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式婚约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关于"卡夫卡式"(Kafkaesque),我们已经有了许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卡夫卡式写作、卡夫卡式风格、卡夫卡式审判、卡夫卡式遗嘱、卡夫卡式世界等等。"总的说来,Kafkaesque除了在文学意义上理解为卡夫卡的写作风格外,一般的理解是指人受到自己无法理解、无法左右力量的控制和摆布,发现自己处在一种不能以理性和逻辑去解释的荒诞神秘的景况中,内心充满恐惧、焦虑、迷惑、困扰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出路;那任意摆布人的力量是出自那样庞大复杂的机制,它又是那样的随意,它无所不在,又无所寓形,人受到它的压抑却又赴愬无门。"(1)这一次,我想说说卡夫卡式婚约,当然,只能是婚约,因为卡夫卡没有结婚,根本就不存在卡夫卡式婚姻。加拿大华人作家、编剧曾晓文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取名《卡夫卡式婚约》。我们就从这篇小说说起吧。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升级并不是纯粹的外部形态变化,它是从内到外的一种系统性关系,人的情感过程是这个关系中的本质和核心.诗歌史告诉我们,诗与文明的演化史是同步的,无论是
期刊
<正>文学分期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时间阶段划分,而是包含复杂的文学史叙述逻辑,特别是对文学发展与演变过程所作的界定,正因为如此,对文学分期的命名与质疑往往能够引发学界的普
近年来,关于新世纪诗歌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它似乎恰如狄更斯所说既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有的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处于最好的时期,是新诗最为繁荣、成就
期刊
傅谨教授《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所写起于1900年的戏剧活动,迄于2000年演出的话剧《切·格瓦拉》,论述对象不仅包括话剧,还涵盖京
期刊
每一部文学史其实都是一部命名史,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命名定位作家作品的历史位置而建构起来的,诗歌史亦然.在过去的纸媒体时代,各种命名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抵达大众,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