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文化建设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叙述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和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
1图书馆文化
1.1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图书馆的馆藏,既是传统文化的集结地,又是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窗口。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的资源中心,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流通和传播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机构。人类已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储存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图书馆既收集着丰富的原始文献和情报源,更蕴藏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
1.2图书馆是先进校园文化的中心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支流,是指以校园为阵地、有学生参与的教育、娱乐、文学、艺术、科学等精神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主要内容有:由大学生参与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演讲活动、社会实践、书评影评、书画、摄影、集邮、课外活动小组、艺术节等活动,以及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创立的刊物、编写的文章等等。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3图书馆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体现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图书馆收藏的大量文献资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通过外借、内阅和咨询活动,将图书的主体意识、价值取向、科学理性思维深植于每个读者心中,它不但能够给人以知识的启迪,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发挥读者学习的潜力,净化人的心灵,并可以拓展学问和塑造人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2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多功能的体系,一个可以完善工作制度的系统。其根本功能或工作目标之一是创造有特别素质的人。这一功能与其他时事发生作用,派生出各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文化具有满足要求,储存和传递信息,认知的调节和价值功能。优秀的文化可以锻造人,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可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培养人才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点在精神层面,人文理念是重心,具体是鼓励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人本管理理念体现为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智慧,为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使员工主动地自我完善,提高素质,营造优质服务效果。整个活动中,其实是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锻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2.2加强凝聚力
高校图书馆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文管理理念的实践的体现,工作方向是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宗旨,用图书馆文化统一员工的行动。体现出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服务精神。在实践中,互助是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方式,这就有助于精诚团结,互敬互爱,爱馆如家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营造这种局面,就能打造一支主动进行社会服务实践,勇于奉献,讲文明讲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信息服务团队。
2.3促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以人类文化的创造、积累和发展的需要而得以创立和不断发展的。人是管理活动的关键,图书馆文化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爱护、关心、引导每个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图书馆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图书馆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员工自觉自愿维护图书馆的各项规定,实现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目标。
2.4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明显功能,就是创造有信息素质的人,它以培养信息素质为主要内容,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能充分地肯定实践者的能力与智慧,鼓励员工与时俱进,促进员工终生学习,鼓励员工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把科学的发展成果运用于读者服务的实践中,调动员工价值追求的观念,使员工能在服务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优秀的文化会提高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充满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提高服务能力,使服务质量提高。
3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路径
3.1大力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
精神文化是指为高校图书馆人所认同的,并指导和支配其行为的思想意识,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做事方式等诸多方面。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核心。高校图书馆精神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引领高校图书馆行为的规范体系,它能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人的独特气质,是高校图书馆体现出来的凝聚力之所在。高校图书馆精神既深藏于高校图书馆之中,又游离于高校图书馆之外,它给高校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活力,使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文献知识的集散地,而是价值观念、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高校图书馆人的力量源泉,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精髓。
3.1.1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这不仅是社会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现实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文献是基础,馆员是主体,精神是灵魂,高校图书馆将文献、馆员、精神三者有效融为一体,突出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精神支柱作用,那么,高校图书馆就有了新的发展力。
3.1.2规范高校图书馆道德行为高校图书馆道德是约束高校图书馆经营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制度的总和,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约束与规范。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高校图书馆行为,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
3.1.3营造高校图书馆馆长文化馆长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高校图书馆馆长在长期的管理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人生追求、人格风范等诸多因素均可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之中,直接影响员工的观念和行为选择,从而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因此,馆长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3.2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软实力最具本质的内核。所谓创新管理即是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技术、文化等进行重新设计与评价,从而促进系统综合效能的不断提升,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3.2.1科学化运行在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系统结构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环境下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高校图书馆系统整体运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以及改革方向,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系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最终使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与社会发展,与读者需求保持一种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
3.2.2人本化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高校图书馆每一位读者和馆员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图书馆一切制度的最高标准。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就要坚持,就要继承和发扬;凡是违背这一标准的,就要及时调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读者和馆员的利益出发,一切制度安排都要体现人性,考虑人情,尊重人格,重视人需。积极引入激励机制,让每位馆员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图书馆人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力量。
3.3重视高校图书馆软实力建设
3.3.1明确发展定位要进一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图书馆”和“怎样建好高校图书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追求“提供周到服务,传递有效信息,发展个人潜力,弘扬文化传统”的办馆目标,真正沿着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服务学科的方向做大做强。
3.3.2加强知识型队伍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特有知识的凝结,而人才是这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载体。为此,要加强对馆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具有多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知识管理团队,形成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图书馆人的智力资源。
3.3.3凸现品牌服务品牌服务是当前许多行业已经践行成功的服务模式。图书馆也可以实施品牌服务,通过对图书馆的建设把自己的名字形成一种公众认可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的重要手段。什么是图书馆品牌?品牌化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特性与特色。“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一定的规模和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品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品牌靠特色馆藏、创新性服务决定。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去开发资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品牌服务的核心内
结束语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图书馆全体成员的努力创造,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位读者及每一位员工,因为文化的传承与丰富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以人为本,激励读者和员工,使大家共同维护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事业,提倡可持续的发展,从图书馆的环境入手,这个环境包括学习环境、资源环境、工作环境、健康环境、发展环境、成长环境和服务环境,认清推送服务的对象,努力营造具有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特点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以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菲罗艳玲.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08).
[2]陈红辉论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3﹚.
[3]潘晓秋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6﹚.
