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原因及建议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作用价值,阐明其在实践中大力推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基层养殖者接受新技术有一定难度、推广方式简单落后、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资源条件需要提升以及推广内容不能有效兼顾等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质量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激发养殖者积极性、结合现代化推广方式、健全完善配套机制以及强调推广内容科学全面等四个部分,尝试提出了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原因;建议
   畜牧业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畜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畜牧业产出的肉、蛋、奶等产品,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中占有极大比重。所以,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大力推广畜牧兽医技术,逐步提高养殖者的专业养殖水平,调整生产模式,能有效地降低畜禽疾病的发生与影响程度,实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作用价值
   做好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极具重要性与必要性,作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防疫监管服务能力”“提升畜牧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绿色养殖水平”等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有助于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的顺利落地,为我国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现代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
   其次,推广畜牧兽医技术主要是提高养殖者或畜牧兽医人员对畜禽病害的认知能力、防控能力与应对能力。所以,积极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效能,帮助相关人员在畜牧养殖、疾病防治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掌握新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畜禽病害的发生。这样,既能为养殖者带来较好的生产效益,降低因畜禽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能从养殖环节上保障肉、蛋、奶等产品的绿色优质,确保人们食用安全。
   最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活动也有一定的“反哺”作用。随着技术推广意识的加强、推广范围的逐步扩大、推广程度的不断加深,畜牧兽医技术的实践经验将越来越丰富。一方面这些经实践可行的经验可为科研人员探究新技术方法提供大量实用案例和有效信息,从而使技术体系更为健全。另一方面,养殖者及畜牧兽医人员在推广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也会将自身的工作习惯、创新思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和全面完善。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改进优化后的畜牧兽医技术再重新应用到基层推广中,形成“理论推广→实践应用→改进优化→再推广→再实践→再优化”的良性循环。
  2 影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质量的主要原因
  2.1 基层养殖者接受新技术有一定难度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是在基层养殖中实用的一种专业知识、创新理论的授受传播,如果养殖者思想观念守旧,接受度较低,推广效果就会较差。現实中,一般一些年龄较大的养殖者由于长期养殖实践,探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式,在面对畜牧兽医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时,往往会受到根深蒂固的习惯影响,出现一定程度地排斥、轻视等现象。而且还有一些养殖者目光不够长远,只会关注短期近期的经济投入,注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养殖方式,认为这样也能搞好养殖,达到解决畜禽疾病的效果。因此,这些养殖者遇到推广的畜牧兽医技术涉及到较高经济成本时,便很难接受和主动运用[2]。
  2.2 推广方式简单落后
   现阶段,仍有一些地方的相关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推广能力,以简单、传统的推广方式为主,如单一文本宣传、入户宣讲、电话沟通等,这既不利于推广范围的扩大、推广效率的提升,也不能及时有效帮助养殖者解决生产发展中的各类技术难题,还会给这些人员造成很大的精力、体力与时间消耗,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畜牧兽医技术的基层推广进程[2]。
  2.3 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要做到质量优、成效高,就应表现出良好的系统性与全程服务性,即实现技术推广、服务指导、实践应用、绩效评价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但从目前来看,有些地方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工作存在过程简单化,管理不到位,侧重前期的技术推广方面,后续技术推广水平、效益方面却关注不够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导致推广工作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效益提升的目的[3]。
  2.4 资源条件需要提升
   在实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有些地方多种资源条件的缺乏,使得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例如,一些地方仅重视畜牧业本身的发展支持,缺乏对兽医防疫等配套体系的重视,财政资金配置投入也不足。这样导致相关人员难以利用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推广资源作为支持,推广质量也就受到影响。比如,先进实用的畜牧兽医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与专业特性,这对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服务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仍有很多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掌握停留在浅表阶段,没有系统的认知学习,仅是将技术推广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任务开展,进而导致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出现问题。
  2.5 推广内容不能有效兼顾
   在应对畜禽疾病时,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原则,才能降低疾病发生,将疾病影响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但事实上,一些人员在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时,往往会把推广内容侧重在畜禽疾病的治疗方面,而疏于养殖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这样一来,即便养殖者已经在推广活动中掌握了兽医诊治技术,也很难从源头上消除疾病影响,仍会面临很大的养殖经济损失与生产效益打折的风险。
  3 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力度的建议
  3.1 着力调动养殖者积极性
   着力调动养殖者的积极性,促使养殖者更好地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是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力度的前提。在基层服务中,相关人员应尽量避免向养殖者高谈阔论地介绍技术原理、流程,或大量使用特别专业的术语讲解,以免养殖者难以理解或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推广活动地开展。相反,推广人员可以通过举例子说实事的方式,与养殖者共同讨论真实发生的良种培育、新技术应用案例、畜禽疾病危害的事件等,从而使养殖者更加清晰形象地认识到传统养殖管理模式的不足,意识到将现代科学运用到养殖业的重要性,意识到推广畜牧兽医技术的实用性。此外,推广人员还可以积极引导养殖者放远眼光,预见分析畜禽疾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的大小。这样一来,养殖者就能对专业技术养殖与传统方式养殖做出效益衡量,并逐步转变传统思想,将科学有效的畜牧兽医技术作为养殖中重要条件。   3.2 灵活结合现代化技术推广方式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合到现代居民的生产生活当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也已普及到大众家庭。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推广人员应结合现代化手段,与时俱进,创新推广方式,提高推广效果。例如,加大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提高圈舍环境调控、动物疫病监测等智能化水平。比如,利用微信平台,创建畜牧兽医技术公众号或范围群,定期以视频讲解、文章解读、数据对比等形式发布畜禽疾病预防、畜禽疾病诊治、畜禽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扩大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范围,提高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效率,也有助于增强技术推广丰富性、针对性、实用性,为畜牧养殖者学习新技术、了解新方法提供重要途径。
