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篮球运动自开展以来深受高职生的喜爱,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篮球教育教学对高职生体适能健康的重要提升作用,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发现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高职篮球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文章针对高职篮球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对策思考为:以篮球双基为重点,夯实基础;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以分层教学为实施途径;以培养终身篮球意识为归宿;以激励性评价为动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篮球运动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066-02
高职生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物质载体,他们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健康的身心状态为支撑。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他们在业余时间仍旧需要继续加强身体锻炼来维系健康状态,这对个人、对家庭、对工作效率来说也非常重要。走访调查中发现,在社会体育领域,体育场地设施与高校相比较为滞后,但基本上都有基本合格的篮球运动场地与配套设施。为此,加快高职篮球课程的改革步伐,培养高职生终身篮球意识,使他们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继续运用高职期间所学的篮球理论与运动技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在群体活动中增加社会交际,提高社交能力与社会适应性。同时更要发挥“科班出身”的辐射效应,规划、组织、业余管理好本单位、所聚居社区的各种篮球比赛活动,推动单位和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勃兴。
1 高职篮球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随机抽样了5所普通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高职生300名,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7份,同时结合对15位高职篮球专职教师的访谈结果,对当前高职篮球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1.1 教学目标方面
访谈得知,高职篮球教学目标涉及基本知识与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力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只注重了对高职生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力与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教学内容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以教材内容为媒介,来推动受教育者在身心、道德、社会交往、学习与做人等诸多方面获得进步与提升,关注对受教育者未来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都按照高教版的《篮球运动教程》对高职生进行篮球理论与篮球技能等方面的传授,但走访发现,有67.5%的高职生反映,教学内容的选用没能结合高职生的运动基础与个性需求;有45.6%的高职生反映,篮球教师多带有个人的愛好与倾向,有的教师擅长理论,有的擅长教实战与对抗,教学没能形成系统性,内用也没能落实全面性。
1.3 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模式方面,高职生普遍反映,篮球教师依据教材中教学内容,多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反馈与纠正,对篮球基础好的高职生没多大的锻炼效果,另一方面,基础差的高职生因基本功问题,跟不上篮球教师授课的节奏,两级分化问题凸显,教学模式的程式化没能更好地注重高职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仅制约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与“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
1.4 教学方法方面
据高职生反映,篮球教学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采用与学练相结合的方法,篮球教师偶尔也采用比赛法、体育游戏法,但比重明显不足;其次,在渗透高职生篮球团队精神、技能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力度也不够;能激发高职生创新意识的分组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运用的偏少,单一性教学方法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缺失,不利于高职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终身篮球意识的形成。
1.5 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一般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体育教师多采用理论测试、现场实践测评的方法进行,同时也多与高职生的出勤率相结合。此法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明显忽略了高职生之间的篮球基础与运动能力等差异性,而且也忽略了对高职生体育人文思想的培养,例如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进步幅度、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重要人文素质。因此,应改革评价体系,完善与优化考评方案,着眼未来,激励高职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成功,并总结经验与积累经验,为自己继续创造成功的机会。
2 高职篮球课程革新与思考
2.1 以篮球双基为重点
课程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托。访谈中有专家指出,高职篮球课程的改革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此过程之中,就是继承传统篮球课程中的优点,规避其缺点,同时大胆汲取外域一切有利于篮球课程进一步革新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当前篮球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撑与滋养,并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创新与进步。但值得指出的是,篮球课程改革不能忽略了“双基”,高职生在三年的篮球学练过程中,如果连最基本的篮球知识理论与基本的篮球运动技能都没掌握,就谈不上对高职生四维健康观、健康体适能的提升作用,更谈不上终身篮球意识的培养。为此,篮球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夯实高职生的“篮球双基”。建议首先从篮球文化发展、篮球运动理论、篮球运动欣赏、篮球场地规划、篮球裁判知识等方面,打好高职生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传、接、运、投球为起点,逐步传授基本的突破、挡拆、侧应等技战术配合,在运动情感体验中,指导高职生不单总结与反思,慢慢积累篮球运动经验,并在课外篮球活动中,不断地巩固与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水平。
2.2 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
篮球课程改革要摒弃传统教师教的怎么样,应转轨聚焦于高职生学的怎么样,高职篮球教学不是为了将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而是通过三年有效的教育教学,来对高职生施加教育影响。一是促进高职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水平、道德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都能正向发展;二是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篮球理论与篮球运动技能,不间断地从事运动锻炼,并能传播篮球正能量,带动周边业余篮球运动的有序开展。为此,当前高职篮球课程改革要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一要注重高职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运动基础;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度”,让有运动基础与无运动基础的高职生都积极参与,获得进步、享受快乐的情感体验;三是让高职生体悟到通过篮球运动,个人在运动素质、心理品质、团队意识、社交能力等方面确实受到益处,使个人喜欢或更加喜欢篮球运动,并能常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高职篮球课程改革应继续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为领航方向。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 篮球运动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066-02
