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要以文育人(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媒体要以文育人
  新闻媒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当着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一使命,核心是要把握八个字“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媒体的职责是育人。媒体人要做到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需,说老百姓想听爱听的话,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传输形式,这里有个准则要把握,即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特色是活力,文化是前提。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要能够准确把握文化美的内涵,将更多的美传播于众,同时要掌握比较的方法,通过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阅历的积累,社会实践的积累还有自身勤奋的积累,做到以文育人。
  媒体的职责是“化人”。如何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其实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当前,媒体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新闻人真正沉下去,到民间去,到基层去,到老百姓当中去,去寻找真正的美,去寻找底蕴和根脉。
  (翟惠生/《传媒》)
  
  办好党报时评的“五字诀”
  稳,是指舆论导向要正确、稳妥。重点体现在“把关”能力上,就是要始终注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热,即选题要热,要选围绕大多数人关注点的评论作品。选取影响大的新闻热点,是做好新闻时评的重要前提。新闻时评写作要有一种敢于碰硬的精气神,要敢于写热点问题。因为时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敢碰热点问题,评论将失之于空泛。
  快,是时评的新闻属性决定的。新闻时评,属于新闻评论,必须坚持最基本的新闻规律,必须姓“新”,要快字当头,快论快评。好的新闻时评,应该是当日新闻次日见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保持足够的新闻敏感,反应要快。遇到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要反应敏捷,有一种迅速判断的能力,善于在新闻出现的一刹那,迅速形成一种观点。这就要求时评编辑和评论员,平时有深厚的积淀,这样,关键时刻才能有较强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判断力。
  准,是指看问题要准。时评作者写文章其实和医生诊断疾病相似,时评作者看问题如果出现偏差,所写所论,就是在做无用功。
  狠,就是党报新闻时评要有一种深度,能“入木三分”,绝不“蜻蜓点水”。新闻时评,必须在“准”头之外有“狠”度。当今许多社会问题,大家并非不明白其“因”,要害在于找到化“因”的方式方法。
  (周学泽/《青年记者》)
  
  化解媒体“眼球情结”
  我们今天所处的新媒体时代,堪称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媒体来说,谁抓住了受众的眼球谁就赢得了生存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媒体就要被受众的“眼球”所左右。如果媒体都染上“眼球情结”,唯“眼球”是从,舆论生态就会在人为的“拔苗助长”和“乱砍滥伐”中不断被破坏。
  “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产妇疑因少送红包肛门被缝”、“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这样的新闻曾经紧紧抓住了社会的眼球,引起强烈关注。尽管它们最后都被查证为不实,但医院、执法人员等受到公众的强烈质疑,他们的形象和公信力受到较大损害,社会对他们的负向舆论情绪也已形成。
  媒体的影响不可低估,在网络时代,尤其如此。一条新闻,一个观点,一处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细节,只要切中大众关切,就可能迅速形成强大声势和影响,从而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如果滥用舆论法则,甚至违反新闻传播规律,则可能对公众和社会造成较大伤害和损失。因此,媒体从业者不能“捕风捉影”、“哗众取宠”,要坚持新闻专业守则,不轻信、不盲从,清醒、理性、冷静、踏踏实实做新闻。
  (《人民日报》)
  
