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压实与结皮对红壤中陆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研究红壤压实与表土结皮对陆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室中进行了陆稻模拟栽培试验。设置了压实组D1,结皮组D2,压实去结皮组D3,去结皮组D4共四组不同土壤处理的陆稻生长环境,对比分析土壤压实和表土结皮对红壤中陆稻出苗、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表土结皮对陆稻各指标的影响不大,土壤压实影响根的纵向生长,各处理间一级分根数差异显著,D1,D2,D3的平均根数的比D4减少20%,2.9%,12.5%;压实处理的叶片数和叶面积都明显低于非压实组,D3和D4的平均叶片数分别高于D1和D2组1.8和1.6,平均叶面积分别高于D1和D2组3.3 cm2和4.5 cm2;土壤压实对株高的影响表现在32 d以后,其它时段无明显影响;各处理间的根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差异表现显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高度相关。因此,通过减小土壤压实和人工消除结皮可增加生物量和保持水土。
  关键词土壤压实 结皮 陆稻 红壤
  中圖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59-03
  基金项目云南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FZ019)。
  作者简介
  陈林(1988-),男,云南文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环境与作物栽培。*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生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8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的63.2%,农业生产受限于干旱缺水,加之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使得开发利用旱稻品种、节水栽培技术愈来愈重要[1]。陆稻又称旱稻,是耐旱又耐涝,可直播于旱田的救灾作物。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要提高作物产量,不仅要从改进作物栽培种植方法上考虑,更要考虑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情况的改善。土壤压实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农田土壤压实的问题不可忽视,特别是深层土壤压实与表土结皮的综合影响。农田土壤压实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降雨和浇灌过后土壤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失水后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我国南方红壤耕地面积大,特别是云南绝大部分的旱地作物都生长在红壤耕地中。红壤旱作耕地土壤质地黏重,这种压实效应更加明显;二是农业机械的轮压,例如重型拖拉机、耕作机械、牵引机具等,使表层(0~25 cm)土壤下沉,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增大,土壤孔隙度降低,且这种压实效应超出了土壤自我恢复能力[2]。一般通过表土覆盖、人工耕锄和翻耕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的压实状况。
  目前国内外做了关于土壤压实和降雨结皮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3-8],证明了土壤压实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存在负面影响,土壤容重和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且这种关系依赖于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和气候条件[9]。一般来说,土壤表层压实度增加,相对应的陆稻根系分布也会明显减少。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的变化,如根毛、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均显著降低,根生长形态发生变化。心土层被压实,由于土壤中毛管水的作用,陆稻根系最初的生长相对较快,但当其根系生长到犁底层时,便会严重影响陆稻根系的下扎(图1),使得土壤表层根系比率中的次生根数量明显增加,而靠近压实区的根系渐渐变粗和曲折。株高、叶面积指数降低,直接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降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10]。Ishaq等[11-12]研究了土壤压实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有抑制效应 ,但土壤压实对水稻具有增产的作用;Goodman[13]认为高容重的土壤对作物地上部分影响不明显,甚至没有影响。这些研究虽然考虑了土壤类型的不同,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土壤质地对土壤压实的影响,关于黏度大的红壤中土壤压实与降雨结皮对陆稻作用的研究至今还鲜见报道,且水稻和陆稻在生理特性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该文以云南红壤为栽培基础,探讨土壤压实和结皮对陆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完善陆稻栽培技术,提高农田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3年10~12月在昆明理工大学的旱作植物智能控制栽培温室内进行,供试陆稻品种为云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云陆102”。供试土壤采自种植区红壤,试验前将土壤粉碎并过5 mm筛装入60 cm×40 cm×10 cm的无盖无底铁箱,箱底部铺设塑料网,网下铺设5 mm珍珠岩,便于观测穿出网格的根量和根持土体积。参照《土壤农化分析》测定基肥后土壤的基本农化性质如下:土壤pH 6.32,有机质35.56 g/kg,全氮1.7 g/kg,碱解氮79.20 mg/kg,速效磷18.43 mg/kg,速效钾110.22 mg/kg。
