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环枢椎半脱位20例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诊时有歪着脖子,拟“环枢椎半脱位”病人就诊。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采用整复环枢椎半脱位手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了20例环枢椎半脱位并伴有脑血流图异常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一、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0岁。本组病倒均有头痛、头晕;X线摄片检查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不对称;用XLI晶体管血流图仪检查,脑血流椎乳血流量增高者3例,减少者17例。
  二、 治疗方法
  推拿手法是指以治疗、保健为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
  推拿手法技术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要求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可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谓“刚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一) 病人坐在凳上,先于颈肩部施用滾法,拿法治疗10分钟,以舒筋活血,使颈肌充分放松,为复位前的准备工作。
  (二) 仰卧牵引旋转法:病人仰卧床上,头部探出床边,双肩与床边平齐。医者坐与患者头上方的凳子上,一手托持病人后枕部,一手托持病人的下颌部。助手一人,站在床侧用双手托住双肩,与医者保持相对持续有力的牵引,约半分钟,医者维持牵引的情况下,慢慢地将病人头向左或向右做30度的旋转,以听到响声效果为佳,但不可追求此响声而任意加大旋转的角度,否则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 于前额部施用一指推法、抹法,在头顶部施用梳理法各3分钟,再点揉百会、太阳穴各1分钟,最后以拿风池穴2分钟而收功。
  以上手法,每周推拿3次,6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不愈者仍可以延续治疗,不需休息。
  三、 治疗结束
  (一)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摄片检查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对称,脑血流图检查椎乳动脉搏动性血流量无增高或减少者为痊愈,共15例。
  (二)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摄片检查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未完全恢复,椎乳动脉搏动性血流量接近正常值者为好转,共5例。
  本组病例尚未见无效者,疗程最长者治疗18次,最短者治疗3次。
  四:治疗原理: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滚法在疾病的治疗上往往少不了此法,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由两个以上基本手法组合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规(或程序)的复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疗是以手法操作为主的一种特殊疗法,作为其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更以其师承及临证体验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鲜明的个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达百种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单独应用而成为有其适应证治范围的单一推拿疗法,也有融合变通后形成一套常规操作程度的复式推拿疗法;有些手法经一定的训练后即可掌握,而有的则需有相当程度的功法基础(如内功推拿等)和临证体验之后才能得心应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为按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捏拿类、捶振类和活动关节类等六大类。
  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正因为推拿具有这样的作用,在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很明显。 近几年,推拿在消除疲劳、延缓衰老、减轻肥胖、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美容等的临床研究中,出现了新兴治疗优势,相信简、便、易、廉,无副作用的推拿疗法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使用。
  (1)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③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2)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3)功效: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
  (4)主治: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五、 病案举例:
  孙××、男、27岁,油漆工、病历号10117269。2013年1月干活时颈部扭伤,经多地就诊服药治疗未见好转,5月11日转来我科就诊。当时以头晕猝倒、视力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为主症,经X线环枢椎开口位摄片,发现齿状突与右侧侧块明显变窄。临床检查,右侧颈肌僵硬,枕后三角区右侧有明显压痛。脑血流图检查,椎乳血流量左3.6、右3,双侧椎乳搏动性血流量减少。经以上手法治疗8次,X线摄片检查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对称,脑血流图检查椎乳血流量左7、右6,临床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头晕解除,视力、记忆力恢复正常,恢复油漆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相关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的最佳处方为每100ml中加入10g精氨酸谷氨酸原料,pH在制备时控制在6.5左右,在充氮的情况下分装,焊盖,121℃灭菌15分钟。结论:按照筛选出的处方和确定的工艺生产的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产品质量稳定。  关键词: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工艺研究;最佳处方  精氨酸谷氨酸由日本味之素公司率先研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社会职能等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生理职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社会职能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阑尾炎性包块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且体温恢复正常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无痛分娩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文研究中将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64例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比较,在第1、2产程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4.4%、50.0%;且实验组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1~5 mi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组间均具有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养阴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西医的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养阴类中药配伍组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脑神经生长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的治疗疗效,为医学界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患者使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参照组总有效率66.67%(20/30)。治疗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患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 法:将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前,中,后的常规护理,而对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进行心理护理,并评定两组患者的术后身体心理恢复状况。 结 果:通过观察,经过心理护理的护理组患者术后身体心理恢复状况要比对照组的患者身体恢复得快,其中所产生的差异显著(P<0.05), 具有
期刊
前言:面神经又称中间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若面神经损伤可引起面瘫、部分味觉丧失及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功能障碍等。以下是针对面神经损伤所引起面瘫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所作的简单叙述。  正文:一、引起面瘫的诱发因素  1、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可引起面神经损伤 如进针角度过小,针头未抵及骨面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探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方法:笔者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今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分析其CT和MRI影像检查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论:CT与MRI均有其局限性,但总体来说,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核磁共振 诊断意义  腰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在老年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超声乳化摘除手术,一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小切口非超声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组,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接受超声乳化摘除手术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治疗老年白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