  民生新闻深度化的途径
  1、眼界要高,眼睛要低。做好民生新闻,要放低眼睛、多关注弱势群体。但是如何在低处看到有意义的东西,寻找最贴近的角度,即要写出高眼界的新闻,却很难做到。因此,要搞好民生新闻,就必须具有升上去俯瞰、沉下去打捞的能力。
  2、采访有方,监督有力。民生新闻有很大一部分是舆论监督报道,这类报道的选题只有具备了对更广泛公众利益的切身相关性,才具有展开批评调查的基础,报道也才会具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报道中,特别要注意牢牢把握监督的主动权,对监督报道尽可能地做到问题有提出、有反馈、有解决。
  3、学会跟踪,善于捕捉。民生新闻要更多地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要尽可能地分析这些事件与相关事件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可能对读者产生的重要影响,及时组织跟踪报道。在进行具体的报道时,要注意多利用新闻的背景材料,学会用背景材料多角度揭示新闻的意义。
  4、亲身体验,真情报道。有许多可供民生新闻采访借鉴的方法,如体验式报道、实地试验等,有助于采访者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不但能细节性地表现“是什么”,清晰地解释“为什么”,还能用真情实感去关怀民生。
  (孙晓娟/《新闻实践》)
其他文献
毛阿敏在上海生了第二个孩子,孙楠有了一个女儿之后妻子又怀上了,陈凯歌、陈红夫妇有了两个儿子,杨澜与吴征也有一双儿女,而赵本山是3个孩子的爸爸……名人、富人生二胎,正成为百姓眼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名人富人在生育问题上的特殊化,是社会不成熟的表现。名人在某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已经得到了一定回报,所以成为了名人。但是不该多占额外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属于其他人群的。建设和谐社会,不能丢掉了公平正义
01细尾家族在新零售店展示的他们引以为豪的西阵织样品。图/戴茜02细尾家族的重大技术革新:采用了150厘米幅面的织机。图/HOSOO  提到日本职人,很多人对他们最大的误解莫过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确,长久以来,很多职人在自己的领域工作一生,但进入新的时代之后,他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  #技术革新——一个可以用机器替代的工艺,是否需要设备升级?要花多少时间与成本实现升级?以及最重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修身养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闲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闭目养生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闭目静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涨之时,找一处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自然下垂,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
空缺了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发给了一群甘于寂寞的中国科学家——南京大学闵乃本等5位教授。从1986年至2005年,他们20年埋头于介电体超晶格的研究,不断追求和创新,在这个领域,中国科学家引领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5个人,20年,加起来正好100年,这个百年功夫真是了得。人们常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来赞赏那些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搞科研正是如此,没有超乎常人的耐力和
上海出台《城市设摊导则》,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以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此前,南京、重庆等大中城市也纷纷对马路摊点有条件解禁。长期以来,马路摊点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摊贩们不断与城管人员上演着“猫逮耗子”的游戏。马路摊点给市民带来购物便捷等益处的同时,也带来脏乱差等弊端。对马路摊点,封杀,还是解禁,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小地摊不仅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且能成为城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见成效的重要时期。湖北作为中部文化大省,必须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步伐,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新局面。  以战略性、前瞻性的视野把握当前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也会出现一些新趋势与新现象。对于湖北而言,机遇与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当前,湖北省正处于全面加快
只需要借鉴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买下整本书太贵,书店又不允许复印,怎么办?干脆悄悄地“拍”下来。随着数码相机和摄像手机的普及,部分“拍书”一族免费获取书上内容已不是新鲜事了,这一现象给书店带来了无奈。  “拍书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的出版物贪大求贵,追求大部头、高价位、精装本,而忽视了一些印刷精巧、价格低廉、内容充实的读物在普通读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出版读物,应把传播文明放在第一位,面向大众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召集100多家医药企业开会。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建议文稿说,“药品降价已经进行了10年,全国性大规模降价21次,声势很大,实效却不大。这说明如果不从‘以药养医’的根上下手,再干10年,再降100次价,也解决不了问题。”  “医药不分”、“以药养医”,一直是我国医疗体制的顽疾之一。据透露,“目前大医院药品收入平均约占医院
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具体涉及缩短“五一”、“十一”长假时间,并增加中秋节、清明节等法定节假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已就最后意见稿征求了多方意见。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透露,这个政策很快就要落实,明年可能会实现。  近几年,关于如何调整法定节假日的问题,每每总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激辩,而激辩的结果却总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调整法定节假
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高中选修模块之一的《网络技术应用》却非常滞后,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技术应用》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的体系结构过于呆板    教材编写者更多地考虑了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知识的呈现多是由总到分,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这实际上是延续了大学教材的编写方式,严谨有余,活泼不足。中学生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中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