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惩罚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当你耐着性子讲过很多次道理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或许最有效的就是惩罚了。一嗓子吼出来,或者一巴掌拍下去,孩子的不良行为顷刻间销声匿迹,但这样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过不了多久,孩子又会表现出不良行为!
  的确,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因为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但是,一旦家长需要不断增加惩罚的力度,才能让孩子对我们施加的惩罚有所反应时,亲子关系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对父母的惩罚无动于衷,父母的内心也会因此积淀更多对孩子不争气的愤怒和惩罚后的内疚。这样的惩罚手段不仅不能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还会强化他的不良行为。
  所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比较奏效呢?实际上,一些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对改变孩子的行为往往更有成效。我见过几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一次聚餐时,我认识了小东和他的妈妈文琪。小东上了餐桌就是不好好吃饭,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的,边玩边吃。文琪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而是叫上了另一个孩子跟他坐在一起,陪着他吃。这样一来,小东看有其他小朋友比着吃,一会儿就把碗里的饭菜吃光了。文琪妈妈认为,与其惩罚他,不如改变一下就餐环境,把大家就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热烈的就餐气氛,利用这种气氛感染孩子,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吃饭这件事情上来。
  事先告诉孩子惩罚的结果
  依依的妈妈影儿的做法是事先把合理的惩罚结果告诉孩子。影儿观察到每次8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摩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她俩玩之前,影儿都会告诉依依,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在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游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因为孩子已经提前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她自然会接受这种“不能玩”“必须离开”的惩罚。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用赏识的态度感化孩子
  彭先生的有效做法则是用赏识的态度感化孩子,促使孩子改变行为。实际上,孩子最想获得的就是爸爸妈妈的赏识。当我们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想要他有某种行为之前,不妨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个周末,彭先生的孩子找同学玩,玩得很晚,夫妇二人提心吊胆,到处找。
  直到天黑了,儿子才满身泥巴回到家。原来他和同学去河边游泳了!彭先生非常生气,忍不住责备了他几句,儿子不服:我只不过多玩了会儿,有啥不对的,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说着,钻到自己的屋子里生气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彭先生也冷静了下来,推开儿子的门,坐到他身边,温和地说:“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好,同学老师也很喜欢你,我之所以对你要求这么严格,是因为你比一般的孩子更优秀,将来肯定会很出色,我对你的要求肯定也比别的父母要求高。今天你回来迟了,你不知道我和你妈妈多么担心,再说你们去河边玩也十分危险。”这时,孩子的眼里已经噙满泪水,显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过错。
  剥夺孩子的某些“特权”
  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她就拿走一本书。于女士称这种“惩罚”是让孩子失去某些特别待遇。在生活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特权,比如看他喜欢的动画片、给孩子喜欢的零食等,当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就可以剥夺这个特权。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一次剥夺太多特权,剥夺特权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及时的惩罚很有必要
  此外,家长还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并让他明白错在哪里。虽然我们应该让孩子提前知道犯下什么错,就应该承担怎样的后果。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方式,然后马上执行,绝不能缓行。及时纠正非常必要,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了好久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说教,孩子会不明就理,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受罚。父母要及时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因为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而受罚,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他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杨谨,亲子专家,家庭关系专家,CCTV-1综合频道《开学第一课》特邀心理专家,CCTV-2财经频道《财智少年》特邀亲子专家)
其他文献
以成本为杠杆,以目标分解为手段,在电瓷企业运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
“转骨期”的起止年龄因人、因体质而异,也受遗传、内分泌、后天环境、饮食习惯等影响,一般从10—12岁始,至16—18岁止。  “转骨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性器官开始发育、生殖功能趋向成熟及骨骼生长、身体增高的黄金时期。因此,青少年在“转骨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少吃零食、冷饮,注意摄取足够热量。  “转骨期”的孩子应多吃些高蛋白及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益于肌肉和骨骼发育的营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一天,他放学回来,展开一张卷起的4开图画纸,央求我说:“爸爸,老师要我出这期墙报,我没有出过,你帮我出好吗?”我不置可否,问他别的同学出墙报是不是也由家长包办,孩子眨着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他们班上同学出的墙报几乎都由家长或家长再请人出的,不然,那墙报上的刊头画和毛笔字怎么会那么好看。  我愣了一会儿,心里很矛盾,不帮孩子出吧,孩子挺委屈,其他同学的家长都尽力帮
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压比大小叶片斜流式叶轮内部全三维有粘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该压缩机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点达到设计要求值,斜流叶轮内部流动正
介绍了机械加工和电火花加工的组合技术在窄流道闭式叶轮制造中的应用,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充分征明,这种组合加工技术是电火花加工效率低、机械加工有干涉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一些伟大艺术家最经典的作品,往往是他们的母亲肖像。母亲节到来之际,不妨让我们一同来品味凝固在画中的母爱吧。  卡萨特母亲肖像特点:充满奇幻  美国印象派画家玛丽·卡萨特为母亲所绘的肖像明显深受日本传统绘画影响。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光影效果,充满了奇幻感,从而透露了画家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意识,极具装饰性和深刻的主观色彩。  高更的母亲画像特点:超脱现实  一些艺术家擅用自己的画来修补缺憾的现实。高更所绘
轴承区密封体是MCL压缩机机壳法兰上的一部分,由于轴承区密封体形状各异,所以不能完全使用锻件制造,当采用铸件时,有时会出现铸造胀箱偏差,在拼装过程中,也会因操作误差,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