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居于全球致死量首位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致死率高,具有难治愈、易留病根、疗程长等特点,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妇女和肥胖人群,且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约4 000万人,死亡率超过10%[1].
其他文献
目的 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CQI)、灌注指数(perfuision index,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传统物流业存在能源消耗高、回收率低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PEST框架,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方面对江苏绿色物流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AHP定量分析,从政策扶持、发展理念、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绿色物流发展提出针对性策略.
目的 探讨HEART评分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NT-proBNP)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符合NST
目的 探讨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为我国急诊TAVR的发展提供规范化流程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急诊TAVR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TORCH前瞻性注册队列研究),描述患者的基线、术后围术期及30 d随访结局等数据,并将术后资料与术前资料进行配对样本比较.结果 12例患者的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society of thoracic su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血浆天冬氨酸蛋白酶A(novel aspartie proteinase A,Napsin A)、表面活性蛋白 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表面活性蛋白 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血浆微小 RNA29b-3p(miR29b-3p)、miR30c-5p、血浆外泌体 miR21-5p 和血浆游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
临床上常见混合药物中毒,地高辛为常见的中毒药物之一.地高辛用途广泛、容易获得,因此容易被滥用于自杀或谋杀[1].地高辛中毒,可影响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脏传导系统,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即使在充分复苏的条件下过量的地高辛仍阻碍自主循环的恢复,但这是一种可逆病因,强化的药物清除能够有效降低地高辛药物浓度,但该过程需要花费时间.
期刊
目的 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 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通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疗行业.尤其是在120报警领域,视频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120电话报警严重依赖报警者语音表述、对现场信息掌握不全、无法高效开展远程指导等缺陷,有效促进现场急救实施的可及性.
期刊
氟乙酸乙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作医药中间体,是5-氟胞嘧啶和5-氟嘧啶醇的合成原料,目前口服氟乙酸类衍生物中毒的报道的很多且病死率极高,但吸入氟乙酸乙酯中毒的病例未有报道,为了更好的理解吸入性氟乙酸类衍生物病理生理特点,结合收治的3例吸入氟乙酸乙酯中毒患者诊治情况,总结该物中毒后的特点如下.
期刊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是探究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全身器官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前提[1].猪作为可获得性较便利的哺乳动物,其心脏解剖结构、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与人类相似[2-4],培养周期较灵长类动物短,常被用于新型按压仪、药物研发以及器官功能损伤机制探索的临床前研究.
期刊