  1.2试验方法
  设置4个试验组,分别为压实D1、自然组D2、压实去结皮组D3、去结皮组D4,每组设置5次重复,作为原位观测,每组另外设置18个破坏性采样组。将种子进行晒种、筛选、消毒、催芽后,播种于试验箱,每个试验箱栽种6株,株距20 cm,行距20 cm。设置D1、D3组容重为1.3 g/cm3,测得含水率为28%的土壤填充质量为8 300 g,D2、D4组容重为1.0 g/cm3,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填充土壤质量为6 400 g。D3组采用定量撒水的方式形成表土结皮,D1、D3、D4组在撒水后用钉齿耙耕除表土3 cm结皮,试验严格保持除处理因素外的其他因素一致。11月2日对试验组进行追肥,施氮肥(含纯氮442 mg/g)110 kg/hm2,10月4日用40%的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洒预防病虫害,每个试验组栽培管理措施相同,此后对各处理进行数据采集,试验于2013年11月30日结束。
  1.3 数据测定与处理
  每次无损测量试验从4组处理各抽取3株,利用直尺和游标卡尺对陆稻地上部分的株高、叶长、叶宽进行测量,叶面积=长×宽×系数(展开叶系数为0.75,   未展叶为0.50);破坏性取样清洗后在105 ℃下烘干至恒重,采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测量一级分根数、根干重、叶干重、地上部分干重,并计算干物质的根冠比指数,根冠比=地下
  部干重(g)/地上部干重(g)。采用土壤水分测试仪测定土壤含水率。试验中的数据均是各处理的平均值,运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分析[14]。
  2结果与分析
  2.1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通过试验取样观察,D2、D4组的二级侧根数、须根数、穿出网格的根数均多于D1、D3组,且根系持土体积也高于D1、D3组。D1与D3 、D2与D4之间的根量无明显差异。各组一级分根数方差和减少率分析见表1,24 d前各组差异变化较小,但24 d后各组间差异显著,在40 d测量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D1组与D2组一级分根数差异较大。D1与D3、D2与D4组间差异不明显。这说明土壤压实对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少根系的数量,表土结皮对根生长的影响不大。
  2.2对叶生长的影响
  各处理平均叶片数和叶面积随时间变化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在观测区间内各处理生长状态有所波动,但总趋势是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第32天各处理叶片数增长速率均低于其他时段,因为植株底部叶片衰老凋落。D2、D4处理的叶片数和叶面积都明显高于D1、D3,说明在土壤压实的条件下,陆稻生长发育速度低于自然组。从土壤结皮的指标比较,D3的平均叶片数和平均叶面积分别高于D1组1.8片和3.3 cm2,D4的平均叶片数和平均叶面积分别高于D2组1.6片和4.5 cm2,且最大叶片数和叶面积均出现在D4组。综合图中的叶片数和叶面积可以看出,表土结皮对陆稻的影响没有土壤压实的影响大,土壤压实对陆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面积上。
  2.3对株高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处理平均株高随天数的增加而递增,D1处理在32 d前与其他3组差异不大,32 d后平均株高开始明显低于其他3组,D2、D3、D4的株高在整个苗期差异并不明显。
  2.4对植株干重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从D1到D4处理,根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和根冠比
  都表现显著,D1的根冠比高于其他组,其他各指标的最大值
  均出现在D4。D2和D4的植株干重都分别略高于D1和
  D3,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压实处理的植株各项干重都明显低于自然组,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土壤紧实抑制陆稻根系生长,对前期各项干物质的积累影响较大,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生长后期。消除表土结皮对干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好处,但影响不是很大。
  2.5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D1组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作物栽培提供依据。株高、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与地下部分2个参数的相关及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株高与根干重、一级分根数之间显著相关;叶干重与根干重、一級分根数之间显著相关;叶面积与根干重、一级分根数之间显著相关;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陆稻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学参数是高度相关的,通过对某个部分的测定可以很容易推测其他部分的生物量。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或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时,就会在地上部分表现出来。