[4]李莉芳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情报研究.2006(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
1图书馆文化
1.1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
图书馆的馆藏,既是传统文化的集结地,又是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窗口。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的资源中心,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流通和传播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机构。人类已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储存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图书馆既收集着丰富的原始文献和情报源,更蕴藏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
1.2图书馆是先进校园文化的中心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支流,是指以校园为阵地、有学生参与的教育、娱乐、文学、艺术、科学等精神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主要内容有:由大学生参与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演讲活动、社会实践、书评影评、书画、摄影、集邮、课外活动小组、艺术节等活动,以及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创立的刊物、编写的文章等等。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3图书馆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体现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图书馆收藏的大量文献资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通过外借、内阅和咨询活动,将图书的主体意识、价值取向、科学理性思维深植于每个读者心中,它不但能够给人以知识的启迪,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发挥读者学习的潜力,净化人的心灵,并可以拓展学问和塑造人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2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多功能的体系,一个可以完善工作制度的系统。其根本功能或工作目标之一是创造有特别素质的人。这一功能与其他时事发生作用,派生出各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文化具有满足要求,储存和传递信息,认知的调节和价值功能。优秀的文化可以锻造人,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可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培养人才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点在精神层面,人文理念是重心,具体是鼓励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人本管理理念体现为以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出发点,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和智慧,为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使员工主动地自我完善,提高素质,营造优质服务效果。整个活动中,其实是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锻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2.2加强凝聚力
高校图书馆文化主要是一种人文管理理念的实践的体现,工作方向是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宗旨,用图书馆文化统一员工的行动。体现出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服务精神。在实践中,互助是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方式,这就有助于精诚团结,互敬互爱,爱馆如家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营造这种局面,就能打造一支主动进行社会服务实践,勇于奉献,讲文明讲服务,追求社会价值的信息服务团队。
2.3促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以人类文化的创造、积累和发展的需要而得以创立和不断发展的。人是管理活动的关键,图书馆文化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爱护、关心、引导每个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图书馆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图书馆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员工自觉自愿维护图书馆的各项规定,实现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目标。
2.4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明显功能,就是创造有信息素质的人,它以培养信息素质为主要内容,优秀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能充分地肯定实践者的能力与智慧,鼓励员工与时俱进,促进员工终生学习,鼓励员工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把科学的发展成果运用于读者服务的实践中,调动员工价值追求的观念,使员工能在服务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优秀的文化会提高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充满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提高服务能力,使服务质量提高。
3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路径
3.1大力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
精神文化是指为高校图书馆人所认同的,并指导和支配其行为的思想意识,其内容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做事方式等诸多方面。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核心。高校图书馆精神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引领高校图书馆行为的规范体系,它能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人的独特气质,是高校图书馆体现出来的凝聚力之所在。高校图书馆精神既深藏于高校图书馆之中,又游离于高校图书馆之外,它给高校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活力,使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文献知识的集散地,而是价值观念、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高校图书馆人的力量源泉,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精髓。
3.1.1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这不仅是社会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现实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文献是基础,馆员是主体,精神是灵魂,高校图书馆将文献、馆员、精神三者有效融为一体,突出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精神支柱作用,那么,高校图书馆就有了新的发展力。
3.1.2规范高校图书馆道德行为高校图书馆道德是约束高校图书馆经营行为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制度的总和,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约束与规范。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高校图书馆行为,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品质有着积极作用。
3.1.3营造高校图书馆馆长文化馆长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高校图书馆馆长在长期的管理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人生追求、人格风范等诸多因素均可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之中,直接影响员工的观念和行为选择,从而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因此,馆长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3.2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软实力最具本质的内核。所谓创新管理即是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技术、文化等进行重新设计与评价,从而促进系统综合效能的不断提升,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3.2.1科学化运行在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系统结构的内在联系和网络环境下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高校图书馆系统整体运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以及改革方向,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系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最终使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与社会发展,与读者需求保持一种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
3.2.2人本化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高校图书馆每一位读者和馆员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图书馆一切制度的最高标准。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就要坚持,就要继承和发扬;凡是违背这一标准的,就要及时调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读者和馆员的利益出发,一切制度安排都要体现人性,考虑人情,尊重人格,重视人需。积极引入激励机制,让每位馆员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图书馆人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力量。
3.3重视高校图书馆软实力建设
3.3.1明确发展定位要进一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图书馆”和“怎样建好高校图书馆”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追求“提供周到服务,传递有效信息,发展个人潜力,弘扬文化传统”的办馆目标,真正沿着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服务学科的方向做大做强。
3.3.2加强知识型队伍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特有知识的凝结,而人才是这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载体。为此,要加强对馆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具有多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知识管理团队,形成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图书馆人的智力资源。
3.3.3凸现品牌服务品牌服务是当前许多行业已经践行成功的服务模式。图书馆也可以实施品牌服务,通过对图书馆的建设把自己的名字形成一种公众认可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的重要手段。什么是图书馆品牌?品牌化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特性与特色。“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一定的规模和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品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品牌靠特色馆藏、创新性服务决定。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去开发资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品牌服务的核心内
结束语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图书馆全体成员的努力创造,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位读者及每一位员工,因为文化的传承与丰富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以人为本,激励读者和员工,使大家共同维护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事业,提倡可持续的发展,从图书馆的环境入手,这个环境包括学习环境、资源环境、工作环境、健康环境、发展环境、成长环境和服务环境,认清推送服务的对象,努力营造具有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特点的高校图书馆文化,以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菲罗艳玲.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08).
[2]陈红辉论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3﹚.
[3]潘晓秋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6﹚.
[4]李莉芳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情报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