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女囚的新生之日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女犯,在高墙内劳改了20年即将刑满出狱时,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寻回那份久违而渺茫的亲情!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涂颖脱下穿了20年的囚衣,刚走出广西女子监狱的铁门,一名风尘仆仆从柳州赶来的年轻姑娘,含泪喊着“妈妈——”猛扑上来,与她紧紧相拥……
  
  家庭纷争酿惨剧 故意杀人蹲大狱
  
  20年前的一天,23岁的涂颖为家里的水电费与嫂子发生了争执。涂颖身体弱小,在冲突中吃了亏。
  两天后的傍晚,涂到幼儿园帮大哥接4岁的小侄女回家。路上经过一池塘,涂便带侄女下到塘边,想起两天前受其母欺负的那一幕,涂颖顿时怒上心头,伸手将侄女推入水中。
  三天后,涂颖被公安机关抓获。1984年,涂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当时,她的女儿刚满一岁。事发后不久,丈夫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
  入狱后,涂母为她哭瞎了双眼。1987年,涂因表现良好,被减为有期徒刑17年。
  
  司法干警费尽心 四处奔波帮寻亲
  
  去年10月,柳州市司法局得知涂颖即将刑满释放,可她的亲人已有很长时间没有露面了。
  根据涂颖提供的家庭住址和哥哥的名字,市司法局指派城中区司法局在辖区内帮助寻找,没想到20年人世沧桑,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涂颖原来在连塘路的家早已搬迁到了鱼峰区。
  干警向市场四周的居民打探,走访当年的居委会干部,都一无所获。后来,他们通过电脑检索和查找陈年档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找到涂颖的哥哥。
  在言谈中,其哥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涂颖尚有一个女儿,名叫小兰(化名),随涂的前夫生活。干警们十分惊讶,涂颖对此居然没有提及。问起小兰的近况,涂哥却一无所知。
  司法局领导认为,女儿应该是涂颖最大的牵挂,也应是她重要的精神支柱,找到孩子,对涂颖回归社会意义非同寻常。司法局决定不惜人力,派干警继续调查了解,千方百计要找到她魂牵梦萦已长大成人的女儿。
  12月初,两名民警终于在九头山路找到了小兰。
  
  女儿长大已成人 思母心切泪如雨
  
  “你是小兰吧?”民警问。小兰望着两个陌生人,点点头。“你今年21岁了,原来在一中念过书?”小兰更加惊讶了,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想妈妈吗?”民警轻声问小兰。没想到听到“妈妈”两字,她顿时泪如泉涌。等她平静下来,民警给小兰简单介绍了她母亲的情况,表示两天后再来找她父亲。父亲见过民警后,这才把隐瞒了20年的真相告诉了女儿。
  今年元月5日,记者随民警来到小兰家。小兰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她记事起,就开始追问自己的妈妈。爸爸说:“你和别人不同,你是爸爸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当时,爸爸和奶奶非常疼她,除了不能给她一个妈妈外,其他都能满足她。
  小兰17岁那年,父亲成了新家,之后又添了一个小妹妹,爸爸的爱自然分流了。奶奶也老了,无力顾她,小兰感到十分孤独,她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每当想起妈妈,她就止不住偷偷落泪。
  得知妈妈6日正式出狱,她高兴极了,迅速上街帮妈妈买了很多衣服。还把好消息告诉了一些朋友:
  “我有妈妈了,我很快就有妈妈叫了……”
  