  43卷21期陈 林等土壤压实与结皮对红壤中陆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1)该试验选取陆稻苗期进行研究,此时段陆稻生长的好差对后期具有较大的影响。D4组根系的各项测试指标都优于其他组,压实对陆稻根系的生长影响较大。Passioura的研究[15]表明,压实的土壤会引起作物根部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减小根系横向和纵向的生长速度。通过取样观察,D2、D4在二级侧根数、须根数以及穿出土壤底部网格的根数上都多于D1和D3组。压实的土壤使根量受到限制,降低根系活力,阻碍根系在土壤中发展。对一级分根数的方差分析显示,24 d前各组差异变化较小,24 d后各组间差异显著,40 d测量时差异达到极显著。表土结皮对根生长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降雨引起的表土结皮厚度较薄,对根系作用不明显。吴发启[16]研究了土壤结皮对小麦出苗率、苗高、产量和生物量都有影响,这可能与土壤含水率有关,结皮降低了土壤的含水率。据研究[17]表明,高容重的土壤阻碍玉米和葵花的扩展,使叶面积缩小,叶片厚度变薄。还有研究[18]表明玉米、烟叶的株高与土壤容重具有显著负相关,综合叶片数和叶面积来看,土壤压实对陆稻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压实组明显低于自然组。表土结皮对陆稻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土壤压实的影响大,土壤压实对陆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面积上。该试验发现压实对株高的影响并不显著,D1处理在32 d前与其他3组差异不大,32 d后平均株高低于其他3组,但差异并不明显,这与有关研究有部分差异,这可能与测量方法和植物种类有关[19]。
  (2)测量过程中捋顺整个植株后,采用直尺从植株基底部到叶尖顶部测量株高,测量发现,每次实测值为整株陆稻中最长的叶片。压实组的叶长在后期生长中与不压实组差距缩小,导致株高的测量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土壤容重增加,机械阻力增大,影响细胞的分裂速度,减小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根干重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20]。该试验的结果表明,从D1到D4处理,根干重、叶干重、总干重和根冠比都表现显著,D1的根冠比高于其他组,其他各指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D4,D2和D4的植株干重都分别略高于D1和D3。对陆稻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株高、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与根干重、一级分根数之间显著相关。今后还需分析土壤压实对陆稻后期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启瞬,沈振荣.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水危机及其对策[J].作物杂志,1997(6):9-12.
  [2] 张兴义,隋跃宇.土壤压实对农作物影响概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5(10):161-164.
  [3] HAMZA M A,ANDERSON W K.Soil compaction in cropping systems:A review of the nature,caus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5,82(2): 121-145.
  [4] GOODMAN A M,ENNOS A R.The effects of soil bulk density on the morphology and anchorage mechanics of the root systems of sunflower and maize[J].Ann Bot,1999,83:293-302.
  [5] 何国亚,陈一兵.巴西陆稻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2(5):31.
  [6] 何娜,王立海.压实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10(1):7-11.
  [7] 迟仁立,夏平.不同程度压实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39-43.
  [8] 吴发启,范文波.坡耕地暴雨结皮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2):100-105.
  [9] 李潮海,李胜利,王群,等.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706-1711.
  [10] ABU-HAMDEH N H.Compaction and subsoiling effects on corn growth and soil bulk density[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3,67(4):1213-1219.
  [11] ISHAQ M,HASSAN A,SAEED M,et al.Subsoil compaction effects on crops in Punjab,Pakistan:I.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1,59(1):57-65.
  [12] 劉广勤,张金宏,俞青荣,等.土壤压实节水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3):284-287.