  3.3 健全完善技术推广配套机制
   为了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应健全完善系统化的技术推广配套机制。比如,强化培训,认真抓好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其提出集技术推广、服务指导、实践应用、绩效评价等多环节于一体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技术提升率、推广应用率、效益评价率等指标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激励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使技术推广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比如,依托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培育壮大一些畜牧科技服务方面的企业,为养殖者提供更为系统的良种繁育、饲料配制、疫病检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同时,地方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财政资源配置、技术人员培优、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科学标准化养殖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4]。
  3.4 强调技术推广内容的科学全面
   要结合实际,认真规划推广内容,不仅要有常规养殖技术,还要有可操作的诊治技术、兽药规范使用,更要有疾病防治方面的内容等,相关人员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科学性、全面性。例如,养殖者在学习某种新型畜禽疾病的应对技术时,相关人员既要从症状诊断、病程拆分、药物治疗等角度入手,使养殖者了解到疾病已经发生时的评估与处理办法,更要从圈舍管理、疫苗接种、饲料拌制等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养殖者对疾病做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渐,从而促使养殖者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动物疫病防护水平,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实践中,推广方式、管理体制、推广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技术推广的成效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做到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放眼长远、授之以渔、有效解决,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參考文献:
  [1] 刘会生.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235-236.
  [2] 张海霞,孙燕华.农村畜牧养殖中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1):47.
  [3] 安雪梅.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8):76.
  [4] 李秀丽.加快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9):94.
其他文献
摘要:麸皮是小麦加工中的产物,一般被直接卖给了饲料厂。麸皮虽然富含多种营养品,但其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和植酸,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充分应用。而通过发酵,能提升麸皮的营养品质。基于此,本文就对发酵麸皮营养品质改善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究,以供相关饲料生产企业参考。  关键词:动物饲料;发酵麸皮;营养品质;功能特点   麸皮一般是指麦麸,是小麦外表的皮,是对小麦加工磨面过程中的副产品,呈麦
摘要:临床上犬肘关节脫位、尺骨骨折并关节囊撕裂同时发生的病例较为少见。此种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评估,手术的技术要点是人工韧带再造时准确把握解剖位置和松紧度。因为此犬在关节脱位时,关节囊撕裂,内侧副韧带与外侧副韧带均断裂,只有依靠再造的人工韧带来连接肱骨与桡骨,合适的固定位置和松紧度才会使术后关节的运动自如。  关键词:肘关节;尺骨;关节囊;脱位;骨折;撕裂   正常情况下犬的
摘要:自2012年以来,甘肃多地区养殖户反映疑似蛋鸡脂肪肝病例增多,病鸡肝脾肿大,出血、坏死,产蛋量下降及死亡率上升明显。发病期间试图通过添加药物和细化日常管理两种途径来降低经济损失,但仍有部分养殖场没有好转迹象。本文通过详细地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了一例具有上述症状的病例,并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蛋鸡;肝脾肿大;产蛋
摘要:随着养鸭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养殖数量的增多,鸭病的发生频次和防控难度也日益加大,这对养鸭业的危害也增大。本文以福建省罗源县某个体商贩从外地购入一批暂养的半番鸭发病过程为例,介绍了鸭群感染鸭瘟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而最终确诊,并进行了科学规范处置。由此病例提示养殖场应严格把握引种或购苗渠道,加强检疫监管及预防免疫工作,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防控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做好动物疫病检疫工作是提高畜禽及其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可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动物检疫及畜禽产品的概念、动物检疫在保证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和如何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以期能够为相关动物疫病检疫工作提供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动物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随着
摘要:由于我国畜禽养殖量大、养殖情况复杂,加之我国动物卫生检疫相关工作起步较晚,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基础动物卫生监督和执法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国基层动物疫病检疫水平,保证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维护我国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防止人兽共患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健康和人民的食品安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概念、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我国屠宰场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应的
摘要:鹅浆膜炎是由鸭疫里莫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鹅业的重要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肠炎、关节炎、脑炎,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本案例中,笔者通过了解鹅群发病情况,对病死鹅实施临床剖检,并采取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实验、药物敏感实验等实验室诊断手段,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有效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關键词:剖检
摘要:随着动物产品跨区域流通数量将持续攀升、流通方式和渠道将不断变化,动物产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须有高效的现代化的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动物产品检疫分销换证是对动物产品跨区域调运无缝隙监管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滕州市探索建立的外阜动物产品分销换证系统进行全面论述,该系统实现了调入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实现调入地和调出地监管工作的无缝隙衔接,由此对提高地方动物产品监管水平和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
摘要:动物检疫执法工作是维护动物、动物产品的生产安全,保障畜牧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动物检疫执法工作不仅对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本文结合动物检疫执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给出了提高动物检疫执法效率的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基层动物检疫执法人员更好的从事相关工作。  关键词:动物;检疫执法;执法效率;提高   近些年,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正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