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农业经济后劲十足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四个百万”工程、“农民增收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措施,推动了农业向优质化、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实现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8万吨,创历史新高;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渔业生产形势较好,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比2007年增长69.7%,年均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比2007年增长71.5%;第二产业比2007年增长55%;第三产业比2007年增长82%。为怒江“二次跨越”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二次跨越”战略提出以来,怒江州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成果卓著,为此记者就五年来的发展成绩、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走访了怒江州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阐述道:农业问题一直是怒江州委、州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农业的发展关乎到整个怒江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怒江州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州干部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狠抓关键点和切入点,在发展思路上求“新”、在谋划工作上求“早”,在具体服务上求“实”。各项增产增收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自2007年怒江州委、州政府提出“二次跨越”的发展战略以来,怒江州2011年的农业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全年种植总面积137.35万亩,比2007年的130.45万亩增加了6.9万亩,增长5.3%。全年粮豆总产将首次突破18万吨,达到18.13万吨,比2007年总产16.66万吨增加了1.47万吨,增长8.8%。全州大小牲畜存栏120.4万头(只),比2007年106.74万头(只),增加13.66万头(只),增长13%,年均增长2.6%。大小牲畜出栏达65.57万头(只),比2007年出栏49.11万头(只),增加16.46万头(只),增长33.5%,年均增长6.7%。肉类总产量达35047吨,比2007年25644吨,增加9403吨,增长36.7%,年均增长7.3%。全州完成全社会渔业总产值1659万元,同比增加57万元,增长3.5%。全州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3438万元,比2007年84539万元,增加58899万元,增长69.7%,年均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收入85271万元,比2007年的49724万元增加了35547万元,增长71.5%;第二产业收入29962万元,比2007年的19330万元增加了10632万元,增长55%,年均增长11%;第三产业收入28205万元,比2007年的15485万元增加了12720万元,增长82%,年均增长16.4%。
  稍作停顿,怒江州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继续向记者介绍:“十二五”时期是怒江州加快实现“二次跨越”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的发展目标和云南省农业厅的总体要求,怒江州农工业局围绕“稳粮调结构、突出抓特色、提质增效益”的农业工作思路,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努力推动农业向优质化、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为实现怒江“二次跨越”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4.79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0元,年均增17%以上;粮食产量20万吨,年均增长2.6%;肉类总产量达42238吨,年均增长5.5 %;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78:22;农机总动力达到24万千瓦,年均增长6.7%;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3.4亿元,年均增长25%;亩产400公斤的高稳产农田地面积达38万亩;主要农产品实现自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保持平稳。
  要实现这些既定目标,怒江州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十二五”期间必须围绕“23677”工程来开展工作。两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怒江州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创建两个“种植上万亩、养殖上万头、产值上亿元”和单位产量、产值比当地同类产业增长20%以上,具有标准化特征和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园。三大粮食基地建设:一是优质水稻基地建设。即重点建设5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其中:优质籼稻3万亩、优质粳稻2万亩;二是优质玉米基地建设。调整和优化玉米品种结构,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三是优质麦类基地建设。优化麦类品种和品质结构,重点建设5万亩优质小麦和啤饲大麦基地。六大养殖基地建设:一是生猪基地建设。全州重点建设两年出栏30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使全州标准化养猪场(小区)达到150个,其中高黎贡山猪标准化养殖场3个。二是肉牛基地建设。以开发独龙牛资源为重点建设一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肉牛生产基地;建设存栏100头以上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三是肉羊基地建设。以现有饲养量为基础,建设两个肉羊生产基地。建设存栏500只以上的标准化肉羊规模养殖场10个,其中1个为乌骨绵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四是奶源基地建设。以学生饮用奶计划为重点,建设存栏5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个。五是家禽基地建设。以怒江本地土鸡为重点,推进“怒江百万土鸡助农增收”工程,建设4个万只以上的特色家禽基地;2个千只以上的禽蛋生产基地;扶持建设一个地方优良品种绒毛鸡养殖基地。六是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利用资源优势,建设100亩鳟鱼、鲟鱼标准化生产基地,改造500亩中低产池塘;建设1000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七大特色种植基地建设:一是百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原有面积基础上再发展中药材50万亩,其中:重点建设草果20万亩;云黄连10万亩;蓁艽5万亩。二是马铃薯基地建设。通过扩大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至“十二五”末使全州马铃薯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三是茶叶基地建设。