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创新

来源 :金融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创新。那么究竟该如何创新?现在我们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现在到国外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家都意识到我们应该到硅谷、到德国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创新的。带回来的消息,对我们有巨大的冲击,因为这些地方都在发生着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但我们的创新步伐却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能够感觉到这种来自世界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到国内BAT三大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不触网、不做互联网项目,可能就很难生存下去,这又变成一种互联网焦虑,这些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夸大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压力。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按照世界进步的速度来看,中国的速度绝对是快的,即使速度下降了,仍然是快的。中国有三方面的创新优势是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
  第一,我们的老百姓非常勤劳、非常聪明。我在柏林住过一段时间,周末的时候街上全是空的,都没有几家商店开门。和欧美国家的人相比,我们的人民是勤劳又聪明的,并且有非常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历史上就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到今天仍然如此。
  第二,我们有海量的资金。十年前我们还在担心资金不够,今天我们要担心的问题却是资金太多了、项目太少了。过去的15年中,中国的储蓄量占全世界储蓄总量的40%。这40%的储蓄量中,仅居民储蓄就接近一年的GDP,我们的居民储蓄将近50万亿,GDP也有60多万亿,所以资金非常多。
  第三,就是不断改善的软硬件环境。我们的软件环境在改善,同时我们的硬件环境绝对是世界一流的。举个例子,我们很多的工业园区,其硬件条件绝对是世界超一流的。
  有了这些东西,我觉得中国不可能不创新。但是怎么去创新?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创新国家,借鉴他们的创新经验对我国创新道路的选择非常有帮助。
  美国的创新模式:“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
  首先看美国模式,每一次创新都是颠覆性的,一旦某一领域有所创新,其它相似的行业都要被淘汰,这是美国式创新。美国的这种创新与其文化高度相关,因为美国是高度个人化的文化,崇尚个人至上、赢者通吃。我的导师一开始到美国去读书时,也没比我大几岁,他原来教书的学校是很差的学校,有一个学生非常笨,但是老师每次都鼓励他,说:“You can do it!”——鼓励,这就是美国的文化,每个人都在想着创新,他们能做的是“从0到1”的创新。然而美国这种创新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它自己会制造周期,而且起伏相当大,创新高涨时整个经济会跑得快。
  90年代互联网兴起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4%甚至5%。但是当这一波创新完成之后,就一下子进入了衰退期,而且制度就变得极其残酷。我有好多在外国读书的校友,他们都在前景很好的公司工作,例如医药公司。在美国的医药公司里,一个小组只研究一种药,研制成功了大家接着干,一旦失败,对不起,整个小组都要被裁掉。我有一个朋友就在被裁掉好几次之后回国工作,最后又回到美国政府当部员。
  德国的创新模式:“从1到N”的连续性创新
  德国的创新是“从1到N”的创新,是搞中间技术。他们自知在“从0到1”的创新模式中比不过美国,所以就搞一些中间的技术:在机器、设备和制造业领域,牢牢掌握住中间这一部分的创新。他们不去做互联网,而是做“工业4.0”,让互联网为我所用,而不是大家互联网化。这种创新也跟他们的文化相关。德国人也崇尚自由,每个人都要自由,但是自由要以秩序为前提,失去了秩序,自由是不允许的,所以德国人有非常强烈的团队精神。在美国,大多数公司的工会主席和董事长是完全对立的,但是在德国,大众的董事长和大众的工会主席就可以坐在一张台子上看足球比赛,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德国人非常脚踏实地,从一些小事做起,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细微的改进。所以他们的优势是起伏很小,小步快跑,在自己的领域里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
  在这里,我想以德国的默克公司为例。默克既是医药公司,又是化学品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是LED。早在20世纪初,他们就买下了LED技术的专利,但是几十年不知道怎么用这项技术,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用LED屏做电子玩具,他们才发现这项技术的前景,并开始大规模生产LED,因为LED可以做电视屏幕。但是默克公司牢牢守住自己的原则:只生产LED,不去生产屏幕。现在默克在世界LED市场上占有70%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技术是什么呢?是更高层次的OLED技术,他们说可以做成超薄、可弯曲并且形状任意的屏幕,现在OLED的电视已经在市面上出现了,三星就生产了这样的电视,一台电视是一万多美元。所以默克公司的创新模式就是沿着自己擅长的路一直走下去。回过头来再说中国,我们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
  中国的创新之路:颠覆性创新与连续性创新相结合
  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我们能不能做到把德国和美国的创新模式结合起来?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计划经济的30年我们在学德国模式,因为我们早期的工业体系和学术成果是从日本来的,日本学习的是德国。后期,我们学习苏联模式搞计划经济,苏联的这套体系也是从德国学来的,所以说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与德国模式相似。然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把德国的这种体系弱化了,开始转头向东学习美国。但是经过这30年的学习,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下:中国到底该怎么样?
  我觉得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马云是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步的路在哪里,所以他们就要做颠覆性创新,这是他们的责任。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苏州的工业园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苏州的定位其实也是这两个:一方面要创新,另一方面要在先进设备制造业方面占领世界的主导地位。这与我所说的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
期刊
新型的ZW220轮式装载机集众多创新技术和机构于一身。3种工作模式和3种驱动模式使得该机操作更简便、生产率更高。
吉林省2005年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0亿元,续建江密峰至珲春、肇源至松原等高等级公路。
在研究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近年来新出现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同时加强对其的研究。将现场热再生施工同沥青路面工程的修复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对沥
一个画家,当他试图创作具有语言价值、思想内涵的作品时,会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某一特殊艺术种类的物质原理的限制。在技术方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摒弃具有指
地球资源十分有限,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把握美观性的同时还需兼顾生态性。园林景观设计是利用地球上的景观资源进行人为的重组,达到人类审美的要求。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是
~~
~~
期刊
当前IP资本化、颜值资本化市场、商誉资本化等热度较高,导致部分资产产生泡沫溢价,而智力资本化尚未形成大规模成熟变现模式,仍处于估值洼地,有望成为未来资本化市场的焦点。  传统大类资产由于杠杆高、泡沫高或承载空间小,流动性已经开始显露流入无形资本的苗头,既包括专利、商誉等传统无形资产,也包括IP、智力、颜值等新兴无形资产。根据目前的市场形态和热点,当前IP资本化、颜值资本化市场、商誉资本化等热度较高
去年十月在南京时,拜访了苏天赐先生,看了他不少作品。临别时他送了我一本画册,带到巴黎后,再三翻览,不能不又一次想到艺术家的创作生活在历史动荡中的顺逆、吉凶、得失,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