托的方式渲染氛围,创设情境,进一步增强课堂的“代入感”。比如,在体会彭德怀为什么这么爱大黑骡子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大黑骡子忠心耿耿,为革命做了许多事。长征途中,它受了多少苦,又有多么累,你能想象得出来吗?(音乐起)翻越雪山时,我仿佛看见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入草地后,我仿佛看见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声中,同学们默读静思,想象补白,不断地让大黑骡子的形象丰满起来,也真正进入到彭德怀的心里,品味他对大黑骡子那感人的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到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万般无奈。
  二、 深层阅读,引领学生筑牢语用殿堂基石
  一提到语用教学,我们的着眼点往往马上会聚焦到说和写上。其实,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讲,读和写、听和说都是语用主体的活动,理解说话者真实意图的能力也是语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况且,从人的语文素养角度来讲,说和写的表达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基础则是阅读的积淀。没有一定的阅读积淀,不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将变成无源之水,不可持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用教学的最高层次乃是无为之用。他说:“我们通常将纯粹的阅读与写作本位对立起来,以为只有吸纳没有吐诉于写作无补,殊不知这种貌似无用的吸纳,却有可能深刻影响和改变语用主体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品位。而语用之用,从根本上说乃是生命之用、精神之用,因为语言说到底乃是人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阅读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的提升、情感的愉悦、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满足。阅读不仅使表达有了“源头活水”,而且可以使表达拓展广度,提升高度,增加深度。所以,提倡语用教学断不可只重表达而轻视阅读,那样无异于舍本逐末。只有进行大量持续有效的阅读积累,学生的语用能力才会厚积薄发。
  但是,我们许多学生的阅读,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浅层阅读”,达不到上述效果。我觉得最基本的一条,有效阅读应当是“深层阅读”,即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走进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实现了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比如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教学这篇课文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先让大家用“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园子”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对这个园子的初步印象。这时,同学们大多能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的园子、自由快乐的园子、充满童真童趣的园子。理解到这个层面并不难,但这还只能算是“浅层阅读”。为了引导学生向“深层阅读”迈进,我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吸引同学们思考:“课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似乎有点不妥,想换成《我家的园子》;另外,觉得第一段也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删掉,你们觉得呢?”接着,用PPT映示了我改后的题目和想删掉的那段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歲了。”同学们看到我的修改意见之后,开始陷入沉思。他们也产生了疑惑:是啊,文章重点写的是园子啊,祖父看起来好像并不是文章表现的重点,为什么在题目上要加上“祖父”呢?又为什么在写园子之前,先要提起自己的祖父呢?带着这些疑惑,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开始了更深一层的阅读。通过深入阅读,他们发现,“我”在这个园子里之所以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正是因为这里有疼“我”、爱“我”的祖父,他对“我”的顽皮、淘气没有生气,没有责怪,而是充满了慈爱和宽容。所以,祖父在文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题目不能改,第一段也不能删。
  看到同学们有了进一步的发现,我很欣慰,顺势又补充介绍了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缺少关爱的童年。带着对萧红新的了解,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到,萧红怀念这座园子,不仅因为这是她童年时的乐园,更因为这里有她与祖父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一切都饱含着祖父对她的爱,有了祖父的爱,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这园子寄托着萧红对疼她、爱他、宠她的祖父的深深怀念之情。这样,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实现了学生、文本、作者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的“深层阅读”,学生从中获得的人文积淀自然也会更多。   三、 赏析运用,带领学生品尝语用之果甘美
  强调阅读重要,绝不是轻视表达,相反,我们认为,语用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说和写的表达上。毕竟,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有效的语用教学,应当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鲜活生动的语用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首先,要用好教材,从中采撷语言表达的花蜜。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丰富的内涵,还应立足文本语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涵泳品味语言,赏析领悟文章在表达方面匠心独运的地方,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一篇文章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和特色往往很多,但我们在教学中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需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精心筛选语用学习点,让学生把这一点“细嚼慢咽”,充分消化吸收掉就行了。例如,课文《爱如茉莉》,这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在表达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走进作者笔下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们没有听见他们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看见他们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但是,那简单、平淡的动作和话语,那淡淡的神情,都犹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最终产生出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人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教学本文,我不仅让学生细读品味这些细节来体会作者父母之间平淡温馨的感情,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节是文章的血肉,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只要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就能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美的宝藏。
  其次,要学以致用,在语用实践中提升语用表达的能力。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本想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我”帮祖父铲地、祖父教“我”分辨谷穗和狗尾草,以及“我”帮祖父浇菜等几件趣事之后,以文中这几件趣事为范例,引导学生写一两件自己和亲人之间的趣事。但又感觉文中这几件趣事虽然有趣,可作者用笔都较为简省,若摘出来做范例的话,似乎“火候”还有些不够。正苦于想不出更好的方案时,我随手拿起桌上的《呼兰河传》一书再次翻看起来,忽然发现其中有一段“我”给祖父头上偷偷插玫瑰花的故事特别有趣,而且写得要比课文中这几件事例更为具体生动,便决定把它补充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学生写作,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心真正贴近园子、融入园子。于是,上课时我把这段文字加了一个题目——《祖父頭上的玫瑰花》,印发给学生,同学们果然读得兴味盎然,一个个捧腹大笑。见时机成熟了,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咱们陪着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玩了半天了,但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围观的,你想不想也加入进来?(生:想。)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个角色换位的游戏:你现在就是萧红,快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你和祖父还会发生哪些有趣、好玩、惹人发笑的事?拿起笔把它写下来。”这样,自然而然地激活了同学们记忆宝库中的资源,引导他们从阅读走向写作,读和写实现了无缝对接,完美融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
其他文献
摘要:经纬网的学习往往被安排在初一、高一的开始章节,刚刚接触地理的学生,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打开地理课本,迎来的却是迎头一棒,刚刚建立的兴趣与自信瞬间荡然无存,对于以后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那么如何让经纬网改变其绊脚石的地位,成为地理学科的开门诱惑,吸引学生喜欢地理,爱上地理,进而主动的去学习钻研地理,就成了各位地理老师努力研究的重点。  关键字: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中国分类法】:G633.5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教师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人文素养,为后继学习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自主
摘要: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口算却因内容简单而常常被忽略。平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因而,我认为必须重视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口算方法 培养能力 训练提高 如何计算  【中国分类法】:G623.5      如今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动口说、合作交流、探讨的平台多了,
摘要:本文从习惯养成、保教关爱、生命成长、理解与尊重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方式的特点进行深度的剖析,充分认识到此方式的积极方面和错误之处。  关键词:幼儿教育;理解尊重;生命成长  【中国分类法】:G61      幼儿教育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基礎得到扎实的奠定,幼儿才能在小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幼儿不仅有教育幼儿的作用,还有与小学进行衔接的责任。幼儿教育在不断的晚上发展和经验总结中越来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亦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这足以证明,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
一、 绘本激趣,点点滴滴入阅读之门  1. 以生动有趣的绘本起步,激发学生的阅读之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儿童感兴趣的书,他才愿意去阅读,并且容易在内心打开情感闸门,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教师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绘本故事,用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低年级学生与绘本的距离。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阶段,对小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因此选择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如《
期刊
摘要:幼儿天生具有活泼好动,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情绪化等特点。适当开展一些科学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游戏中,也可以不断产生和解决问题。幼儿乐此不彼,能够亲身参与探索、发现、感知事物,保持着浓厚的探索兴趣,还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游戏活动还有利于萌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主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一些技能的习得。但是,幼儿还具有自制能力差的弱点,过度沉迷于游戏,反而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