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关爱 让他走出孤独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孤儿”的现象不占少数,本文试从一个听障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表现来分析该生所存在的“心理孤儿”现象,并进行案例分析及寻找对策。
  关键词:听障生;心理孤儿;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1-02
  
   【案例回放】
  新生报到了,计算机班来了一位脸上长满痘痘的学生,该生和学校的大部分同学一样存在听力障碍,不能说话。入学不久他就成了班主任和同学们关注的对象,对他的关注不是因为他的成绩而是因为他的平时表现。他花钱大手大脚,请客吃饭,出手阔绰,一个月常要花掉两三千元钱。开始以为他家境富裕,但是通过和家长的联系知道他家境非但不优越而且是当地的低保户,他花的钱都是外公的退休工资还有亲戚的资助。除了爱花钱,他还不讲卫生,衣被黑脏,蓬头垢面,身上总是散发出一阵异味;因为他的卫生状况,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
  那年10月初母亲去世,该生回家奔丧,但是回家第二天还未等母亲下葬,该生就着急着要回学校,他外公无奈只好给班主任打电话,让老师劝说该生等母亲下葬后再回学校,经劝阻,该生等母亲下葬后回学校。回校后,该生身上出现了一系列状况。
  首先是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经常呕吐、喉咙痛、胃痛、头晕,但是该生不愿去医院接受治疗,学校班主任、领导多次劝说并带他去医院治疗,但病情反复并持续。接着是他的思想行为有了改变:自述睡眠不是特别好,经常胡思乱想,脑子里塞满了东西;言谈之中多次流露出自杀的念头。年底,随家人回家乡医院做心理鉴定,经鉴定为轻度抑郁。开始接受治疗。之后,他一边治疗,一边继续在学校学习。该生在校期间学校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他更多的关注,试图走近或走进该生的心理世界;学校心理老师也给予了心理的咨询和帮助;学校的领导也较多地介入该生的思想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案例反思】
  该生来校后,班主任通过电话家访,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该生家在浙江某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是当地的低保户。父母均为农民,且关系不和。该生从小由外公抚养,和外公关系较好;和母亲关系一般,但是和父亲关系很僵;该生看不起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不会赚钱。学习生活的费用均由亲戚承担,平时和小外公、舅舅、表哥联系较多,因为小外公开公司,舅舅很有钱。
  在和该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在该生的身上存在着“心理孤儿”的现象。所谓“心理孤儿”现象是相对社会学意义上的孤儿而言的,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以融入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现象。[1]“心理孤儿”现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家园的封闭,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或不当引起的正常关系的脱节。[2]它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包括学校)和个人。一个家庭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有家庭出现问题,如父母离异,或者一方离世,另一方忙于生计疏于照顾,这类问题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还有社会压力增大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存在某些生理、性格缺陷等都可能让一个人的心灵陷入孤独之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孤儿”学生的比率高于普通学校,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身体上的残缺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本案例中的学生其孤独的形式和其他的“心理孤儿”有所不同,下面对其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1.恋校不恋家。在本案中,该生在校期间,逢节假日基本不回家,如果非得回家一趟,那是因为身上没钱了,如果回家的话,那么通常情况是等不及假期结束,他就会回校。该生还和父母的关系淡漠,甚至是在母亲去世后还未及下葬,他都能坦然地想要离开,而不是尽孝道。本案中的班主任还亲眼看到了父亲来校接儿子,儿子不愿意和父亲回家,父亲的暴力行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所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或者淡漠。
  我们知道“心理孤儿”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足,本案中的父母没有成为第一任老师,没有给他合适的家庭教育。父母关系不和谐,他们不识字,不会手语,不会挣钱养家,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无能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不到帮助,在需要温暖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沟通,而得不到温暖得不到爱,所以家在他的心里只是能一间可以挡风避雨的房子,是一个想要用钱时的“取款机”。在这样的状况中时间久了,孩子的心灵自然逐步封闭,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亲人。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后其交流沟通能力也会受影响,严重的就成为“心理孤儿”。
  2.制造病情,期待获得关爱。心理孤独的孩子都特别渴望理解和关注,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获得这份关注。在本案中,该生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关注,获得爱,于是他渴望在学校、在班级中获得,于是他采用了与众不同,或者说比较偏激的方式。
  某天开始,该生开始喉咙不舒服,呕吐,他常去洗手间,大声地呕吐,然后是头晕,对此种现象班主任和学校自然不敢怠慢,赶紧派老师陪同就医,医院的结果是咽喉炎和轻微胃炎。但是这个现象并没有因为治疗而有好转,相反越来越严重,直到有一天他站立不稳,摇头晃脑,甚至流露出自杀的念头。该生去医院的次数不下十次,直到在学校的建议下去医院心理卫生科问诊。
  当我们面对该生出现的问题时,我们不敢怠慢,担心他真的会出事。其实事后我们再次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设,他是为了获得关爱而采取的一个措施,他是为了得到温暖而采取的非正常手段。因为他没有在家里得到过关爱,他不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这份关爱,于是他认为:只要我病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担心我。所以,他不断地制造病情。鉴于这种情况,该生所在班级的同学都努力地去帮助他,在生活中去关心他,班主任也在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3.独来独往,缺少朋友。曾看到老一辈的教育家刘绍禹先生谈到教育儿童的原则时说:“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与成年人一起,依赖式的自卑心理很难打破,将来离家入社会是莫大之困难。”事实上许多心理学家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同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无比的愉悦。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笔者有亲身体会,当自己的孩子在一群陌生孩子中,开始的时候他有点拘束,但是一转眼他就能融入这个群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仿佛他们是已认识好久的朋友。而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视角的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孩子会显得无所适从,是拘谨的,受约束的。当笔者带孩子出去应酬,而身旁没有其他孩子的时候,他就觉得很无趣,落落寡欢,甚至流露出以后不愿意跟我们出去聚会的念头。这就告诉我们,孩子是需要朋友的,孩子的长期独处,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因此,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本案例中,该生生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又加上生理的缺陷,比普通的孩童更加缺少与朋友的交往。从小缺少玩伴使他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获得友谊。在学校里,他为了找到更多的朋友,他用金钱去购买友谊,他请同学吃饭,把钱借给同学,甚至是送给同学,他的这些行为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孤独。可是,他这样做并没有换来真心的朋友,同样是听障生的同学也存在一定的行为上的偏差,在收获了好处之后并没有把关爱施舍与他,所以他仍旧孤独。我们知道爱是双方的,关爱是由衷的,金钱买不了友谊。
  【案例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孩子,那么如何让他走出孤独,扫除心中的阴霾是很重要的一课。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是很重要的:
