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堂花生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产地
  善堂花生主要产地在河南省浚县善堂镇所辖的62个行政村和黎阳街道办事处原属善堂镇管辖的双庙、吴村、寨里、寨外、单庄、黄辛庄、沙嘴7个行政村。
  二、品质特征
  善堂花生果粒饱满、大小均匀、亮丽白净、网纹清晰、果嘴明显;籽仁光亮,呈粉红色,少见裂纹;质地细腻,生食口感香甜。
  善堂花生蛋白质含量23.9~25.5g/100g,脂肪含量51~53.4g/100g,钙含量73.9~104mg/100g。善堂花生钙、蛋白质含量丰富,能够促进骨骼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环境优势
  浚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满足花生优质、高产对土壤物理性状的要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23天,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6~9月气温满足花生生长最适温度25℃~35℃,荚果发育最适温度25℃~33℃的需要。平均降雨量仅为74.9毫米,日照时数达198.1小时,日照百分率54%,10月份降雨量为38.1毫米,日照时数204.7小时,日照百分率59%。适宜花生收获与晾晒,很少出现霉变和发芽现象,有效抑制黄曲霉菌的产生。产地属传统农业区,生态环境良好,地下水灌溉,确保了花生品质。
  四、收获时间
  善堂花生收获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五、贮藏保鲜和食用方法
  贮藏方法。贮藏前要将花生充分晒干,使花生米含水量降到8%以下。贮藏场地要防潮,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以15℃以下为宜。贮藏器具以编织袋、麻袋为好,家庭少量储藏可放置冰箱冷藏。
  食用方法。善堂花生多为珍珠豆型花生,适用于炒货加工和裹衣花生、酒鬼花生、油炸花生等花生制品加工,也可用于榨油或其他方法食用。
  六、市场销售采购
  消费者可通过电话或者农贸市场等方式采购善堂花生。
  1.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宋法军,联系电话:13849231190。
  2.浚縣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人:宋占军,联系电话:15539275356。
  3.鹤壁市农创田园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单忠昆,联系电话:18839261111。
  4.河南省富达食品有限公司,联系人:朱彦军,联系电话:17739258299。
  5.浚县豫知味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系人:柳存旺,联系电话:18567225119。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林业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运用对林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林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难题,如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信息体系不完善等,不利于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管理要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水利部日前晒出农业节水“成绩单”:近30年来,我国农业灌溉年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约3400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56%左右。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维持稳定,节水灌溉功不可没。  田的命脉在水,节水灌溉关系粮食安全。随着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重要载体。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文章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策略。
雷电天气是当前时代十分普遍的天气状况,属于自然界的放电现象之一.雷电气象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多是不良影响,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风险以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要注意气象防雷技术的使用,借助先进的技术防止雷电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简单论述了雷电的形成原理及活动参数,分析现代气象防雷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防雷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现代气象防雷的关键技术内容,最后探讨现代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前景.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倾斜,以及政府部门的持续关注,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我国土地资源矛盾的问题也越加突出。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并且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均比较落后的现状。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森林资源的管理是保障我国林业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这也是全民共同要面对的事情,这是人民的义务和也是责任,所有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本文就林政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关的措施,给社会各界一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对全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贵州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存量不清,资源当量相对较少,资源文化内涵挖掘潜力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认定工作较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和作为不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同步。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做好资源调查工作,建立贵州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专门管理组织平台,强化社区参与;开展贵州农业文化遗产地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制化进程。
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农民的“恋土情结”、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缺乏健全完备的土地流转配套机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安塞区土地流转情况来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对农村土地流转内涵和形式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安塞区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流转难度大,参与的主体少.流转大部分也只是在村内进行,大多是散户流转,缺少农业大户的参与,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9月16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如何建?在9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
农业一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支柱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正常运行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特色农业经济与城乡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农业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从一直以来的农业发展经验分析,气候因素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很大,会直接干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甚至一些恶劣天气、气象灾害等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绝产,所以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其中,雷电因素造成的影响也较大,为了排除这些影响,就出现地区开展科学的气象防雷工作,避免雷电天气过于强烈给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