以“老姆登”“瓦姑”两个茶叶品牌为重点,在原有面积基础上续建8万亩茶园,使全州茶叶面积达到10万亩。四是蔬菜基地建设。在继续抓好兰坪、泸水两个现代农业蔬菜项目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兰坪、泸水为重点强势推进蔬菜基地建设,使全州蔬菜大棚达到1000个,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五是水果基地建设。以泸水、兰坪为重点,以柑桔、枇杷、葡萄为主要品种,建立1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六是咖啡基地建设。以三利公司为重点改造中低产咖啡园1万亩。七是油菜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扩大“双低”油菜面积,重点建设一个油料基地。七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以马铃薯种薯繁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州为基础,县、乡为重点,以村为补充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数字乡村网和农业信息网为核心,推进“金农工程”“三农”信息服务无缝覆盖为重点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草果、蔬菜、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州、县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边境州、县、乡为重点的动植物防控体系建设;以农业保险、备荒种子和救灾物资储备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随着“二次跨越”战略的推进及“23677”规划的进一步落实,怒江州农业经济将获得长足发展。当记者的采访结束时,夕阳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怒江大地格外灿烂,怒江农业经济的明天就像这晚霞一样,是那么的绚丽夺目。
其他文献
“福贡”的意义不仅止于其作为“闲暇之时观光旅游的绝佳胜地”,这个位于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小县,正如它的名字——“福贡”一般,是无数人所向往、依赖的福地,也是十万福贡人民世代生存的家园。它虽与喧嚣的城市拉长了距离,但却并非避世的隐者;它虽拥有一群容易满足的子民,却又同样有着对发展的追求与渴望;这里看不见飞机划过的弧线,听不到呼啸而过的列车,但一条伴随怒江蜿蜒而去的公路就足以带给它一线希望
期刊
做老板压力很大,很累,风险很高,很孤独。不易之处有三:一是老板没人管,只能自己管自己;二是老板没人教,什么都得自己去琢磨,摸着石头过河;三是老板的角色与该做的事情飘移不定,随着时间推移必须不断变化,但没人提醒老板该改变和改变什么。同时,中国老板是支“杂牌军”,背景也比较杂,有农民出身、部队出身、科技人员出身,什么人都可能当老板,每个人都是带着原先职业背景去做的。但当老板要求的能力恰恰是全面而不是单
期刊
在机动交通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油事儿”不仅是有车一族所日渐关注的事情,更是每一位以运动激活生活体系的人的心事——2012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震荡”,国内外民众均有感应,无论局势如何,民众都很“紧张”。  国际“油势”回顾  2012年一季度国际油价上涨,多个国家民众抗议心理激烈。面对油价高涨,国内民众反应又如何?国内新闻报道称“国内民众喜迎油价上涨”,这恐怕要加问号。  对于长期处
期刊
正值春茶上市好时节,文人墨客再或平民百姓都少不了品茗佳饮且与茶品相伴,或以茶会友,或馈赠亲朋,茶成为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与联络感情的桥梁与纽带。但商家推手,茶天价走高,堂而皇之在茶品专卖店里出将入相,独霸一方!  附庸风雅遭遇尴尬  四月中旬,媒体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几家茶品专卖店。在一家私营茶品专卖店里,女老板正忙于进货。成箱的名贵茶品被其从卡车上卸下后运到仓库,然后又取出样品摆放在前厅
期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怒江发展的未来,历届怒江州委州政府都高度重视怒江州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自怒江州实施“二次跨越”战略以来,在深入分析州情的基础上,怒江州把以教育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作为制约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来认识、来破解。  从怒江州委提出“二次跨越”大战略以来,怒江州在改革中有新发展,在创新中有新突破:从2005年到2011年,怒江全州幼儿入园(班)率提高了15.86%;小学适龄
期刊
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伊始,怒江州委就坚定不移地提出了实施“二次跨越”的发展战略。怒江州发改委积极响应,全方位投入配合,全面落实“生态立州、科教兴州、矿电强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生态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五年的努力,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43.13亿元增加到64
期刊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自“二次跨越” 战略实施以来, 怒江州积极出台相关措施,紧紧围绕“构建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三基地、一品牌”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矿电强州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平台、以大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在工业经济、
期刊
自“二次跨越”战略提出以来,怒江州在银行、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等存贷款业务,保险机构的保险业务,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农村金融缺失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共怒江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金融机构存贷业务发展良好,2011年,全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54206万元,比2010年初增长33.24%,年均增长16.62%;各项银行贷款余额为587224万元,比2010年初增长35.
期刊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难面前奋力攻坚,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过去的2010年,在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面前,全省上下审时度势,超常工作,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改革发展
期刊
将散落的光线,  一一拾掇与杯中,  和着茶把时光漫漫浸染。  沐浴在橙黄,  汤色如搁浅在西的斜阳。  细细的感受,  浓浓滑顺与舌暧昧纠缠。  在这样的冬日,  午后把阳光的味道品尝。  沉入心底的暖,  如相拥爱人入怀的温度,  寂静的澄亮无声而灿烂。  ——冬日午后,邂逅古里红茶。  二十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科所科技人员在南糯山群体茶园中曾发现有芽叶较紫的茶树,但当时并没有特意去引种繁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