高职生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物质载体,他们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健康的身心状态为支撑。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他们在业余时间仍旧需要继续加强身体锻炼来维系健康状态,这对个人、对家庭、对工作效率来说也非常重要。走访调查中发现,在社会体育领域,体育场地设施与高校相比较为滞后,但基本上都有基本合格的篮球运动场地与配套设施。为此,加快高职篮球课程的改革步伐,培养高职生终身篮球意识,使他们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继续运用高职期间所学的篮球理论与运动技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在群体活动中增加社会交际,提高社交能力与社会适应性。同时更要发挥“科班出身”的辐射效应,规划、组织、业余管理好本单位、所聚居社区的各种篮球比赛活动,推动单位和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勃兴。
1 高职篮球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随机抽样了5所普通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高职生300名,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7份,同时结合对15位高职篮球专职教师的访谈结果,对当前高职篮球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1.1 教学目标方面
访谈得知,高职篮球教学目标涉及基本知识与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力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只注重了对高职生基本知识的了解、能力与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教学内容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以教材内容为媒介,来推动受教育者在身心、道德、社会交往、学习与做人等诸多方面获得进步与提升,关注对受教育者未来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所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都按照高教版的《篮球运动教程》对高职生进行篮球理论与篮球技能等方面的传授,但走访发现,有67.5%的高职生反映,教学内容的选用没能结合高职生的运动基础与个性需求;有45.6%的高职生反映,篮球教师多带有个人的愛好与倾向,有的教师擅长理论,有的擅长教实战与对抗,教学没能形成系统性,内用也没能落实全面性。
1.3 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模式方面,高职生普遍反映,篮球教师依据教材中教学内容,多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反馈与纠正,对篮球基础好的高职生没多大的锻炼效果,另一方面,基础差的高职生因基本功问题,跟不上篮球教师授课的节奏,两级分化问题凸显,教学模式的程式化没能更好地注重高职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仅制约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与“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
1.4 教学方法方面
据高职生反映,篮球教学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采用与学练相结合的方法,篮球教师偶尔也采用比赛法、体育游戏法,但比重明显不足;其次,在渗透高职生篮球团队精神、技能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力度也不够;能激发高职生创新意识的分组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运用的偏少,单一性教学方法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缺失,不利于高职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终身篮球意识的形成。
1.5 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一般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体育教师多采用理论测试、现场实践测评的方法进行,同时也多与高职生的出勤率相结合。此法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明显忽略了高职生之间的篮球基础与运动能力等差异性,而且也忽略了对高职生体育人文思想的培养,例如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进步幅度、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重要人文素质。因此,应改革评价体系,完善与优化考评方案,着眼未来,激励高职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成功,并总结经验与积累经验,为自己继续创造成功的机会。
2 高职篮球课程革新与思考
2.1 以篮球双基为重点
课程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托。访谈中有专家指出,高职篮球课程的改革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此过程之中,就是继承传统篮球课程中的优点,规避其缺点,同时大胆汲取外域一切有利于篮球课程进一步革新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当前篮球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撑与滋养,并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创新与进步。但值得指出的是,篮球课程改革不能忽略了“双基”,高职生在三年的篮球学练过程中,如果连最基本的篮球知识理论与基本的篮球运动技能都没掌握,就谈不上对高职生四维健康观、健康体适能的提升作用,更谈不上终身篮球意识的培养。为此,篮球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夯实高职生的“篮球双基”。建议首先从篮球文化发展、篮球运动理论、篮球运动欣赏、篮球场地规划、篮球裁判知识等方面,打好高职生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传、接、运、投球为起点,逐步传授基本的突破、挡拆、侧应等技战术配合,在运动情感体验中,指导高职生不单总结与反思,慢慢积累篮球运动经验,并在课外篮球活动中,不断地巩固与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水平。
2.2 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
篮球课程改革要摒弃传统教师教的怎么样,应转轨聚焦于高职生学的怎么样,高职篮球教学不是为了将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而是通过三年有效的教育教学,来对高职生施加教育影响。一是促进高职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水平、道德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都能正向发展;二是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篮球理论与篮球运动技能,不间断地从事运动锻炼,并能传播篮球正能量,带动周边业余篮球运动的有序开展。为此,当前高职篮球课程改革要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一要注重高职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运动基础;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度”,让有运动基础与无运动基础的高职生都积极参与,获得进步、享受快乐的情感体验;三是让高职生体悟到通过篮球运动,个人在运动素质、心理品质、团队意识、社交能力等方面确实受到益处,使个人喜欢或更加喜欢篮球运动,并能常年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高职篮球课程改革应继续以促进高职生健康体适能为目标、为领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