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将起拉动内需之效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了解,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约4.7%,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相同经济水平的国家。
  现在医药科技发展的目标确定,到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5万亿元,2020年达到4万亿元,占GDP的比例提高到10%,这意味着今后10年左右的时间,医疗卫生支出将翻两番。中国有可能复制美国20世纪60年代医药行业的状况,当时美国也推进新的医疗保障制度。而从1960年代起,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提高,由当时的5%提高到1990年代的13%。
  此外,从拉动内需方面,医疗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已经出现重要变化,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形势最不乐观。发达国家的經济形势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加之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寄望于出口将中国经济带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并不现实。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逐渐转向依靠国内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目前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看病成本过高,负担太重了,医疗改革将能缓解这部分压力,有效推动内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
  在我国,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两极分化严重。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
  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此以往,将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而一个好的医疗卫生体制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社会环境的改善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国民基本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后,必然会降低疾病负担,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说得简单一点,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很多老百姓小病不医,直至积累成大病,而此时的医疗费用将大增。”孙立坚说,“我们国民的传统就是攒钱,以防生病。如果有了很好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并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从长期来看,医药行业是不错的选择。首先,医药行业本身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医改还将带来外部增量;其次,医药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能抵御通胀。
  从短期看,新医改相关现行措施对医药行业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新医改将为医药行业2008年提供9%~11%的增量。首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7年开始建立,假如以100元计算,全面覆盖所需金额要达到240亿元左右。如果2008年覆盖一半人口,那么2008年增量为120亿元。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年底的全国覆盖比例为86%,2008年将实现全面覆盖。由此,2008年新农合投入增量资金将达到350亿元以上。加之医药行业自身增长率可能在16%~20%之间,分析师预计医药行业2008年总体收入的增长可能在25%~32%之间。
其他文献
气象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就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说明。以便对广大农民提出启示,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有针对性的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具有实战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主要教学方法。本文通过介绍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到再现
新世纪以语音控制和具有智能的设备正迎来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人们更希望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一体化设备,本文着重于语音控制和多媒体技术如何使用C语言在先进的16位和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