  母女悲喜终重逢 走出高墙携手归
  
  6日,为迎接涂颖出狱,柳州市司法局派了一辆专车,将涂的姐姐和女儿小兰接到监狱,记者随同前行。
  一路上,小兰坐立不安,她告诉记者,昨晚她通宵未眠,数着秒针到天亮。5时许,她就起床,把自己打扮漂亮,她要让妈妈看见一个靓丽的女儿。
  上午12时许到了南宁,记者和司法局的干警获准先行进了女子监狱,头发花白的涂颖得知自己马上要出狱,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想今天谁会来接你?”记者问。
  “爸爸,妈妈。”涂颖不停在搓着双手。她可能没想到,在她入狱后不久,她父亲便离开了人世,而为她哭瞎双眼的母亲也已84岁了,根本无法行走。
  “想到女儿吗?”
  涂颖呆呆地望着记者,沉默良久,突然全身颤抖,哭了:“想啊,一直都在想……”
  20年来,她从未跟管教干部提起过自己的孩子,只偶尔在监舍说过。大家也没见过她女儿来探监,以为她是在编织一个美梦。
  小兰和姨妈守在女子监狱铁门外,翘首盼望。突然“哐当”一声,铁门打开了。
  “妈妈——”随着一声凄厉的呼喊,只见小兰快步冲过去,一把抱住母亲,痛哭起来。涂颖也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
  随后,小兰把妈妈带到附近一家招待所,开了钟点房,细细帮母亲洗头,待妈妈洗完澡,给妈妈换上了精心挑选的衣裤鞋袜。涂颖走出房间,众人眼睛一亮,她仿佛脱胎换骨,完全换了一个人。
  回家的路上,小兰一直握着妈妈的手轻言细语:明天带你染发,后天带你去逛逛街。20年了,柳州变得你一定认不出来了……说着说着,两天未眠的小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恬然睡去。
  涂颖对记者说,她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很后悔,要不,她不会失去20年的自由,母女也不会相别20年。她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晚上7时左右,涂颖回到哥哥家,与八旬母亲及哥嫂重逢,一家人悲喜交集。
  鱼峰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也闻讯赶来,他们安慰涂颖,有关部门十分关心她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工作问题,希望她有困难提出来,他们将尽力帮助解决。
  司法干警离开时,外面已是万家灯火。哥嫂已为涂颖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对于她来说,这个冬天的晚上特别温暖。
其他文献
汉语外语孰轻孰重(续)    新闻还会发生  文/郝铭鉴    十年以前,报上有条消息,说是某大学学生外出,要留一张便条,却把“钥匙”二字忘了,问遍同寝室的人,竟谁也不会写,最后只好用英文“key”一词。当时看了这条消息,不觉心有戚戚焉。我想,中华文化是座宝库,这些人连“钥匙”也丢了,要进宝库谈何容易。  别以为这是旧闻。就在上个星期,我去过一家高科技研究所,进门便见一纸“启示”,说是某月某日,德
期刊
尘埃难落定:苏丹红还“涉黄”“涉棕”    真应着那句老古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沸沸扬扬历经近两个月的“苏丹红”风波总算“尘埃落定”,彻查后的最终结果公布:18个省市30家企业生产的88种食品“涉红”,广州田洋公司被确认为食品“涉红”最终肇事源头。  然而,这一结论很快便遭到质疑,因为自4月10日以后全国各地依然查出新涉红食品:大连三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日本拉面大酱汁等三种产品均含有苏丹红;
期刊
“村长”与狗  王德兵(安徽)    一条名叫“大黑”的狗,受主人的救命之恩,却以犬牙相报,到底怎么回事?同学聚会吹牛,就他最能,坐遍世界名车,哪知最后是“翻车”。  我所说的“村长”,并不是真正的“一村之长”,而是县直单位的一名副局长。人们之所以都叫他“村长”,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这个院子里“最大的官”;二是因为他生活极其节俭,衣着朴素到近乎邋遢的地步,非常像一位农村的村委会主任。在大家眼里
期刊
举报,副行长涉嫌挪用公款    2002年“五一”长假还没休完,一封举报信却“飞”到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并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反贪局内引起很大震动。  该举报称:重庆气矿关联办副主任、计划财务部副部长邵光庆,在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内部银行副行长期间,有挪用公款等严重经济问题,造成公司与银行的款额相差2050万元。  2050万元!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在检察院内,检察长的神色异常凝重:“如果
期刊
6月1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单位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周正毅等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虚报注册资本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对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300万元;以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罚金人民币700万元,决定执行罚金人民币4000万元。对被告人周正毅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以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
期刊
原核电办主任(局级)、上海市华申电力核电公司总经理杨忠万,因涉嫌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出逃国外七年,日前在国外落入法网,5月19日凌晨被押解回沪。  犯罪嫌疑人杨忠万于1993年至1995年利用职务便利,将核电力所属企业的国有资金存款和出借所得利息予以侵吞。1997年杨在因公出国援外建设过程中得知同案人员朱某案发,便一直藏匿于国外未归。2000年8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杨忠万以涉嫌贪污罪、职务
期刊
欲擒故纵    由四川省万源市公安局纪检、督察、法制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其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无疑都是一流的。可眼下,联合调查组却对他们那个有犯罪嫌疑的同行——市刑警大队白沙中队中队长张友福有些奈何不得——核实他私放在押人员等问题,他说,时间久了,啥都记不得了。给他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他说少来这一套,这些话我已给别人讲了20多年。  根据张友福的问题和态度,2003年2月,市公安局对其停职
期刊
今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周振华检察长在向省人大的工作报告当中,特意介绍了震惊南通市政法系统的广东佛斯弟摩托车有限公司申诉案。这是一个诉讼史上罕见的抗诉案例:虚假的原告、虚假的诉讼标的物、虚假的证据,一名以诉讼欺诈为业的策划者,两名搞法律服务的“乡土法律人”,3名枉法裁判的法官,19份离奇和荒唐的判决,炮制出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黑白颠倒的假案。  5月14日,记者在南通市检察院举办的
期刊
因涉嫌受贿,湖北枣阳市原市长尹冬桂被武汉某报称为“女张二江”,并“确认”收受贿赂8万元。在监狱服刑的尹冬桂委托丈夫将该报告上法庭。4月24日,这宗特殊的名誉侵权案有了一审判决:武汉某报严重侵犯了尹冬桂的人格权利,判令该报赔偿尹冬桂精神抚慰金20万元。  去年尹冬桂因为受贿6万元(人民币4.3万、美金2000元)而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如今她又获赔20万元。人们不禁又重新对尹冬桂产生了兴趣,特别是
期刊
“我,现年75岁,名叫浅井利子,曾在哈市居住,现为日本公民。半个世纪前,我在绝境中被一个中国小伙相救,他给了我一个家,一个生命的春天。半个世纪后,我的女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受到了同样的救助。哈市的公安民警,一样给了她一个家,一个生命的春天。  请你们在这里接受我,一个日本遗孤,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最深最深的敬意……”  ——摘自浅井利子书信  靖秋是一位日本遗孤的女儿。从18岁至34岁这整整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