  [13] GOODMAN A M,ENNOS A R.The effects of soil bulk density on the morphology and anchorage mechanics of the root systems of sunflower and maize [J].Annals of Botany,1999,83(3):293-302.
  [14] 陈峰.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5] PASSIOURA J B.Soil structure and plant growth[J].Soil Research,1991,29(6):717-728.
  [16] 吴发启,范文波.坡耕地土壤结皮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33-36.
  [17] RAN Q,SHI Z,FU X,et al.Impact of rainfall movement on soil crust develop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2,27(4):439-450.
  [18] CZYZ E A.Effects of traffic on soil aeration,bulk density and growth of spring barley[J].Soil Tillage Res,2004,79:153-166.
  [19] 刘晚苟,山仑.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容重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906-1910.
  [20] BENGOUGH A G,MULLINS C E.The resistance experienced by roots growing in a pressurised cell.A reappraisal[J].Plant and Soil,1990,123(1):73-82.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叶用蔬菜“连引薯1号”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采收时期与产量特性,并总结了“连引薯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食叶甘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55-01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農业科技成果示范项目(SF1301)。  作者简介梁长东(1962- ),男,江苏东海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特粮特经类作物
期刊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高压电场中蔗糖溶液的蒸发特性和机理。[方法] 在高压电场中,以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压、电极间距、电场类型等参数对蒸发速度的试验研究,同时进行在针-板电极中间放绝缘板阻挡和不放绝缘板的对比试验研究。[結果] 高压电场可以提高蔗糖溶液的蒸发速度;在低浓度下,蔗糖浓度对蔗糖溶液蒸发速度的影响极小;蒸发速度与电压极距有关,极距越小,蒸发速度越大;交流电压下蔗糖溶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皂苷与异黄酮对小鼠血脂的影响,为从食疗方面调节血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72只(7周大小)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基础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大豆皂苷低剂量组(25 mg/(kg·d))、高脂饲料+大豆皂苷高劑量组(50 mg/(kg·d))、高脂饲料+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50 mg/(kg·d))、高脂饲料+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100 mg/(kg·d))。连续
期刊
摘要以开发乡土教材为出发点,利用凤凰茶是潮州市一大特色产业的优势,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深入调研凤凰茶区的基础上,就潮州凤凰茶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编写出《潮州凤凰茶》一书,为潮汕地区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程提供教材,以期在宣扬潮州凤凰茶的同时能使更多人深入了解潮汕文化,并意识到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重要性,实现潮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潮州凤凰茶;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玉田县农村金融改革基本情况。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选取兴玉担保公司、融丰小额贷款公司、鸦鸿桥镇福泰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为具体案例,从机构情况、主要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措施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玉田县农业担保公司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现状,总结得出该县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定做的贷款产品,缺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处置的具体办法,对农村资金互助
期刊
摘要在前人的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研究基础上,综述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应用,并做了小结和展望。  关键词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白叶枯病;水稻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036-02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容易受到病害侵袭,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水稻白叶枯病(Xan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的规律。[方法]以3年生骏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的动态生长指标以及果实中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结果]骏枣果实生长曲线呈不明显的双“S”型。骏枣果实早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果实膨大期迅速积累蔗糖,到果实成熟时主要积累蔗糖。[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骏枣果实糖积累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骏枣;果实;生长发育;糖积累;规律  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明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5种降解地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地膜和裸露地为对照,明确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覆盖效应、降解性能和应用前景,逐步筛选出能替代常规普通膜的参试降解膜。[结果]15个参试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诱导期均未达到70 d左右的预期目标,诱导期偏短。绝大多数降解膜的降解进程不能有效地控制,降解地膜诱导期的可控性差。在覆盖作业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显著提高3个小麦品种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126.0%~423.7%,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
期刊
摘要华皖616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以自育系H239为母本,自育系H6M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2013年分别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3023)。该文对华皖616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华皖6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