  1.坚持不懈,不言放弃。学生某种不良行为的存在是长期形成的,其矫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不能遇到问题就轻易地放弃。本案中,该生的“心理孤独”从孩提时代就已经伴随着他,期间在求学过程中,或者亲朋好友那里,他也曾经获得过关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缺少的是持續有效的关爱,如果家庭能给予他与成长相伴的温暖与爱,或者他不会再孤独。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都知道,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专家尹建莉著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案例中,该生所处的家庭是一个失败的家庭,缺少关爱,缺少交流,缺少尊重,所以导致了孩子的今天,其实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关键在于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笔者认为:对于聋生来说,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开办手语培训,举办传授如何运用听障儿童心理学知识矫正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等方面的讲座,这是非常有益的。相信,只要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寻找闪光点,挖掘潜力。当然,我们常说要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看学生的缺点,事实上我们平时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对案例中的该生来说也是这样。他虽然不能为班级添彩,但是他也在努力地维护着班级的荣誉,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他最大的优点是有爱心,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捐款,他曾捐款200元,是全校学生中捐款最多的。他还曾经送给邻居50元钱,因为那个邻居在他看来比他更困难。他还想把自己的衣服送给灾区,多次表示想去灾区帮忙。也许该生是受到了家庭之外的爱的感染,比如:亲戚的资助、学校的补助、社会上的关爱,激发了他的爱心。也许这颗爱心,是他和外界交流的一个支点。所以,我们要尽量挖掘潜力,从闪光之处去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去驱逐他的孤独。
  参考文献:
  [1]东子.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徐萍.浅谈心理孤儿现象及其德育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3]叶一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俞芹,女,浙江衢州,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语文教师,中教一级,学士学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迫使培养现代国际商务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EDI;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32-02  一、EDI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EDI(Ele
2014年5月29日至6月1日,由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办、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承办的“国际艺术节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艺术管理工作坊”(以下分别简称“高峰论坛”和“工作坊”)在天津市文化中心举行。高峰论坛从宏观层面讨论了当代国际艺术节(特别是音乐节)在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坊则从微观层面围绕节目定位、资金筹措、运营管理、观众拓展、
摘要:近年来,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也就是所谓的“90后”成为大学课堂的主人。他们更具鲜明的年代特色和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2010和2011级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从三个层面探讨了“90后”大学生们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对大学学习和教育有些许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90后”;情感;心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在减负提质的大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和处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观点:一、体现一种理念——新课程理念。二、远离一条红线——国家减负的相关规定。三、练活一张嘴——学生动口练习。四、辐射到一批人——学困生。五、练好一个题——典型习题。六、用好一支笔——学生动手练习。七、做好一个练习——综合训练。八、练就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减负提质;作业;理念;红线  
摘要: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我们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拓展支部建设新思路,创新党员教育新方法,对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特邀党建组织员;党员教育;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
摘要:病句考查是语文高考试题中一面飘扬不息的旗帜,正确辨析病句是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查的重点难点。历年高考题,虽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抓住其中的规律,就可以将问题系统化、具体化。学生在应试的时候也会有规律可循,不致于慌乱应对。本文,笔者结合各省历年高考病句题谈了如何抓句中标志词来辨析病句。  关键词:抓标志;辨病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摘要:高质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学科基地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广州大学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广州十三行研究基地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及开展各项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地方文献资源服务于学科基地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那个文献:广州十三行:学科基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41-02  一
摘要: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即将进入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由原有的精品课程改变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显示意义。我校《国际经济法》2004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后注重课程的持续建设与更新,并逐渐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2008年9月28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合作主办《人民音乐》签约仪式暨改版座谈会”在刚刚迁入新址的人民音乐出版社举行。  《人民音乐》(月刊)创办于1950年9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创办最早的专业音乐刊物。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机关刊物,发表了大量重要的音乐文献,也见证了我国音乐界曲折的发展历程。由于刊物深远的社会影响及所刊发的大量有质量的专业文章,
摘要:本文主要写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从如何扮演好多重角色、关注学困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开家长会等方面介绍了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期间有喜悦,有泪水,还需要我不断地历练与学习。  关键词:角色;关注学困生;严厉与爱;历练    虽然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很短暂,却深感其重任在肩且任重而道远,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与艺术,它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挑战,它更是责任与能力的展现,这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